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民,丁显平

(1.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输血科,贵州 贵阳 550001)

成分血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1]。目前,临床上成分输血的比例已高达90%,使用较多的成份血有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1]。输注血浆是临床上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何提高血浆的临床合理应用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4]。2013 年2 月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在岗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的成分血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2012 年3 月~2013 年2 月临床输注的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浓缩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血液成份使用量和合理使用率,同时对临床输注血液成份中最不合理使用成分的合理使用方法和成分输血知识进行培训,分析培训前后该成分的合理使用情况。

1.2 合理使用的概念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血浆置换、纠正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不合理使用包括扩容、补充蛋白和营养、增强免疫力、与红细胞搭配输注等进行血浆分类统计,分析临床对FFP、FP 的合理使用情况。200 mL全血或所制备的任何一种血液成分均为1 U,1 人份机采血小板按10 U 成分血计算;血浆使用率的计算方法:血浆使用率(%)=[FFP 或FP 单位数(U)/所有成分血单位数(U)]×10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前临床输注血液成份不合理使用率,血浆最高,其次为血小板和冷沉淀,见表1。培训后血浆合理使用率由培训前47.92%升高到8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培训教育前临床不合理输注血液成份情况Tab.1 The rate of irrational use of blood components before training

表2 培训教育前后血浆(FP 和FFP)使用情况Tab.2 Comparison of usage of plasma(FP and FFP)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3 讨论

合理输血是指给确实有输血指征的患者输注合理的血液成分,有明确的目的和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能用其它血液替代品的尽量减少输血[4]。血浆的合理应用主要包括: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本调查发现,培训前本院输注的成分血中血浆的不合理使用率最高,达52.09%,不合理输注主要包括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扩容、提高免疫力、术中与红细胞搭配输注、术后用于加快伤口愈合等,其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没有完全掌握血浆输注的所有适应证、未做凝血4 项检查、无血浆输注循证,甚至很多医生并不明白检验报告实际意义,未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执行。根据这些情况,2013 年2 月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建立建全临床输血疗效评价和考核制度[5-8]。通过全面培训和加强监督管理后,血浆合理使用率由培训前的47.92%提升到84.56%,不合理使用率由52.09%下降到15.44%降,培训后取得明显成效,说明通过临床医生规范输血培训能提高血浆的合理使用率。

[1]刘利明,陈蓉.成分输血不合理现象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6):486.

[2]牛强,陈波斌.血浆的循征输注[J].中国输血杂志,2013(11):1143-1145.

[3]杨宝成,孔令魁,邵超鹏,等.2 597 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3):193-1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北京,2000-06-01.

[5]陈颜,傅雪梅,杜鹃,等.四川省临床医生输血相关知识调查分析及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10(12):2244-224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北京2012-08-01.

[7]张伟强.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10):528-520.

[8]林嘉,何屹.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8):77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