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郭永越,王 梅

(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北 承德 067000)

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lower eyelid entropion combined with eyelid relaxation)是眼科临床常见病症,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睫毛内倒刺激眼球并引起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均是此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角膜溃疡[2],导致视力下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既往临床常采用眼轮匝肌缩短手术治疗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3],通过对患者下睑进行矫正来改善下睑与下缘部位的张力,进而减少睫毛接触眼球的几率,最终实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的目的,该术式疗效确切,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手术是常规眼轮匝肌缩短术的升级,可减少下睑内翻复发率,提高术后外形美观度,治疗效果理想,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关注和认可[4,5]。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69±4.33)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12±2.25)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16±4.57)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6.35±2.3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诊断标准;②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②无手术禁忌证;③临床资料齐全;④术后可配合完成随访。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过睑内翻手术史者;②合并严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精神疾病,不能正常沟通者。

1.3 方法

1.3.1观察组 采用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手术: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并指导患者看向额头上方,在下泪小点外侧跟下睑缘2~3 mm的位置行一切口并将其作为主线切口,利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依次切开皮肤以及眼轮匝肌,对眼轮匝肌进行钝性分离后将睑板下缘、眶隔以及膨隆脂肪充分暴露出来,将钳夹夹过的脂肪组织去除后利用电凝止血,使用两把蚊式血管钳夹起患者的眼轮匝肌并向中央偏外侧进行折叠使其缩短,观察眼轮匝肌条的松驰度以及下睑缘弧度、位置,效果满意后在距睑板下缘4 mm的位置进针,并利用薇乔线在眶隔及下睑缩肌潜行直至睑板下缘部进行缝合、结扎;然后将固定缩短后的眼轮匝肌条整下移,下移位置应位于下睑缩肌与睑板下缘之间,共缝合3针;指导患者眼向头顶方向望看,以皮肤、睑缘投影亚甲蓝画线并将适量水平皮肤剪切后进行缝合[6]。

1.3.2参照组 采取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手术:术中不需要将眼轮匝肌下移,也无需对下睑缩肌进行缝合加固,其余手术操作具体方法步骤与观察组一致,且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临床症状评分。

1.4.1 临床疗效 于治疗后3个月对短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下睑、泪点以及睫毛位置均正常、无异物感、无流泪等症状为治愈;下眼睑及泪点位置均正常,睫毛触碰不到角结膜,在睁眼时下眼睑仍稍有外翻的情况,异物感以及流泪等刺激症状显着缓解为有效;泪点轻度移位,下眼睑有内翻的现象,眼睫毛仍可碰到角结膜,异物感以及流泪等症状未见改善为无效[7]。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2复发情况 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复发情况。

1.4.3临床症状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利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8]对患者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症状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1年后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χ2=5.822,P=0.015)。

2.3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畏光、流泪及异物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n 畏光 流泪 异物感参照组观察组30 30 tP治疗前2.95±0.29 2.97±0.31 0.258 0.797治疗后2.23±0.26a 1.54±0.32a 9.166 0.000治疗前2.85±0.36 2.92±0.41 0.702 0.485治疗后2.28±0.53a 1.79±0.22a 4.676 0.000治疗前2.83±0.34 2.87±0.36 0.442 0.659治疗后2.11±0.29a 1.57±0.18a 8.665 0.000

3 讨论

中、老年人眼睑结构以及眼睑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涨呈现出不断衰退、减弱的趋势,与之相应的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疾病[9]。下眼睑内翻在眨眼时患者会出现睑内翻而导致眼睛磨痛,同时伴随畏光、流泪,甚至出现结膜红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眼睑松弛即由于眼睑提肌发育不良引起,其特点是双眼皮皮肤松弛变薄、弹性减弱,并伴泪腺脱垂,严重影响眼部外在美观,也会影响眼睑功能,导致视力下降。目前,临床主张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但是在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时,需要对该疾病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全面了解此病发生发展的解剖机制,只有这样,经过手术治疗后才能将眼睑恢复至原来位置,并使其功能得以恢复,进而实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的效果[10]。

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的原理在于将松驰的眼睑皮肤、眼轮匝肌和多余的眶隔脂肪进行切除,以使下睑缘与眼球紧密贴合不再发生外翻现象[11]。此术式短期疗效确切,但大量研究证实[12,13],术后复发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此术式的认可度。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是在上述术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眼轮匝肌条分离后根据该肌条的松驰度对其进行固定,这一操作可有效的使松驰的轮匝肌缩短,使眼睑缘的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也降低了术后轮匝肌再向睑缘处移位的几率[14];此外,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还能提高下睑缩肌力量,进而能够更好的解决下睑内翻问题[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畏光、流泪及异物感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采取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畏光、流泪及异物感症状。翁春瑜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外观满意度为97.96%,术后3个月异物感、流泪、刺激感、畏光等症状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至2.04%,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证实了该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认为,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的作用原理是将眼轮匝肌应用套环方式缝线,进针是从眼睑板下缘,然后针线经过眼睑缩肌、眶隔到睑板下缘后出针,结扎后采用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可有效减少对眼部组织的过量切除,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改善眼轮匝肌松弛度,强化下眼睑与眼轮匝肌组织的缩肌力量,同时对术后移位引发下睑内翻具有很大程度的规避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大减少了术后复发率[18-20]。同时,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在术中应用分离出来的长15 mm,宽6 mm的眼轮匝肌条,再根据患者眼轮匝肌实际松驰情况应用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折叠、缩短,然后再固定到睑板下缘、睑缩肌间,从而提高眼轮匝肌弹性度,增加了下睑缩肌力量,即提高了睑板下缘张力,降低了睑板上缘压力,有利于更好的保持睑板下缘位置,增加美感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1,22]。

综上所述,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