(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266003 1 神经外科; 2 神经外科监护室)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分布在黑质致密部和路易小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1]。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PD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PARK16位点最先是由SATAKE等[3]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在日本人群中得到确定,证明了PARK16位点和PD易感性有很强的关联性。随后,在欧洲和北美PD人群中也分别进行了GWAS,结果显示PARK1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PD的发病风险无关[4-5]。目前已有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报道了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PD发病的关系[6-13]。本研究拟对中国人群中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和PD易感性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由两位研究人员系统地对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有关中国人群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和PD易感性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相关关键词如下:“PARK16 or rs947211”、“Parkinson’s disease or PD or Parkinsonism”、“PARK16 或者rs947211”与“帕金森病”。同时两位研究人员采用手工搜索及文献追溯的方法以确定其他潜在可利用的研究文献。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评价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PD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2)文献原始资料完整,均可获得各基因型频数;(3)研究样本重叠时,优先纳入较大样本或最近的研究;(4)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必须符合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定律。排除标准:动物实验研究文献、非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文献、基因型数据不完整的研究文献,以及病例报告、综述、摘要或者Meta分析研究文献。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两位研究者分别阅读纳入的文献,然后进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如下:第一作者、出版时间、国家以及种族、基因分型方法、PD病例及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意见不一致处与第3位研究者进行讨论解决。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的所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总分9分,评分达6分以上为高质量文献。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WOOLF等[14]的方法分别计算5种模型(等位基因模型: A vs.G,显性模型:AA+AG vs.GG,纯合子模型:AA vs.GG,杂合子模型:AG vs.GG,隐性模型:AA vs.AG+GG)的ORs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评价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PD易感性的关系。同样,根据不同民族本研究进行了亚组分析。应用I2对各研究间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如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统计量进行合并;如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15]。同时采用Begg’s 检验来评估发表偏倚,并绘制漏斗图;P<0.05和(或)不对称的漏斗图表明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16]。为了评估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应用依次从纳入的所有文献中去除1篇文献然后合并剩余的文献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影响性分析。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Stata12.0软件(Stata Corp, College Station, Texas 77845, USA)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点及质量评价

图1为文献筛选过程的流程图。初检文献为302篇。按照上述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总共8篇(5篇英文和3篇中文文献)。各对照组基因型均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纳入文献NOS量表评分6~9分,文献质量总体较高。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Meta分析结果

通过5种模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本次纳入的文献之间异质性均小于50%(见表2),采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PD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的关系。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不仅与降低汉族人群PD发病风险有关,也与降低非汉族人群PD发病风险有关(见表2、图2)。

2.3 影响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

影响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每一次删掉1篇然后合并剩余纳入文献的情况下,ORs以及95%CI并没有明显改变(图3),表明本研究结果可靠。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的形状以及P值来评价。漏斗图见图4,可见基本对称;此外,各模型P值大于0.05(A vs. G:P=0.062;AA+AG vs.GG:P=0.213;AA vs.GG:P=0.119;AG vs.GG:P=0.213;AA vs.AG+GG:P=0.276)。以上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

表1 Meta分析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

表2 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PD易感性Meta分析结果

图2 PARK16位点rs94721基因多态性与PD相关性森林图(A vs.G)

图3 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敏感性分析(A vs.G)

3 讨 论

P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8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以上的人群受到了该病的影响[17]。为了解其发病相关因素,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的多态性和P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PD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PARK16位点位于染色体1q32上,它包括5个PD易感候选基因:NUCKSl、SLC45A3、RAB7Ll、PM20Dl和 SLC4lAl。相对于家族性PD来说,PARK16对于散发性老年PD病人的保护性更为显着[18]。最初在对日本人群GWAS中被发现其与PD相关联,虽然随后对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人群中进行了重复研究[19],但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rs947211基因多态性位于SLC41A1和RAB7L1基因之间,而且其与NUCKS1基因的转录水平密切相关[20]。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由NUCKS1基因进行编码,rs947211多态性在细胞周期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1]。考虑到细胞周期蛋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2-24],NUCKS1基因转录及翻译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有关。总之,该研究结果显示,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PD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不仅与降低汉族人群PD发病风险有关,而且也与降低非汉族人群PD发病风险有关。该项研究的优势在于针对中国地区人群进行,且对汉族人群与非汉族人群进行了亚组分析,受地区及基因差异影响相对较小;此外,虽然在所有5个模型中没有发现显着的异质性,但该项研究中存在的部分异质性来源可能与所纳入的样本量仍不充足、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干扰、种族及地理位置差异等有关。

图4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Begg’s漏斗图发表偏倚评价(Avs.G)

本研究中存在如下一些局限性:首先,该Meta分析中仅包含了已经发表的研究。因此,该Met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其次,由于缺乏晚发型PD(LOPD)和早发型PD(EOPD)基因型分布的数据,我们只对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与PD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Meta分析,而没有进一步对LOPD和EOPD进行Meta分析。第三,PD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研究遗传方面的因素外,还应该进一步分析基因与环境及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

综上所述,该Meta分析证明了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可以降低中国人群PD的发病风险。此外,考虑到上述提到的局限性,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PARK16位点rs947211基因多态性和P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