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她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第一资源,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重要寄语精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以高水平教师支撑高质量教育。

前不久,一则消息吸引很多眼球:南京一中学新学期有56 名新教师入职,全部都是国内外一流高校毕业,且大半是硕士研究生。而在去年10 月,该校还成立了博士工作站,11位博士受聘为工作站成员,并在该校教授专业课程。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对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十分可喜的事。然而,高学历终究只代表着拥有较高的能量储备,能否“变现”这种能量,学校和高学历教师本人都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广博的知识和探究思维是高学历教师们的优势,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思维方式“移植”给学生,需要跨越两座“桥”:一是教育技能桥,二是师德师风桥。

有位学生家长讲了一件事:上小学的孩子所在班的数学老师是新分来的大学生,孩子们纷纷反映老师讲得听不明白。有次上课时,校长、主任等人在下面听,听到这位年轻老师讲某个知识点时,费好大劲也抓不住要点,有位领导实在忍不住了,直接上去“代理”,孩子们这才听明白。

教育是一件很专业的事,并不是学历高就会自动附体这种技能,而必须要有潜心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对学校而言,要清醒地认识到高学历教师本身可能存在的教育技能起点较低和入行障碍,予以及时的、足够的帮助,比如教育技能的培训,老教师的传、帮、带等,让他们尽快在思维、基础技能方面入行。无论学历有多高,要成为高水平教师,也得从讲好一节课开始。对高学历教师自己而言,千万不要把学历当成自己沉潜学习的障碍,欲教好学生,先当好“学徒”,要把教学基本功早日学到手。在拥有基本功之后,要利用自己在知识面、专业深度方面的长处,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让学生和学校受益,这样,才能充分“变现”自己的学历价值。

跨越了“入行桥”之后,还只是具有了教师之“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磨砺教师之“魂”,也即师德。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教师这个岗位对奉献精神、人梯精神的要求格外高,没有足够的入行心理准备,没有漫漫跋涉中的无怨无悔,是无法笃定前行的。

德高而业精,做人做事往往如此。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中学的薛桂凤老师,从教30 多年,坚持自制教具或实验演示装置,使同学们看得明白、学得带劲儿,获得多项奖励,有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她没那么高的学历,但她严谨的治学作风、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教育态度、出众的人格魅力,让她成为学科名师、园丁榜样。

尽器之利,决于驭器之人。让高学历教师成为出色的教师,非树魂、练技而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