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国

绿色医院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1]。绿色医院建筑涉及土地、环境、建筑空间和能源利用等多重要素,包括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优化服务、改善建筑功能,环境友好、提高就医体验,节能降耗、土地集约利用等多方面内涵,要求医院自规划开始就统筹兼顾,以规划的合理性组织起绿色建筑的有序性,让真正的绿色建筑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本研究介绍某公立专科医院绿色建筑规划的主要实践并作理性思考。

1 医院绿色建筑规划的实践

当前,国家正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北京市也在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医院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重点项目医疗综合楼已纳入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另一重点项目行政办公楼改建也已列入规划,正进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医院规划在新建、改扩建工程按绿色建筑内涵要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1.1 医院规划突出专科优势

医院始建于1955年,历经数十年发展建设,已从一家普通的疗养院发展成为以胸科疾病和结核病患者群为主要服务对象[2],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年来,医院创立了心脏中心、肿瘤多学科协作中心、乳腺诊疗中心、微创诊疗中心,更加突出了心肺联手治疗疑难重症胸科疾病的专科优势。同时,随着医院建筑规模的扩大,单体建筑数量的减少,医院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也会提高。

1.1.1 医疗综合楼纳入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体现胸科疾病优势。医疗综合楼规划在医院西南部,建筑空间布局体现胸科疾病专科优势,立面形式蕴含历史因素并具有现代美感。医疗综合楼纳入的科室一部分来源于原门诊二部胸科疾病门急诊及相关科室,另一部分来源于沿医院“口”型通道顺序排列的医疗医技科室。

在医院南北住院楼和手术楼之间以及连接中部的建筑群中,存在着一个“口”型通道。这个通道是医院中部最主要的室内交通流线,通过通道两侧留出的开放端口,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到达沿主流线排列的医疗医技科室和病房,这些医疗医技科室受原有建筑布局的限制,建筑空间相对狭小,功能联系不尽合理,交通流线过长,给患者带来较大不便。医疗综合楼建成后,沿“口”型主流线环绕排列的医疗医技科室,以及原在门诊二部的胸科疾病门急诊及其相关科室都会在综合楼内集中,医院西南部会形成以医疗综合楼为核心,以胸科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区。

1.1.2 规划改建行政办公楼,体现结核病优势。结核病患者是医院的重要服务对象,结核病具有高患病率、高感染率的疫情特征[3]。医院整合建筑功能,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数个结核病区迁至原行政办公楼内,与原就在此区域的结核病门急诊共同形成专门的结核病治疗区,通过行政办公楼的功能性改变,实现了医院东南部规划的合理布局。医院行政办公楼改建后,可以有效控制结核患者流、物流和信息流,避免结核患者及家属与非结核患者及家属的混流,降低结核病感染风险。

在行政办公楼改建中,医院完善结核病房所需的室外氧气管路、室外空气管路、楼内氧气、楼内空气、床头治疗带,以及网络、语音、视频监控、门禁、垂直交通、报警、可视对讲、广播等系统,还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结核病房的合理布局:①结核病房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各区域用明显的标识和界线进行划分;医护人员从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患者从专用通道进入污染区,清洁区和半污染区之间设缓冲间相连,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以缓冲间相连;②供患者使用的公共卫生间设在污染区,病房卫生间靠窗设计,病房使用防传染马桶;③限制病房床位数,减少6~8人大病房,每病房以2~3人为宜。

1.2 医院规划优化服务功能

医院原来的后勤服务存在着土地使用率低、功能用房不足、使用功能落后、建筑形态散乱等问题,借助心脏中心的选址建设,医院完成了后勤科室的规划调整,建成了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功能优化并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区。

1.2.1 避免酒精库见缝插针。医院原酒精库因建筑改造需迁址重建,最初相关科室从方便工作的角度出发,建议选址在医院中部东花园内,这里树木繁盛,是患者及家属休息的场所,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紫微讲堂”也设在这里,选址周边环绕的科室包括病区、药库、B超室、细菌免疫室等。酒精库选址在此后,安全距离内不能再有新建筑,影响医院中部东花园及其邻近区域的规划调整,且酒精库与周边建筑功能互相抵触,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属于建筑规划的“见缝插针”,医院最终放弃了这个选址方案,遴选新址建设了酒精库。

1.2.2 建立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区。医院为突出心肺联手治疗胸科疾病的专科优势,决定建设心脏中心,在心脏中心当时的选址位置上保存有多个部门的单体建筑,如医工部办公楼、危化品库,总务处洗衣房、锅炉房、水暖维修组等,这些建筑新旧程度不同,使用功能各异,其中洗衣房、锅炉房已呈老旧状态,急需进行改扩建。医院借助心脏中心的建设,完成了一系列建筑布局的调整,医工部办公楼交给心脏中心使用,医工部办公用房易址安排,危化品库迁出本区域、重新选址建设,洗衣房迁址至东部总务楼北侧新建,锅炉房迁址至北部总务库房西侧新建,水暖组迁址至北部锅炉房东侧安置。经此调整,迁址建设和安置的后勤科室与原址未动的总务、基建和服务公司及其他后勤科室在医院北部和东部合理布局,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区。

1.2.3 优化后勤服务功能。医院后勤服务区的建立,不是后勤科室的简单位移,而是在后勤科室迁址的同时,实现了服务功能的优化。①洗衣房功能优化。洗衣房迁址新建后,建筑面积从不足100平方米增加到近300平方米,收取、洗涤、消毒、烘干、熨烫、存储和发放等环节得到完善。②危险化学品存储功能优化。因心脏中心建设迁建的危化品库,最终选址在医院北部后勤服务区内,易址建设的危化品库保存条件和安全标准均得到了提升,危化品库与周边建筑保持安全距离,建筑功能与周边环境不相抵触。③氧气站安全条件改善。氧气站选址保证与其他建筑的安全距离,合理规划氧气站面积,氧气罐库要设置防爆墙和钢结构屋面,氧气站管理人员办公场所与氧气罐库要保证安全距离。

1.3 医院规划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在规划过程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针对患者,也针对医护人员做出人性化安排,为患者创造能够对身体健康和情感福祉进行支持,起到疗愈作用的物理环境[3],使患者感受到医院建筑来自细节的人性化关怀。

1.3.1 实现多种导医形式的全覆盖。来医院就医的都是胸科疾病或结核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精神紧张,方位感较差,需要精确的引导,特别是那些结核患者,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目标科室,可以有效避免结核病患者与其他人员的混流,降低结核病的感染风险。医院导医系统包括人工导医和电子导医、空间标识两方面的安排:①在门急诊等重点部位加强人工导诊,让患者既能得到导医服务,也能体会到医院的人文关怀;②实现电子导医和空间标识在医院范围内的全覆盖,针对医院建设情况及时调整、更新电子导医和空间标识;在正门出入口处和主干道显着位置制作通俗易懂的流程图,用形象图案为患者指引路径;实现胸科疾病医疗区、结核病治疗区与“口”型通道之间电子导医系统和空间标识的无缝衔接;在主流线“口”型通道内合理设置电子导医和空间标识,保证患者不需走近即可知晓所去科室的方向和位置;空间标识采用多种形式,或平面粘贴,或垂直于墙悬挂;空间标识色彩上注重利用人的视觉识别能力,医院现有空间标识多呈蓝色基调,具有冷静、清净、干净的色彩感觉;空间标识文字上注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1.3.2 降低工程建设对绿化美化的影响。当前,医院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医疗综合楼、行政办公楼的新建和改建,会占用大量建设场地,影响绿化效果。为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医院在规划时特别强调保护好原来的花园式景观效果,除非必要,尽量不破坏建设场地内的绿化景观,尽量减少对原有树木的砍伐,尽量避免对草坪和绿植的破坏。

1.3.3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近期,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医疗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以下称“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医院在规划中利用医疗综合楼和行政办公楼新建、改建的机会,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采取措施补足无障碍设施的缺项,改善无障碍设施的未达标项,实现无障碍设施的接驳。

1.3.4 重视色彩对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色彩能产生不同的温度感、重量感、体重感、距离感,应用色彩管理以改善对病患的救治效果得到世界范围的推广[4]。①医院在新建医疗综合楼、改建行政办公楼规划中,注意避免长时间、清一色的白色刺激,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运用不同色彩的物理效果,创造特定的环境气氛,最大程度地降低色彩冷漠。②医院在改扩建中,利用色彩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特质,选择美观、安全、方便的配色设计和材料,如新近完成的病区装修改造就选用了浅蓝色墙体涂料,蓝色石塑地板,再加上宣传画、标识牌、通告栏的色彩调节,整个病区呈现简洁、明快、舒适的色彩环境。

1.4 医院规划促进建筑节能降耗

医院在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绿色建筑并不是要求过度使用高技术,过度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材料,而是以简约为基础,实现建筑的适应性、适宜性,实现建筑材料的经济实用和能源的有效利用,让节能降耗落实到医院建筑的每个细节。医疗综合楼、行政办公楼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促进建筑节能,通过使用节能灯、分体式空调、感应式水龙头、非接触式淋浴管理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实现节约水、电、气等能源。

2 思考

绿色医院建筑规划不是建筑外在形式的简单标签,也不是高技术的过度堆彻,而是医院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绿色医院建筑规划使得建筑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就医环境更加友好整洁,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满意度;绿色医院建筑规划还有助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医院建筑的科技含量水平。考虑到目前医院部分存量建筑尚未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如何让存量建筑“焕发青春”,避免存量建筑的不当拆除,通过改扩建为存量建筑续寿,实现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的有机结合,是今后医院规划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延长医院建筑的寿命是最大的绿色建筑理念的体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