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慧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血气指标及预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收治的82例俯卧位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2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2组血气指标、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高于干预前,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2、SaO2为(81.33±6.25)mmHg(1 mmHg=0.133 kPa)、(96.52±2.14)%,高于对照组的(74.32±6.13)mmHg、(92.31±2.45)%,PaCO2为(38.41±3.89)mmHg,低于对照组的(42.54±4.1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APACHE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5.89±1.12)分,低于对照组的(8.04±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俯卧位通气;集束化护理;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R563;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3-003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11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等特点。大多ICU患者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或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常需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快速改善血流比,纠正机体缺氧状况,从而减轻缺氧性损伤,降低患者病死率[1-2]。俯卧位通气患者由于长时间体位不变,易出现压疮、非计划拔管、鼻饲液反流性误吸等并发症,不仅影响通气质量,还会加重患者病情进展,故急需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3-4]。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治疗、护理等一系列有效操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的模式,可使患者在院内得到最佳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强预后效果[5-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措施在ICU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收治的82例俯卧位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69±4.33)岁;人工气道方式,经口气管插管31例,气管切开10例;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7±1.14)kg/m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1例,初中16例,小学14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72±4.35)岁;人工气道方式,经口气管插管30例,气管切开11例;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3±1.12)kg/m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初中18例,小学13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患者;早期ARDS低氧血症患者,机械通气,每日俯卧位通气≥6 h,连续3 d以上;可耐受面部朝下姿势。排除标准: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俯卧位通气前已存在压疮、皮损等;合并腹腔感染、肠梗阻等。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心理辅导、饮食护理、ICU环境护理、局部皮肤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立后,通过在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查阅ICU俯卧位通气相关资料,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既往护理经验及患者病情特点,小组研讨、制定、实施集束化护理,制定集束化护理记录单,对于俯卧位通气患者翻身前的评估及准备措施、翻身中的流程措施、翻身后的观察等进行各步骤列表记录,每完成一个项目在表格后方打钩,以起到规范化监督作用。(2)规范翻身流程。评估生命体征,备好翻身物品,比如5个新电极片、凹形枕、2~3个软枕等,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由至少5名经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共同操作,提前0.5~1.0 h暂停肠内营养,吸尽患者口鼻腔内分泌物,调整检查各种引流管,由医生固定患者头部及机械通气管路,将病人翻转90°,待引流管、肢体及电极片位置调整良好后,于患者脸部、胸部等受压位置贴敷泡沫水胶体敷料,将枕头置于患者额部、髋部和肩部,凝胶垫置于患者胸部,放平患者,使患者处于俯卧位,摆放良好后进行气管导管、引流导管固定检查等操作,确保导管等固定无误。(3)气道管理。注意观察及记录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依据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俯卧位通气时,患者胸廓向前运动会受到限制,促使胸廓顺应性下降,故俯卧位通气时需密切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呼吸音等情况。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确保各管道连接紧密,无脱落漏气,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行。俯卧位通气时会增加气道、口鼻分泌物,常规胶布黏性欠佳,易松脱,采用减压敷贴和工字形3M胶布,外加绳带双套结固定,可避免导管松脱、移位,气管切开者则用气管切开专用固定带。定期进行吸痰护理,2~3 h听诊肺部,按需吸痰,并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充分叩背或振动排痰,吸痰前增氧。以主动加热加湿器持续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保持气道长期处于加湿、加热状态,适当抬高患者头部,保持头垫处清洁干燥。(4)压疮预防评估。护理人员先依据患者身高、年龄、性别、体型等行压疮风险评估,之后每隔2 h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对于压疮高危患者,可缩短翻身间隔时间,每间隔30 min进行1次;对于身高超过178 cm的患者,考虑采用病床加长板或下肢护理垫加厚提高,男性患者抬高双侧髋关节;若过于肥胖则用纱布棉垫置于皮肤褶皱处,较瘦患者用美皮康贴于骨突处,加用赛肤润外涂。2组均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1)血气指标。干预前及干预后,以血气分析仪监测2组PaO2、PaCO2和SaO2的变化。(2)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压疮、非计划拔管、误吸、低血压发生情况。(3)护理满意度。出院前,以患者满意度量表(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Q-8)评估,共8项,每项1~4分,总分8~32分,24分以上为非常满意,17~24分为满意,9~16分为一般,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量表包括急性生理、年龄和慢性健康3个部分,最高71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干预前,2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PaO2、SaO2水平高于干预前,PaCO2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APACHEⅡ评分 干预前,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俯卧位通气是ICU重症患者常用通气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无创、经济等特点。俯卧位下胸腔压力、肺压缩等变化,可降低血流灌注分流分数,快速改善患者肺部气体交换及氧合功能。受重力因素影响,俯卧下气道分泌物更易排出。但俯卧位通气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加之护理难度较大,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通气效果[7]。临床常规护理多为基于患者需求的经验式护理,缺乏一定针对性,导致整体干预效果欠佳。

集束化护理是依据循证证据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为优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8-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俯卧位通气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改善机体动脉血气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机体恢复健康。集束化护理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结合文献查证、医院实际情况等方式制定最佳护理策略,使得各个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执行集束化护理期间,要强化培训小组内成员各项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以减少操作中误伤、脱管等风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0-12]。依据患者主要病情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将俯卧位通气期间预防措施放于首位,严格规范翻身流程,最大限度降低翻身过程中的风险性,提高患者舒适度,避免因长期受压不适而导致意外拔管等情况发生。依据患者个人特点进行压疮预防干预,针对性更强,利于消除压疮危险因素,减少压疮发生。着重进行气道管理,充分考虑俯卧位通气时重力、体位等影响因素,持续主动加热加湿器,维持气道湿化、温化效果,减少痰痂形成。配合定期吸痰处理,可维持气道通畅,避免气道阻塞或误吸等情况发生,增强通气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多项集束化护理措施持续执行,使得临床护理更为全面化、连续化,体现集束理念,利于增强整体护理质量[13-15]。本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虑与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因素关系密切,后续还需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等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论证集束化护理在ICU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ICU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PACHEⅡ评分。

参考文献

[1] 刘红,刘红娟,刘巧,等.重症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策略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10):1315- 1318,1323.

[2] 安辉,程连房,李兴华,等.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25(1):66-68.

[3] 江海娇,张鹏,方可,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不同俯卧位护理策略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3):406-409.

[4] 曾碧茹,陈月儿,李妮.俯卧位通气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20,31(6):708-710.

[5] 骆艳妮,王春亚,李金娜,等.集束化干预措施在ICU病房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173-176.

[6] 陈敏,王秀芝,周茂.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9,47(10):1273- 1277.

[7] 廖亚显,罗艳,余锋尤.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8,29(13):1922- 1924.

[8] 贾晓慧,李红,王士芸.集束化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程序化脱机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1):1236-1239.

[9] 王魏.集束化护理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4):685-687.

[10] 刘浩,张宏,高燕,等.集束化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8):1273-1276.

[11] 姚明亚,方振红,陈晓荷,等.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2):194-200.

[12] 杨杰,党永霞,王毅,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11):1081-1083.

[13] 张京芬.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0):2452-2455.

[14] 刘燃,郑春燕,周娅利.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海南医学,2018,29(22):3243- 3245.

[15] 徐秀珍,王芝静,孙杰,等.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安置与压疮防护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5):1687-1690.

(收稿日期: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