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洪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3-0106-0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和人们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整形与美容行业获得快速发展,新的医疗器械产品层出不穷。临床研究是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上市前的必经阶段,可评价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合理且规范的临床研究是确保得到有效临床数据的必要环节[1]。而规避风险是获取高质量研究的前提。由于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的风险一直存在,不能彻底消除,且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故现实工作中必须采取多种风险管控措施,减少风险产生时的损伤或降低风险情况发生的几率[2]。本文根据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开展剖析,以提升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有关人员对风险的认知,并加强监管。

1.1 整形与美容器械临床管理方法不成熟 我国医疗器械尤其是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临床研发较晚,有关管理方案尚不完善。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医疗器械临床研究要求》[3],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以及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了解逐步深入,目前临床研究管控进一步标准化。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6年至今公布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拓展性临床试验管理规定(试行)》等,充分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临床研究开展过程中,上述指导标准覆盖范围仍不足。此外,整形与美容领域总体发展趋势加快,可全面实施各种整形与美容器械临床研究技术的临床研究组织相对较少,可效仿的管理经验相对欠缺。我国整形与美容行业发展环节仅有部分申请办理者有自主的研发部门,阅历丰富,但部分申请办理者并没有临床研究团队,被授权的合同研究组织(CRO)规范观念不强,对临床医学操作步骤不了解,在利润眼前非常容易造成违规行为、虚假信息等现象[4]。

1.2 试验过程不标准,试验人员临床研究缺乏经验器械临床试验与药品临床实验不同,现阶段专业的医疗器械培训课程较少,我国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评定方法仍未统一,试验过程也无标准。研究发现,实验部门及试验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如下:①绝大多数部门进行医疗器械研究前未参与过临床研究,不了解临床试验的过程,部门无法充分发挥协调效果;②未通过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的学习培训,不了解临床研究的岗位职责,未参与研究思路的方案设计,易发生计划方案违规或偏移,如某实验室方案规定治疗时长为20 min/次,因临床采用的类似器材仅支持15 min/次,最终全部试验者治疗时长均为15 min/次,导致计划方案不符合规律;③不了解医疗器械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特性及操作步骤,未充分掌握临床研究,可能造成隐患的预防及应急处理不及时;④不清楚临床研究中伦理道德规定,知情同意过程不符合要求,不了解不良反应的汇报程序流程;⑤科学研究工作人员仅签名,病例报告表填写甚至实验操作均由开办者代劳[5]。

1.3 实验经费预算少,科学研究工作人员主动性不高 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经费预算较少,大中型医院的诊疗教学及每日任务繁重,且医院的临床研究不与职称挂勾,临床医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在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上,具体表现为:敷衍塞责,只执行领导干部布置任务,影响检验质量;只承担签名工作,将研究者岗位职责推给公司委任的监督人员;实验进度迟缓,人为性增加实验周期。

2.1 系统风险管控

2.1.1团队建设 一项新临床研究的开展必须有研究者、器材管理人员、申办方、临床研究助理员、临床研究监督员等多方人员参与。创建一支含临床医学专业、管理专业、法律、研究及科研方法学知识的人才团队,可提高临床研究的总体水平。但现阶段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团队文化建设与加强的临床研究核查间差距较大,操作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容易导致实验记录不全、核查不及时。此外,由于科学研究经费不多、诱惑力不大、对职称无显着帮助等原因,整形专家加入的主动性低,对临床研究的了解程度不足。这就要求临床研究组织在医疗器械研究中需要创建详细、合理、可靠的培训和考评管理体系。在临床研究前,加强学习与培训,使学者充分了解临床试验方案、器材管理方法、不良事故处理及汇报等流程。医院门诊要将临床研究纳入医师临床量和职称晋升的统计中,并确保学者发表有关学术研究论文的权益,增加学者主动性。

2.1.2数据平台建立 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组织除规定组织机构和配置标准外,需要创建信息管理系统和严格的管理方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与日常工作、现行标准管理方案和临床研究操作流程紧密结合,确保数据准确录入。此外,因为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具有受试者为健康群体且入组快的特性,容易导致质量管控不及时。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质量控制,使质控工作人员能随时掌握并控制临床研究进展,精确地对细节点开展监督,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和必要时终止。细致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是保障研究质量的必要条件。除管理方案、试验技术标准化和规范操作外,创建整形与美容专业组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研究质量控制、申办方监督或第三方稽查等的体系管理尤为重要。其中,研究者是临床研究的执行者,因而技术部门质量管理十分重要。研究者要加强与申办方的沟通,从而充分了解临床研究。

2.1.3伦理审查创建 伦理委员会是维护受试者利益的方法之一[5]。伦理审查具体内容覆盖面广、工作复杂,伦理委员会应依据本身领域特点关注相应细节。许多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需要长时间存在于人体之中,如骨生物技术、胸部假体硅胶、提拉线等,因此伦理委员会应按照其特征及早期的动物临床研究,评估其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时长,以明确试验方案中的安全性,确定随访时长及工作频率是否符合要求[6]。有整形美容与护肤需求的大多数是身体健康且追求完美的人,对手术治疗实际效果要求较高,而医疗器械的应用依靠操作者的实力,伦理委员会务必严格审核操作者的资质和临床工作能力。整形与美容的医疗费用较高且多不在医疗报销范畴内,受试者非常容易受价格的影响,故临床研究中给予受试者的优惠政策要合乎伦理规定[7]。

2.2 临床研究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2.2.1项目筛选 医疗器械研发人员多为物理、材料及微生物学专业人才,对临床研究较为生疏,缺乏设计方案、项目风险管理、监督等专业能力,并且我国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总体发展参差不齐,对临床研究工作关注程度低[8]。因此,临床研究申办方有可能将临床研究项目全部委派给合同研究组织开展,导致对临床研究过程把控度较差[9]。故而研究者在选择新项目时要选择自己了解的领域,考虑到项目临床要求和申办方资质,审核试验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减少随访对受试者造成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依据技术专业部门实际情况量力而为,宁缺毋滥。

2.2.2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维护受试者利益的有力措施,但目前在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告知书具体内容不完整、忽略风险性等。我国临床研究尚无强制保险机制,所以要求临床研究组织和伦理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关注告知书中保险方案是否明确。整形与美容的诊疗过程含带市场交易的特性,受试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几近苛刻,因此知情同意交流至关重要。研究者尽可能选用共同决策、共同负责方式,对关键内容运用照片、短视频等多媒体软件让受试者对试验产品、试验步骤及可能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并给予受试者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考虑。同时,研究者要从受试者的工作时间、往来交通、对诊疗不成功的接受度及其医疗整形的次数等评定其依从性。整形与美容的手术治疗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试者对审美的认可,术前与受试者达成审美一致可合理降低风险。

2.2.3受试者筛选及管理 受试者选择和管理要贯彻于临床研究环节。研究者必须灵活筛选受试者,需保障其全部符合入组标准。对于部分整形与美容器械研究中存在受试者入组较快、医院员工参与太多的问题,研究者与受试者要充分沟通交流,评估受试者依从性,避免试验半途退出现象的出现。尽可能控制医院员工占比,不仅为了确保受试者权益,也为了避免违背试验操作的事情发生,进而确保临床研究的有效性。在试验过程中,研究者要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设定随访时间点,保持与受试者的联系,加强依从性教育,并按计划方案要求开展相对应筛查及疗效评估,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及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因为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类目多、涉及专业知识覆盖面广的特性,研究者要加强自身学习和培训,充分掌握医疗器械的应用方法、基本原理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密切注意试验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

2.2.4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安全、数据详细及可溯源性在临床研究中至关重要,对临床研究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合理评估,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注的关键因素。原始记录的数据包含随访纪录、检查报告、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内容记录等,要遵循“有发生就会有记录”的原则。所有纸质记录都要有操作者确认并签名,特别是无法在系统软件中存放的记录必须保证纸版材料的完整性,必须时临床研究组织可引入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TMS),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与医院目前系统连接,以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在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中,因为整形科术后评估常选用拍照、三维扫描等方法采集信息,操作者要保证数据采集的规范性以确保术后评估的有效性,电子材料的存储和传送时要保证电子信息安全和受试者的个人隐私保护。研究者要按时对受试者的数据进行查阅,对结束试验的受试者及时开展数据整理。

现阶段在我国整形美容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愈来愈多国内外整形与美容医疗器械在我国开展研究。但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研究管理方案尚不完善,整形美容业总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司对临床研究流程不了解,规范性意识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机构需要从系统风险和临床研究过程风险两个层面考虑,并结合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管理经验,加强自身体系管理的构建,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