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湖北省宜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宜昌,443005

无偿献血动机是促成公民献血的内在动力[1],探索人们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行为动因,就必须研究其动机。本文对宜昌市公民的无偿献血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其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3月在宜昌市城区及所属县市区7个固定采血点,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取前来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以及同时间段内经过献血点且年龄符合献血法要求(18-55周岁)的未献血者为对象,由经过培训的12名调查者面对面指导填写,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平均每个点发放400份问卷,共发放2721份。回收献血者问卷1400份,其中有效问卷1356份,有效率96.9%;未献血者问卷1321份,其中有效问卷1240份,有效率93.8%。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依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参考国内同类型调查问卷设计[2-4]。主要调查献血者促使其献血的动机、对献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未献血者阻碍其献血的原因等内容。

1.2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Data3.1软件两次录入数据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人群献血动机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两类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均差别不大。

表1 调查人群结构分析(n=2596)

2.2 献血者献血积极动机结果

如表2所示,献血者献血的积极动机中,利他主义和获得荣誉、享受用血优待、检查身体和血型是前3位原因,占所有选择动机总人次数的83.05%。特别是利他主义和获得荣誉已成为人们献血的主要目的,达到了50.08%,远高于其他献血动机。

表2 献血者积极动机调查结果

2.3 未献血者未献血的原因

如表3所示,未献血者不献血的原因中,抽不出时间、怕痛和担心有损健康、亲友阻止是前3个主要原因,占所有选择动机总人次数的67.28%。

表3 未献血者未献血的原因

3 讨论与建议

3.1 加强积极动机的宣传和引导

利他主义和获得荣誉是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本次调查显示,帮助他人和奉献爱心已成为人们献血的主要目的,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对全社会开展无偿献血的意义有较准确的理解,认为参与无偿献血是文明、光荣和健康的行为,把无偿献血看作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尤其当人们在感觉被需要时,会对利他主义行为反应最积极,进而被激励去奉献。因而,在宣传、动员与招募时,要突出献血挽救他人生命的意义,让献血者觉得无偿献血是无上光荣与自豪的;突出无偿献血事业的公益性质,献血是临床用血的唯一来源,科学技术不能再造、不能合成人体血液。

享受用血优待政策的利已动机比较普遍,说明人们献血时可能就有这种考虑,将来如果自己或家人需要输血时,期待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因此,在宣传、动员与招募时,需注意强调献血者及其家人需要用血时,可以得到优先和免费用血,并给予报销相应的血液费用,使献血者在血液面前从“捐赠者”到“使用者”的身份转变中深刻体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谛,这对促进无偿献血,尤其是吸引个人自愿献血有重要作用[5]。

免费检查身体和血型也是有效的激励方式。这部分献血者更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希望通过献血时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采血机构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检查结果通知献血者。依据这类动机,如果适当增加一些体检项目,应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献血。值得关注的是,献血后第1年内再次献血,有助于献血者建立定期献血的行为[6]。因此,血站应当多关注这个时期内的献血者,提供好后续的服务,如重视首次献血者献血后电话回访和结果回告工作,追踪其献血后的身体状态,通过对其耐心、细心的解释和指导,了解献血者意愿,同时增加归属感,从而促使其再次献血。

献血的其他动机还包括献血有益身体健康,曾接受过他人的血液,以及社会压力和号召鼓励。因此,宣传招募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血液知识的宣传,如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粘滞度,促进血液新陈代谢等,让人们充分了解献血除了治病救人外,还有利于献血者本身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医院医护人员对接受过输血治疗的患者传达血液来之不易的情况,激发起感恩之情,在康复后回馈社会,借此达到良性循环。有文献报道,在招募时,鼓励献血者与朋友一起参加献血,利用从众心理因素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7-8],如深入社区、高校、农村,多采取集中宣传、招募与采血,营造好的献血氛围,一旦有人献血,会带动许多人献血;同时,国外广泛利用社会压力动机招募初次献血者,如让输血住院患者动员其亲友参与互助献血。

3.2 消除影响未献血者献血的消极因素

抽不出时间在未献血的原因中占首位。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种压力,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和参与公益事业。因此,如何既不打扰工作又不影响生活成为招募这类人群的关键。可以多安排流动采血车到工厂、社区、学校,方便献血者就近献血,缩短献血所需时间。同时争取有关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使职工上班时间参加无偿献血不影响其正常考勤。给参加无偿献血者单位及个人寄感谢信等,让献血者得到肯定和赞许,以提高献血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无偿献血。

怕痛和担心有损健康是未献血的第二位原因。由于人们文化程度的差异,对于献血资讯的接触和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通过加强宣传、提升服务水平以消除恐惧应该是献血者招募中的一大重点。在献血服务中,工作人员形象大方得体、态度和蔼可亲、解释耐心细致、操作专业规范、应对突发情况反应迅速,更能够缓解献血者的紧张和不适,赢利献血者的好感和信任。这类人员需要血站工作人员的努力,给献血者一次成功、满意的献血经历,从而改变其消极动机。献血者获得献血满意感后,除了自身献血外,还可主动用自身感受推荐、介绍、宣传无偿献血,通过人际传播无偿献血的正确理念。

亲友阻止是未献血的第三位原因。献血法提倡18-55周岁和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非健康公民和非该年龄段的人员,虽然不能身体力行,但他们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程度和态度会对现有的献血人群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除了在健康适龄公民中开展宣传招募外,还应积极发动其他人相关人群参与,增加无偿献血在广大人群中的认同感,例如利用社区的优势在社区离退休人员中加以宣传,增加家人及亲友对无偿献血的理解等。

流动采血车时间、地点不明确,已成为阻挠部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原因。为此,应在交通便利地点增加固定献血屋和献血车,并利用献血屋及献血车LED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采血时间、地点安排等,以解决献血点的作息时间和地理位置不明确对公民无偿献血的影响,方便广大公民无偿献血。

身体不符合献血条件也是未献血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此类人群献血前健康宣教和干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另据研究显示,人群中自称身体不合格者,其实只有7%的非献血者由医生判定为不合格,另外53%的人声称自己身体不合格实际上不符合医学排除资格条件,身体状况是适宜献血的,这一点应特别引起献血招募者关注[9]。

怕感染疾病、没想过献血、认为献血应该有偿等因素同样阻碍了人们参加无偿献血,一般因人们对献血知识和政策不够了解所致。因此,通过电视广告、报纸杂志、交车广告、网站、举办大型活动,散发宣传材料等加强血液知识、献血政策、献血过程的宣传都是献血招募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必须针对公民献血动机多元化的特点,建立科学的无偿献血招募体系,不断巩固积极动机的激励作用,消除和减弱消极动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1]王乃红,傅雪梅,廖耘,等.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11-114.

[2]宋任浩,魏晨玲,何路军.无偿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状况及献血促动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10):46-48.

[3]闫文菊,刘玉乔,宋任浩.石家庄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26(11):19-21.

[4]傅利英.萧山区居民无偿献血的认知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11):14-15.

[5]李秀兰,刘仁文,颜建,等.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09-110.

[6]Schreiber GB,Sharma UK,Wright DJ,et al.First year donation patterns predict long-term commitment f or first-time donors[J].VoxSang,2005,88(2):114-123.

[7]张新平,陈国安.医科大学生无偿献血动机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42-43.

[8]湛勇,张滨,赖维云,等.重庆地区无偿献血动机分析[J].重庆医学,2011(15):1505-1509.

[9]Chan JY.Fatigue root fracture:a spontaneous root fracture in non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J].Br Dent J,1997,182(7):26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