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鸽

才子佳人,恩怨情长,往往是各类戏曲剧目创作的主要题材,锡剧《玉蜻蜓》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玉蜻蜓》是传统评弹书目,中国清代弹词作品,最初作者已无法考证,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俗曲总集《白雪遗音》中选辑了该作“戏芳”“游庵”“显魂”“问卜”“追诉”“访庵”“露像”“诘真”“认母”等九个选回,后经弹词艺人陈遇乾请人增补修饰,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新刊刻《绣像芙蓉洞》传世至今。老一辈锡剧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出锡剧作品《玉蜻蜓》,它以精美绝伦的唱词曲调、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感人的爱情亲情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锡剧《玉蜻蜓》故事梗概如下:姑苏富家公子申贵与法华庵女尼智贞相恋,以玉蜻蜓为信物,誓约终身。其后,老总管王定告申父母在世之时曾与吏部天官张国勋家指腹为婚。张为谋申府家产,送女上门完婚。贵生坚守誓约,弃家出走,至庵中与智贞结为夫妇。其妻申大娘率侍仆搜庵,贵生受惊,一病身亡。智贞产子,将玉蜻蜓及血诗一首系于婴儿之身,命老佛婆小姐送往申家。未遂为朱姓所得。后又卖与徐姓为子,取名元宰,认申大娘为寄母。

这出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流传,曲折的故事和优美的唱腔早已深入人心,但凡喜爱锡剧之人都会哼上几句。锡剧《玉蜻蜓》通过念白和唱词对人物性格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从而让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不露痕迹地渐次展开。笔者有幸出演申大娘一角,为了准确演绎这个角色,笔者深入研究了申大娘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地位、人物关系等,反复揣摩锡剧老艺术家们和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虚心向前辈和同行请教,在吸收各家精髓的基础上,逐步吃透了申大娘一角的性格特点,并在演出中不断精进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演出至今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玉蜻蜓》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如此久远与广泛,在观众中成为锡剧经典传唱,在于它独特的魅力。整场戏情节跌宕起伏,情感融入叙事,丝丝入扣,是一部十分彰显演员功力的经典大戏,也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女性思想觉醒的成长大戏。申大娘贵为吏部天官的掌上明珠,因此她的性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势、精明和好胜。一直以来,观众都认为她很凶,然而设身处地细品,她也是一个极其悲剧的人物,是古代封建社会忠孝礼义的一个牺牲品。第一场“负气出走”一折,申大娘虽然表露出强势和凶悍,但这是她的身份地位迫使她做出的选择,她需要维护好上流社会的体面。一声“官人慢走”未见其人,声势先夺人。“纲纪不可不整”“你若不娶张氏女,族中哪有你申九房”掷地有声,浅看是把一个嚣张跋扈、处处要强的张氏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再品却也是她的无奈所在。申家各房都对申家财产虎视眈眈,表面风光的申家大宅实则暗流涌动,申大娘希望丈夫申贵升能认真读书求取功名,通过功名守住申家偌大的家业,守住上流人士的体面,却不想申贵升没能体会到申大娘的良苦用心,整日沉迷烟花柳巷、与狐朋狗友花天酒地,更处处在公开场合给申大娘难堪。申大娘恨铁不成钢,对其夫申贵升依然好言相劝,期盼真心能够感化他,却不想申贵升不但辜负了她的真心,更让她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这是本剧最大的矛盾点所在,申大娘该何去何从,既是申大娘这个角色本身要考量的问题,更是抛给所有观众的思考。随着剧情发展,在“惊变搜庵”中让人又看到了一个被逼迫假装强势的申大娘。“特拣端阳搜法华”激昂高亢的声腔带着满满的愤慨,吏部千金的威仪让智贞不寒而栗。然而,在妻为夫纲的时代背景下,申大娘很快从吏部千金的身份回归到了一名经受封建礼教洗礼的普通女性身份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真心挽回迷失的丈夫,这份寻夫的苦心促使她很快又放下威严和情绪,放低身段,表面上假意与智贞投缘结为姐妹,实则暗自撒下寻夫之网,以一名普通女性的身份与智贞周旋,旁敲侧击,想要从智贞口中获取关于丈夫的消息。申大娘一番似真似假的告白,让智贞这个出身佛门的善良女子心生同情与负疚,萌生了催促申贵升早日回转家门的悔意。申大娘的大家闺秀风范被张弛有度的表演衬托了起来。

“探病得子”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阳光如故,白云如故,申大娘的痴情亦如故。苦熬七年,思夫成疾,身卧病榻,孤身只影,“画楼绣阁寂无声,半帘竹影伴病人,可叹我堂堂吏部千金女,只落得含冤衔恨苦一生。”一声叹息,此时的申大娘已是一个被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弱女子了,此段词曲基本充满了悲凉与绝望。特别是和智贞的大段对唱,幽咽回转,抒情哀怨,催人泪下。那种无处可诉的心酸在隐忍七年后终有机会爆发了,那种情伤揪人心肺。舞台上每每演到此处,台下观众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上含泪咏唱,台下泣声阵阵,此时申大娘与观众的“心”和“情”紧紧融合在了一起。“人间纵有回生药,我唯求速死免忧伤”,那时她还不知申贵升已故,但多年寻夫杳无音讯的相思未果,已然使她对人生充满了绝望。一场“探病”使得申大娘这个原本强势的人物形象让人心生怜悯。这一折的申大娘不仅表演上要端庄大方,继续保持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还要演出病弱绝望的神情,一段婉转悲凉的唱词如回放电影一般,把申大娘从初婚的意气风发到搜庵的盛气凌人再到如今绝望无神的人物发展历程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女人把一生的青春耗在这个不愿对她负责的男人身上,新婚之时男人便离她不知去向,她作为官宦之女,还得处处知书达理,以大局为重,不得不苦守,一直守到油尽灯枯,悲从心头涌!“请灵团圆”也是申大娘的重头戏,“阵阵喜讯天外传”,申大娘倾一世柔情,勾画着贵升回归的各种甜蜜,一个转身、一个甩袖都凸显出她的喜出望外。不知等来的却是丈夫的灵牌,又得知智贞是元宰生母,顿时怒火中烧。苦守一生,却发现丈夫与结拜姐妹生子,而自己为了申家香火还必须接受。没想到,与自己称姐道妹十几年的智贞竟是与丈夫生子的女人,这愤,这悲,这冤,何人可诉!然经过智贞动情的“劝娘娘”,说到她十几年为这个错误所做的各种弥补及内心的悔恨,以及为了留下申家血脉决意就死的悲凉凄切,加上众仆人的恳切跪求,申大娘豁然开朗,对智贞不觉心生同情,惺惺相惜之情顿生。为了申家的产业,为了两人的同悲同怜,她在最后的抉择中选择了亲情,这个选择是极其痛苦的,她发出了“她命苦,我命苦,两人一对做寡妇”的深深感叹。如果说被逼出家的智贞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那幺独守空房的申大娘就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直至回责父亲,接受智贞,换来“一儿侍奉两萱堂”的圆满结局,至此申大娘已经深深走入观众的心,满场的掌声,一是为表演感染力,二是为申大娘的选择。她早已不是那个初为人妇不谙世事、逞强好胜的张氏女了,她已经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母亲,一个会思考大局的成熟女性了,此时更显现出她人性中最真实的本质,她的孤怜、忧愁、善良!这一大段的精彩演绎,使得张氏这个形象的魅力一览无遗。坚韧、宽容、识大体,确实是个大家闺秀,这样的申大娘,我们有不喜欢的理由吗?

角色感动演员,自然也就感动了观众。整场戏喜怒哀乐演绎真情,身段动作表演和唱腔设计都极具感染力,至剧终台上台下情感都爆发到了顶点。演戏就要演出人物的灵魂!申大娘这一角色让笔者加深了对戏曲经典的认知度,促使笔者更努力地寻求提高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给观众带去更完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