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南苏小学 赵静兰

尊重,在每个细节

宁晋县南苏小学 赵静兰

一个周日的晚上,我正守在电脑旁,只见电脑任务栏里QQ头像闪烁,打开一看是一条申请加为好友的系统信息,备注是“松哥”。电脑显示这条信息来自我们四(1)班的班级群,想想班里只有一位同学的名字带有“松”字——赵寒松,想必就是他了。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是老师,是班主任,是班里的“老大”,再说年龄也比学生大,他这样自称“松哥”,摆得比自己还高,无法忍受,拒加。

周一的班会课快结束时,我开玩笑似的说:“昨天有一位自称‘松哥’的人想加我为好友,我有一位叫‘松哥’的哥吗?对不起,不认识!”本想轻描淡写当笑话讲讲,可是自己还是生气了,又加上了一句。“想加老师为好友,还一点礼貌也没有,自称‘松哥’,想让我喊哥,拿出点本事来。”好在寒松是一个度量大的“皮”孩子,没有生气,反而摸了下鼻子,嘿嘿一笑。

课下到了办公室,心里仍愤愤不平,和同事周大姐说起此事,周大姐听了哈哈大笑。“你不是喊小李老师为豆姐吗?怎么就不能喊学生声‘哥’?”小李老师是市教研员,学识渊博,水平高,能力强,经常给我们传经送宝,我们下面的老师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小李老师“豆姐”。我辩解道:“那不一样。”周大姐的表情严肃起来,慢条斯理地说:“你不是还叫你们班的那个优秀生‘我的女神’吗?记住,尊重无关年龄,无关成绩。”

“尊重无关年龄,无关成绩”,周大姐的这句话,让我深深自省,我排斥的很可能不是“松哥”这个称呼,而是他是一个不愿意做作业、上课捣乱的学生。

本打算晚上主动加上寒松同学,没想到刚打开QQ,就收到他发的申请信息,备注:学生赵寒松。我欣然点击同意加为好友。以后在课下我称寒松“松哥”,每次他都会摸着鼻子笑一笑。没想到这一声“松哥”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前寒松是一个倔脾气,怎么劝都不行,现在每当他和别人“杠”上了,或战争一触即发时,我会说一句:“松哥,怎么了?”“谁欺负我们家松哥呢?”顿时气氛先缓三分,后面的事情也就好处理了。

我和寒松的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真正拉近我们师生距离的还是那次“小赵老师”事件。那天校长临时通知开会,我简单布置作业后就去了会议室,五分钟后我返回教室时,只见寒松正在讲台上“维持”课堂秩序:他手持教鞭,大声喊着,“现在我是老师。安静!安静!”也许是表演得太投入,直到所有同学的目光都投向门口的我时,他才意识到我的到来。他扭头看着我,呆立在讲台上,手里的教鞭拿也不是,放也不是。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对是趁着我不在过一把老师的瘾,没想到我会这么快返回。

批评一顿,还是顺水推舟,不了了之?我选择了后者,于是我走上前,握住他的手,带着夸张的表情,夸张地语调说:“小赵老师,您好!非常高兴认识您!”班里的同学都笑了,甚至还有同学站起来想说明情况,我没让学生说,就让寒松做一个“小赵老师”吧,继续上他的课。从此,寒松又多了一个称呼:“小赵老师”。

一声“小赵老师”让寒松尽力尽力地维持着课堂秩序,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别人嫌苦嫌累的工作,他却争着干,抢着干,乐此不疲,用他的话说:“谁让我是老师的小赵老师呢!”仅仅是一个称呼,我就“俘虏”了寒松的心。

如果说学生尊重老师是出于“师道尊严”,那么老师尊重学生则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个微笑,抑或是一次沟通,这样的实实在在的细节尊重,学生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