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远

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也是“双减”落地的有效抓手。那么,怎样通过“五项管理”促进“双减”工作顺利实施呢?笔者认为,通过“五项管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从被设计走向自我设计、自我发展,才是解决一系列教育难题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效率,抓好时间管理

“五项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工程。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互为因果。“五项管理”的突破口在于时间管理。作业、睡眠、体质管理,共同的制约因素在于时间。只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用于睡眠、体育锻炼和阅读。

提高时间利用率,关键在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教学,借助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投入其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此,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科素养。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课后作业负担自然就减轻了。

除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也要多动脑筋。应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教师要通过经验数据估算出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要求时间内完成。教研组长可以统一设计整个年级的各科作业,全体教师一起参加研讨,在统筹作业量的同时,也让作业设计更有效。还可以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各学科教师每天填写作业布置内容,进行作业公示,各学科组长、班主任,以及教导处、科研处逐级对各班学生的每日家庭作业进行审核。

在作业形式与内容方面应大胆创新,做到作业总量科学合理,作业形式丰富多样。低年级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设计趣味实验活动,或者设计续写课文、画连环画、做手抄报、编话剧等作业形式。这样的作业,不仅减轻了作业量,还有助于学生厘清知识脉络,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安排综合实践性作业,比如运动、阅读、劳动体验、亲子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学生和家长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作业项目。或者尝试跨学科作业设计,探索学科融合性作业,比如把科学、语文、劳动等学科相结合,布置周期性作业,鼓励学生期末撰写研学报告。如此,不断优化、完善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适度留白,促进自我管理

推进“五项管理”落地的突破口虽然是时间管理,但时间管理的根本还是自我管理。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学生在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里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因此,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实现自我发展。

“双减”之下,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少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双减”减的是作业量,减的是学习压力,但不能减学习效率。学生应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享受“双减”带来的广阔空间和愉快时光,从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开始,逐渐提高自主性和责任感。

“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需在方向、底线上多关注,在具体行为上多放手,做到适度留白、张弛有度。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望远镜”,帮助学生看到更高远的未来,真正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激发自身的内驱力;应引导学生懂得取舍,在学会取舍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任务驱动能力,在多重任务中进行协调,自己定义优先级,之后逐个攻破。

让学生学会时间管理,等同于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学会自主思考,学会对自己负责。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当学生对自我和周围的事物有了更冷静和清醒的认知后,他们才能作出更明智的判断,这也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辨识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家校合作,实现自我发展

无论校外培训机构如何严管,校内如何“减负”,如果孩子回家后父母仍然“鸡娃”,那么,孩子的负担恐怕还是难以减轻。要做好“双减”工作,除了学校、教师、课外培训机构需要作出重大调整外,还有一个关键力量需要重视,那就是孩子们的父母。要想真正实现“双减”目标,需要家校协调联动、合作共育。

当下,部分家长面临新的育儿焦虑。因为孩子从繁重的课外辅导中解放出来之后,家庭教育并没有主动填补空白,或拿出可行的教育设计。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看到这一新的矛盾,找准家长焦虑的根源,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有趣、有益的事情上,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助攻”。

孩子怎样利用空闲时间,考量着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智慧。“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家长应给予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不干涉、不限制,让孩子的压力得到释放,情绪得到缓解,自主性得到提升。家长更应拿出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阅读、运动的热爱,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周末,家长不妨陪伴孩子走向户外,跑步、骑行、踢球、跳绳,或参与阅读、书法、手工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可以让孩子在身体上强健起来,心灵上细腻起来,精神上丰富起来。

“双减”新政之下,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其中,“五项管理”更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有力抓手。教师和家长应尽快转变思维,提高效率,在运动、玩耍、劳动、阅读、体验等多方面发力,引导孩子找准方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被设计到自我设计,主动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应作者要求,署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