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雷 康 正 郑 岩 王 慧 田国梅 吴群红 高力军 王念诗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1;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哈尔滨,150000

经济风险保障是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之一,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设的效果和对参保人的有用性[1]。农村居民是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直接受益者,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感受与评价,能直观地反映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真实效用[2]。因此,本研究以山东省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以山东省农村居民为样本人群,在山东省选取4个县,每个县各抽取1个镇和2个乡进行调查研究,以年龄大于18岁为纳入标准,随机选取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问卷依据文献研究法,参考中国知网近5年来关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文献,并邀请本学院2位医保领域教授、4位博士研究生和5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头脑风暴,展开专题小组讨论,最终确定“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570人,男性占51.1%,30岁以下占20.0%,30到60岁之间占63.3%,60岁以上人群占16.7%。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占64.9%。家庭年收入3万以下占17.4%,3万到5万占32.3%,5万以上占50.3%。未婚占9.3%,已婚占79.3%,离异和丧偶的占11.4%。有残疾的占3.0%。有慢病的占12.8%。

2.2 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现状

本研究基于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主观感受,将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3个等级,53.0%的调查对象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33%的调查对象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一般,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低的人占14.0%。

2.3 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为因变量,以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居住地类型等10个条目作为自变量,对各自变量与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婚姻状况(X2),年龄(X3),文化程度(X4),家庭年收入(X5)以及是否有慢病(X10)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运用多元逻辑回归调查研究影响农村居民对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的因素,以农村居民对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较低为参照标准,分别研究评价较高和较低相比、评价一般和较低相比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影响人们对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较高和较低的因素。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是否有慢病纳入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模型,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显示,农村居民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与较低相比,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是否有慢病会影响人们的评价;农村居民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一般与较低相比,婚姻状况会影响人们的评价。见表2。

表1 农村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农村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农村居民对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总体较好

被调查者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评价较高和一般的分别占总人群的53%和33%。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比较认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城乡医保制度建设,筹资力度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截止2017年,人均筹资水平已从2008年的200元上升到630元,医保报销比例稳定提高,报销目录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设成效得到居民的肯定。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较差,尤其是60岁以下、高文化、低收入和无慢病的人群,这是因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标准不同[3],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历都会影响人们的评价。

3.2 农村居民对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受多方因素影响

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更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因为老龄人群生理机能逐渐弱化,容易引发疾病进而增加医疗费用支出[4],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通过报销等方式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老龄人群的抗经济风险能力[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更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经济保障水平较高,这是由于低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注重医保制度的实际效用,相较于对医保制度具有更高的要求和判断标准的高文化人群而言,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更容易满足[6]。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群越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越高,因为收入决定支付能力,收入有限的农村居民在面对大病等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时,即便有医保报销,报销后的医疗费用仍然难以支付,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风险依然较高[7],导致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认同程度较低。慢病人群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慢病人群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存在慢病报销政策,对慢病人群的医疗就诊实行费用报销,能够极大地缓解慢性病人长年累月进行医疗治疗的经济压力,提供经济风险保障[8-9]。

3.3 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保障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

农村居民总体认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少数人认为经济风险保障水平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是否患有慢病会影响农村居民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的评价。鉴于此,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经济风险保障水平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总体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保障[10],尤其是对低收入和慢病人群,应适当提高报销水平、扩大报销目录[11],给予此部分居民更大的医保救助福利。此外,应加强医保制度政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12],提高农村居民对医保制度内容的了解程度,促进居民更好地利用医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