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3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3 d、4 d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肠鸣音、肛门排气和肛门排便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不仅可以尽快稳定患者血糖水平,还能加快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整体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血糖控制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4-0114-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一种外科手术,不仅操作复杂,手术切除范围较广,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有胰瘘、胆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与此同时,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会要求禁食一段时间,由于手术已经极大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机能,若术后营养补充没有满足其生理需求,将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延缓术后恢复进度的同时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此外,胰腺手术主要是切除部分胰腺组织,使机体无法充足分泌胰岛素,症状轻微者会出现血糖紊乱的情况,严重者会发展至糖尿病,加重患者病情和机体负担。由此可见,患者术后采取有效营养支持对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度和稳定血糖水平有重要作用。科学的营养补充不仅能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还能改善其预后[3]。本次研究以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47.23±3.18)岁;病症类型,十二指肠壶腹癌15例,胆管下段癌12例,胰头癌3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46.15±3.78)岁;病症类型,十二指肠壶腹癌14例,胆管下段癌14例,胰头癌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符合十二指肠壶腹癌、胆管下段癌、胰头癌诊断标准;均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耐受手术,术前未行其他辅助化疗。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心、肝、肺)、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一般于术后4~5 d恢复肠蠕动功能,此时应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初始剂量取250 mL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予以患者,经鼻肠管泵入。术后第5天取500 mL肠内营养混悬液泵入,速度控制在25~30 mL/h。其间注意结合患者肠内耐受程度来调整剂量和速率,喂养量要在72 h内达到目标值。与此同时,术后遵照医嘱为患者配备好口服药物、输注药液和补液,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切口的监测力度,注意消毒切口。定时指导家属帮助患者擦拭身体和调整体位,告知家属有效按摩手法,帮助患者按摩肢体。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恢复正常饮食时需要从进食流质食物开始慢慢调整,注意每日多饮水。观察患者每日大小便量和颜色,若有异常第一时间联系医生。提醒家属多注意患者术后生活护理事项,提高机体保护力度,避免发生坠床事件,加强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根据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所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即术后1~2 d在患者肠道未有生理性蠕动时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手术期间,在胃肠吻合口利用空肠造口管建立有效连接,并做好荷包固定工作,之后取250 mL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予以患者,经空肠造口管滴入液体,速度控制在25~30 mL/h。术后第2天取500 mL肠内营养混悬液泵入,速度控制在25~30 mL/h。其间注意结合患者肠内耐受程度,以10~20 mL/h逐步叠加剂量。第3天泵入1 000 mL肠内营养混悬液,泵入速度和剂量同样需根据患者肠内耐受程度进行调节,但喂养量需要在48~72 h达到目标值,达标后即可停止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腹胀、腹泻、肠鸣音等肠内营养不耐受现象,并每间隔2~4 h监测1次血糖,对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有低血糖症状时需第一时间复测。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血糖、并发症发生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住院情况。(1)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术后2 d、3 d、4 d的空腹血糖。(2)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尿道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记录2组患者肠鸣音、肛门排气和肛门排便等恢复时间,以此评估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4)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组术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4 d的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针对胰头癌、十二指肠壶腹癌、胆管下段癌等疾病,临床外科均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涉及患者胃、胆管、胆囊、脾脏等重要脏器,规模较大且较为复杂[4]。此类手术会给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导致术后并发症频发,死亡率达到3%~4%。现阶段临床认为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做好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目前临床常用的

2种营养支持方法[5]。其中,肠内营养是一种以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术中造瘘等导管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和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此满足患者胃肠道代谢。当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并且安全时,可以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是指外科手术前后和危重患者,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提供机体所需营养,所有的营养都由肠外完成供给起到维持营养状态的作用,在患者不能进食的情况下,可帮助加快伤口愈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人体结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更加重视对胃肠道功能的管理。胃肠道不仅是一种消化系统,更是一种免疫系统[6]。随着外科大手术后营养支持的发展,早期肠内营养在术后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被应用于临床。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是通过局部营养组织来促进肠道蠕动,激活肠黏膜细胞生长速度来加快胃肠激素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作用,预防肠道菌群的异常转移,减少肠源性感染的概率[7]。肠内营养还具有更符合人体生理、方便给药和费用低廉等一系列优点。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2 d、3 d、4 d的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肛门排气和肛门排便等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显着的干预效果。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早期予以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稳定患者术后血糖波动,加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在满足机体营养供需的同时,间接提高了机体的健康水平,加快了出院速度。早期肠内营养用于患者大型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管理有以下优势。(1)患者行胰十二指肠手术后,消化系统尚处于脆弱状态,难以自主进食,导致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不断下降,进而出现低血糖症状。肠内营养能有效解决患者术后出现的血糖不稳问题,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机体血糖处于稳定状态,避免血糖波动对患者健康恢复造成的负面影响[8]。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特点等,合理搭配营养,保证每日的营养均衡,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强家属对患者其他方面的保护意识,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2)肠内营养能增加护理操作的可操作性,可以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因饮食不合理所致的不良反应,逐步恢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使胃肠黏膜得到良好的修复,同时能减轻食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保持消化系统的稳定性[9]。胰十二指肠切除会增加患者周围组织水肿的概率,并影响到消化系统,经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机体组织功能修复,减少食物残渣在体内的残留。(3)肠内营养可以减少营养素的分子量,保证营养物质进入肠道内时能有一定耐受程度以及正常的肠道蠕动能力,让患者机体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分子。血糖过高会导致患者伤口的恢复速度减慢,促使出血量增多,影响细胞和组织的正常生长,对患者机体康复有很大的影响。早期予以患者肠内营养,保证营养物质在肠道中的分解,可以保证早期血糖的稳定[10]。(4)充分补给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足的问题,满足其机体营养供需。肠内营养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可以暂时取代胃肠的作用,使患者度过术后的危险时期,从而提高疗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护士的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增加此方面的实操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手术并发症的防控能力。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地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临床护理的科学化,同时增加了临床护理的内容,让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表面,更具有实用价值。(5)基于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出发,增强对患者肠道的保护,进而降低患者术后风险。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解决患者术后机体营养不足问题,还可以改善其便秘、黑便等排泄症状,提高肠道、肛周舒适度。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可以合理控制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减少大分子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还可以控制糖类的摄入,让患者机体得以正常运作,帮助安全度过术后风险期。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对患者血糖波动和手术部位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预防,避免病情加剧,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支持主要是为了解决患者喂养问题,使其消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并恢复正常功能,保证机体正常运作。(6)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肠道问题,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机体负担,稳定机体平衡,防止发生内分泌紊乱。患者切除胰十二指肠后,虽然不会过多影响脏器和血液的正常运转,但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手术造成的应激创伤,才能恢复生理平衡。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可以协助患者机体快速适应手术创伤,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来稳定运转机体系统。

综上所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不仅可以尽快稳定患者血糖,还可以加快换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整体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德仲,韦迪岱,柯炎斌,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不同营养剂对临床预后、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胃肠耐受性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6):357-362.

[2] 雷春玲.舒适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789-3791.

[3] 钟明霞,傅聿铭,吴万庆,等.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消化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3):317-320.

[4] 何慧梅,阮兆娟,李丽凤,等.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Th17/Treg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4):698-701,706.

[5] 李丽,薛婷,丁伟超,等.早期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8):954-958.

[6] 王婷婷,余鸿,张烨,等.经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胰腺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22):2898-2901,2912.

[7] 俞梦英,卢芳燕,应华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62-68.

[8] 刘旭辉,徐凤银,冶秀兰,等.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增刊1):126-127.

[9] 顾亚奇,赵沨,余红东,等.加速康复外科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8):987-993.

[10] 郑春晓,陈智,孙运鹏,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1,33(3):178-181.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