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中学 曹月峰

首先对这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佩,为了帮助学生他想了很多办法,并且还设身处地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他对学生的一片真心、诚心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虽然现在的成效还不太理想,但我想等这名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肯定会感动于当年老师的付出,这就是为师者的幸福吧。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陪伴学生成长,不只是张扬他们已有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潜在能力,塑造他们的健康性格,帮他们改缺补欠、完善自己。如何更好地帮助“耍单帮”的学生走出困境,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找准突破口,确定发力点。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如果想让工作更有成效,也要先找好“支点”。在这里就是要找一找问题的根源。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同其他学生及交友困难学生的家长交流,掌握相对比较全面的情况。

交往困难的学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内向、胆小的性格,自卑、偏激的心理,不善交际,家庭环境不利。在现实当中,有的人以一方面为主,有的人则是受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如果我们能把好这个“脉”,那么就可以开出得当的“药方”。比如,这个学生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好,而产生不如他人的感觉,这时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在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加以引导,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是家庭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一起帮孩子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不管是怎样的帮助方式,最重要的要把“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作为重点。做教育工作有时就像是在打仗,如果难以从正面战场突破,那就采取迂回战术。当我们以很大力度直接鼓动他主动与同学交往时,他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很另类、不合群,这样无形中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多次交往尝试遇挫之后,他会不断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别人不接受自己、白费劲、还不如自己一人呆着等,自然就失去了主动交往的热情,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成为“套中人”。如此,我们的行动实际在伤害他的自尊心,或是强化了他不和他人交往的意识,起到了负面作用。

我们应采取一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办法,让他去除“别人催促自己”的心理戒备,消除“我很特殊”的成见。

要想增强一个人的信心,首先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用成功感增强其自信心。比如,上课时,有意识提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无需用言语直接表扬,而是在他回答时用温和的眼神注视,用微笑、点头示意,或者闲聊时拍拍他的肩膀,这样的肢体语言更容易让人感到自己被信任、肯定。还可以活动促行动,利用班会课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我来夸夸你”,这个活动既可让学生去赞美别人,又让他们接受别人的赞美,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交往的快乐,他们就会燃起信心和兴致。还可以不动声色地为他提供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如登台演讲、才艺展示等,并给以适当的鼓励,这样他就会生成自我肯定性评价。另外,在班级内多组织互帮互助的活动,可以促成学生和别人交流意见,在帮助、关心别人中,让自己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就会转换视角看待自己,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价值,那么交往就不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了。

如果说直接帮助是“输血”,那么,一些了无痕迹的帮助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则相当于让他们能够“造血”。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在这个转变当中,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个人的自我认可。我们采取的各种方法,就是围绕着“发现自己、发动自己、发展自己”这一中心展开,让他们自己在慢慢开放中解开“否定自己”这个心理上的结。

希望上述建议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