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一中学 陶 慧

优化心理品质 经营健康生活
——优化高中生健康心理生活的途径探索

邯郸市第一中学 陶 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动态概念,最早的健康是指单一的“生理健康”,接着是二维的“生理、心理健康”的共同体,之后发展到三维的“生理、心理、社会良好”。现在,人们公认的健康是指四维的“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的一种完满的状态。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健康的概念普及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使他们能够健康地经营自己的心理和生活,达到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结合现阶段国内心理教育的现状和中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优化高中生健康心理生活应该从心理教育体系的合理架构、人生规划的引领导航、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健康促进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倡导的一项对人类健康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它指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环境等资源,改造或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知晓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学校环境。围绕这一理念,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重心下移:心理教育体系的合理架构

自2000年成立心理辅导室以来,我校坚持按时开放心理辅导室,并逐步建立了心理预约制度,实施学生社团助人自助心理辅导、小型团体心理训练、大型考试考前调试等措施。校级心理辅导室成为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主要场所。2013年8月,我校心理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学校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建立了校级和年级两个心理辅导机构,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分设一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建立年级心理辅导室,面向学生开放。

在多年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中,我们发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有一定区别。比如,高一学生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不适应、学习焦虑等问题;高二学生在时间管理和青春期问题等方面比较突出;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和情绪调整有待关注。

专职年级心理干事的确立和年级心理辅导室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班主任——年级——校级”的三级心理预防机制。一方面完善了心理教育系统,提高了对非起始年级的关注,弥补了高二、高三年级没有心理课的缺憾;另一方面加强了心理工作的针对性,使心理教师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状态。同时,加强了心理教师与一线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心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辅导后的预后等工作。

二、幸福成长:人生规划的引领导航

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当他们步入青春期后,身体趋于成熟,与此同时,青春期恰恰是形成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性格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影响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是生理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要求成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自由,另一方面,他们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相对缺乏。这对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世界开始进入“狂风暴雨”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等工作任务迫在眉睫。

我们将培养学生健康而卓越的心理素质这一目标分为自我认识、情绪情感调控、良好性格培养、挫折应对、交往技巧等若干方面。心理健康课以活动为载体,通常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情感的促进和分享,实现提高学生认知体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自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课程规划和体系后,心理课已经成为我校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并且从起始年级就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从探讨心理健康到生命教育的实施,在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是“被控制、被支配”的。因此,他们浑浑噩噩地学习和生活,没有努力方向,没有生活激情。

这样的情况令人震惊。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期望孩子们能幸福地生活,但是没有尝试、没有科学规划和目标引领的人生怎么能是幸福的呢?经过多次研讨,我校从2012年开始,尝试将生涯规划作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2013年正式探索和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分为“人生理想的确立”“职业兴趣的探讨”“职业倾向性测试”“我们所处时代的压力和竞争”“大学及专业介绍”“我心中理想的职业排名及分析”“模拟招聘会”等7个板块。以此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和社会,树立适合自己的合理目标,重新建构自己人生的高楼大厦。

三、主体参与:学生社团的现实价值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影响学生行为动机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来自学生群体内部的观念、心理倾向。虽然它是无形的,但它的影响不可忽视,甚至对某些学生的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校的正面教育固然重要,但终究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学生本人的认识和动机起作用。所以,优化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生活,必须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自我成长和完善的发展需要。

历年来,学生作为心理活动的主体,向来只是学校心理工作的对象。那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下,学生是否能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心理教育中,实现自主成长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校以学生社团为突破口开始探索和实践。2005年,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组建“邯郸市一中阳光训练营”,开展学生心理拓展训练。开展心理社团常规活动,比如:同伴咨询员培训及上岗、社团学生心理调查、心理剧编排等,提高了社团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助人自助的能力,并通过社团成员辐射全校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中形成关注心灵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校园氛围。同时,心理社团成员还积极关注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陷入困惑却不愿到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由心理教师主动给予关注。

心理社团通过校园广播、展板、横幅及《播撒阳光》心理专刊等多种途径,进行积极的心理导向,解决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困惑。社团成员针对特殊时期的重点问题制作了专题展板,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之际,以奥运冠军的人生经历为内容,设计制作了“奥运之心”系列展板;从“珍惜生命、管理时间、调节情绪”等方面入手,设计制作了“生命彰显精彩、心灵孕育阳光”系列展板;结合高一新生入学的种种适应不良问题,设计制作了“高一新生适应专题展板”;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记忆效率低、容易走神等问题,设计制作了“注意力、记忆力”展板;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制作了感恩专题展板。这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出和谐、自助和互助的校园心理氛围。

“掌握健康的概念和知识,学会并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计划地去经营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健康,将我们的健康当作人生的起点事业去营造。”这一健康管理概念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管理并用心呵护我们的健康就是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也是为社会负责。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心灵,才能创造财富,才能实现价值。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一个健全的、具有优秀心理品质的人。健康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只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健康促进学校”理念必将渗透到教师、学生的认知感悟和实际行动中去,从而不断优化师生健康的心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