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晓岳经纶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275;2广州市卫生局,广州,510180;3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新医改背景下广州市民营医院运营状况分析

王春晓1,2岳经纶1,3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275;2广州市卫生局,广州,510180;3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摘要目的:评价新医改以来广州市民营医院的运营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研究广州市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2009-2013年,广州市45家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年均提高10.6%,但上升趋势逐年降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分解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年均分别提高了3.2%、7.1%、1.6%和5.5%;66.7%的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33.3%的民营医院则下降。结论:广州市民营医院运营状况良好,但效率变化不平衡,原因较为复杂,建议进一步评估现有卫生政策,寻找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民营医院;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随着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政策的出台,民营医院在中国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如何评价新医改以来民营医院的运营绩效以进一步促进其效率和质量提升已成为决策者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借助Deap2.1软件,从动态角度系统分析在新医改背景下广州市民营医院运营状况变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政府发展民营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纳的民营医院是相对公立医院而言的,即由非官方的个人或联合体投资举办的医院。数据来源于广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及现场调查。以广州市民营医院为研究对象,每家民营医院为1个决策单元,收集每家民营医院2009-2013年投入、产出指标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由于民营医院产权性质的特殊性,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精确性存在一定困难。为保证资料的可比性,以2009年民营医院名单为基准,剔除以下3种医院:具有核定床位,但实际没有开设住院部服务功能的医院;研究期间停业的医院;资料缺失的医院。因此,在排除研究期间停业的7家、没有住院部服务功能的5家及部分数据缺失的3家民营医院后,最终进入本研究的民营医院共45家,规模类似一级医院(即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符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数据的要求。

1.2 研究方法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增长率常常被用来分析要素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从而判断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变动。DEA-Malmquist分析法是测算和分解TFP增长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面板数据分析。Fare等(1994)定义了基于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下的第t期到第t+1期的Malmquist指数,即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基于可变规模报酬假设,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以上各指数值>1表明其效率呈进步趋势,指数值=1表示该效率没有变化,指数值<1则表明效率呈退步趋势[1-3]。

在专家咨询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模型对参数的限制,选取在岗职工人数、实有床位数、建筑使用面积、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4项投入指标,总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数、总收入3项产出指标。涉及物价相关指标以2009年为基期进行调整,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2 结果

2.1 投入、产出指标的基本情况

2009-2013年,样本民营医院院均在岗职工由118人增加到149人,年平均增长4.78%;实有床位数由83张增加到101张,年平均增长4.00%;房屋使用面积由9455平方米增加到9803平方米,年平均增长0.73%;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由742万元增加到969万元,年平均增长5.48%。总收入由21792万元增加到33923万元,年平均增长9.25%;总诊疗人次数由53743人次增加到71245人次,年平均增长5.8%;入院人次数由1379人次上升到2349人次,年平均上升11.24%。

2.2 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分析

2009-2013年,样本民营医院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提高10.6%,其分解因素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1%、3.2%、1.6%和5.5%。这说明,新医改以来样本民营医院总体运营能力变化较大、诊疗水平提高。具体来看,整体全要素生产率2009-2013年均保持提高,但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广州市2009-2013年民营医院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2.3 生产效率动态变化的机构间分析

45家样本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差异较大。其中,DMU23增加最大,达到179.6%;DMU36减少最多,为19.3%。见表2。

表2 2009-2013年45家民营医院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进一步分析发现,30家(66.7%)样本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2家(48.9%)民营医院技术效率提高,30家(66.7%)民营医院技术进步提高,18家(40.0%)民营医院纯技术效率提高,20家(44.4%)民营医院规模效率提高。见表3。

表3 2009-2013年45家民营医院的动态效率年平均变化情况

3讨论

3.1 民营医院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从总体上看,5年间广州市民营医院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均提高,平均增长率达到10.6%,远高于类似规模和服务内容的广州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同时,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分解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增加,提示民营医院发展模式比较健康,效能得到了提升。这可能存在自身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两种解释[5]。①与民营医院自身运行机制有关。民营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员工聘任制,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经营意识[6],在自由竞争市场环境中,民营医院对市场的反应相对迅速,在资源分配和用人自主权上也都比公立医院灵活,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卫生服务提供的资源配置及服务项目种类、数量和价格,以适应市场需要。运用行政化手段的资源调配则难以达到各种因素最优化配置,本研究发现样本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均提高,与其他公立医院运营效率及分解因素变化不同[3]。②政策环境得到改善。新医改以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办法》等政策,提出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办医疗机构,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其引进人才、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允许其自主选择经营性质等措施,为其发展提供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平台,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从而也使得民营医院的运营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3.2 民营医院运营效率提高势头放缓

2011-2012年开始,民营医院运营效率提高势头大大放缓,呈下降趋势。实际上,新医改以来一些地方对打破针对不同性质医疗服务机构实施不同监管策略的“双轨制”观望情绪浓重[7]。公立医院有财政补贴、税收等多方面政策优势,其总体经营成本远远低于民营医院,这个优势随着新医改推进得到进一步强化。而且,为了减轻财政投入的压力,地方政府往往也默许公立医院发展高端医疗市场。与此同时,新医改以来,广州市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从资金、人力资源和硬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将政府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由政府财政全额核拨。目前,广州市民营医院规模都相对较小,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治疗[8]。因此,在公立医院大规模扩张和巨大竞争优势下,加上政府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另外,社会资本有天生的逐利性,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在短期内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不排除有可能引发卫生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3.3 技术效率问题制约生产率增长

66.7%的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得到提高,医疗设备增长速度高过其他投入要素,这提示技术进步可能是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但有超过一半的民营医院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因素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下降,这提示同技术进步相比,技术效率问题已成为制约大部分民营医院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纯技术效率下降提示新医改以来相当一部分民营医院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民营医院一般实行家族式管理,组织结构过于简化,责权不明、一人多职、职权交叉。有些社会资本存在投机心理,没有充分考虑卫生行业风险大、见效慢的特点,贪大求高,陷入盲目扩张。一般而言,规模效率下降主要由两种因素所导致,即投入不足或者是投入冗余。没有一定量适宜的人力资源,单纯依靠增加设备、改善房

屋,将导致物力资源利用不充分或物力资源相对过剩。实际上,民营医院人员不足,素质相对低下,人才引进、稳定和培养等问题依然很突出[7]。因此,新医改以来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服务需求的释放即产出增加,而人财物投入要素增加缓慢,这可能是总体运营效率提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只有资源投入与资源消化、利用效率同步,才能持续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建议进一步评估现有卫生政策,寻找深层次原因,消除民营医院发展障碍,从而进一步持续提高民营医院服务效率。由于排除了个别研究期间停业的医院以及一般不设置床位的整形美容、口腔等民营专科医院,有可能导致整体实际运营效率估算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国内外尚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可做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Fare R, Grosskopf S, Lindgre B, et 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s in Swedish hospitals: A Malmquist output index approach[M]. Boston: Kluwer Academic,1994.

[2]李习平.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基于2005-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4):55-58.

[3]孙强,郭晓日,孟庆跃,等.卫生部57家成本监测医院的DEA效率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9):72-74.

[4]王春晓,岳经纶.新医改背景下广州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率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9):1-3.

[5]戴鲁男,张鹭鹭,马玉琴,等.民营医院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41-2143.

[6]孔令大,刘国恩,李林,等.新医改为民营医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9):641-645.

[7]付强.促进民营医疗服务发展政府监管机制构建[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1):1-3.

[8]周春红,徐爱军,杨学伟,等.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11):62-64.

Analysis o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Guangzhou’s Private Hospitals und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Wang Chunxiao et al

SchoolofGovernment,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hospitals in Guangzhou since the new medical reform. Methods: Through DEA-Malmquist index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ynamic change trend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Guangzhou's private hospitals. Results: In 2009 to 2013,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Guangzhou's private hospitals was 10.6% in spite of a downward trend of rising year by year. The annual average increased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was respectively 3.2%, 7.1%, 7.1% and 3.2%. 66.7% of the private hospital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as increasing, while 33.3% was falling. Conclusio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private hospitals in Guangzhou go well, but the change is unbalanced, whose reasons are complicate. More studies should be done to find out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Key WordsPrivate Hospital; Malmquist Index;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收稿日期2015-02-16;编辑张晓莉)

通讯作者:岳经纶,klngok@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为13AGL011。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