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胡海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回望历史、继承传统,又要面向未来、时乃日新。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孕育着尊师重傅、崇道尚教之传统,如《荀子·大略》中提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师德涵养逻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根与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丰富内涵、涵养路径中探寻现代师德教育之道,极有必要。

一是了解历史,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师德精髓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追求人的身与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彰显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自然观、社会观、道德观,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之语和历久弥新的道德资源。因此,需要进一步透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师德传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梳理、挖掘和呈现中国传统优秀师德文化精髓,重新激活修身明德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德文化,在全面回溯中提升对传统文化重伦理、重道德基本精神的高度认同,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底线意识,如此“明德”是“悟道”和“传道”的前提,道以德显,以德进道。我们应正确、合理、全面地学习、诠释并重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德基因,承袭自古以来“万世之师表”的价值认知,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是遵循规律,拓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师德养成的路径方法。《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师德的内容、形式、表现、追求等都有清晰明确的表述,并为师德的时代延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其滋养心灵、涵育德行、系统规约和培育师德素养的论述为发展新时代的师德内涵提供了借鉴参考。《说文解字》对“教”和“育”的基本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靠的是教师自身德行和品质的发扬;教师身上所彰显的品德和修身思想的传递,靠的是言传身教。正所谓“师者,弘道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以仁为本、修己安人、立己达人、和而不同、教学相长等极具价值性的精神内核,既是师德教育规定性的关键内容,也是师者自我超越性的重要范畴。我们应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新时代价值,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形成规律,拓展师德养成“外铄”和“内生”的方法路径,实现师德规定性与超越性的有机融合。

三是融入日常,有效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师德跃迁的内生动力。无德不可称师,为人师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晶,是教师德行融入日常、融入经常、融入点滴的伦理外显和道德外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不能孤立抽象地清谈师德,而是要在真实而具体的实践中涵养师德,如培育“浩然正气”的人格气质、“为万世开太平”的教育情怀、“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止于至善”的教育理想等。教师应在学行并重、知行合一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力量,将其化作日用而不觉、外显而不察的行动指南。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师德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这“六观”决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方位。教师发展,师德为要。习近平总书记用“传道者”“筑梦人”“系扣人”“大先生”等定位教师的职业角色。“中国式”的根本指向,是教师要以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核心,肩负起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之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则是面向未来的、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具有政治素养、师德修养、思维品格、价值追求、教育技能、知识储备等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根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一是做政治过硬、信仰坚定的理想之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教师坚守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提升政治能力,不忘为党育人的初心,勇担为国育才的使命,修好新时代人民教师应有的大德,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高尚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力量感召学生,用扎实功底赢得学生,使学生在优良师德师风的耳濡目染中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引领之师。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不会有中国特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转化和发展也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广大教师更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在文化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的、持续性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领悟教育使命,在德性力量的濡染和引领下追求自身的完善,实现师德意识自发、观念自觉到实践自觉的转化。弘扬中国精神,讲好历史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植入教育教学日常。

三是做师德高尚、行为世范的品行之师。教师要有为师之范。为师之范,关键在德。德是基础,育是根本。师德培育是一个从“恪守规约底线”到“追求崇高导向”的进阶性过程,是教师个体由“外铄”到“内生”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教师的内隐性德性向外显性德行实践转化的过程。教师要把敬业之德转化为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要把笃学之风转化为终身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质量之行;要把仁爱之心转化为关爱学生、关注心灵、塑造新人之志。

回归本来,走向未来,以德育德,终始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