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杰立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部控制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和发展空间,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内部控制与财务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内部控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对策略和建议,以供参考。希望本文研究内容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变得更加合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大。事业单位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但是在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却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一些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甚至会对国家财政造成一定影响。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概述

(一)内部控制

公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指的是公共事业单位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来确保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事业单位为了强化资产和会计信息的保障,确保资产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在内部实施自我约束、控制、评价以及调整等方法。目前预算管理工作属于内部管控的一种方式,通过预算管理以此来有效地评估事业单位存在的风险,实现风险有效规避。

(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全局的战略,通过统筹、规划当前经济活动。预算管理包括事前预算、事中预算以及事后预算三个部分,以此来保障事业单位可以合理地分配,达到对内部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进行统筹。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确定、实施和监督组织的未来财务和经营活动的计划,旨在帮助组织高效地管理资源,以实现其目标。预算管理包括预算变量,并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计划的有效实施和实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预算管理中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为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提供帮助

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经济政策指导,制定台理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预算管理是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和保障,运用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二)为合理配置事业单位内部资源奠定基础

从本质上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工作采取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方式,按照科学的标准把事业单位的长期目标分成若干个短期的小目标,然后再分发给事业单位,通过分工合作,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能,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确保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还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避免财务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三)为事业单位提高财政瓷金社会效益创造条件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预算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规范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减少财务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同时有效地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做到节约用度,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预算管理是一种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的工具。资产管理则是通过购买和使用资产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预算管理的关系

目前企业决策层可以借助内部控制实现对采取信息的有效控制、以此来增强管理的合法性。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为:(1)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以确保政府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和操作有效地符台机构的管理政策和程序。(2)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政府事业单位更好地控制资金和资源,并确保资源配置达到政府设定的目标。(3)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识别、防范风险。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达成其战略目标,通过分析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其未来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制定具体的投资计划和成本节约策略,以达到资源合理分配的效果。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

长期以来,包括事业单位领导在内的单位领导往往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目前,预算涉及编制、执行、调整、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单位负责人和员工参与。但是,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预算意识淡薄,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一些管理者在每年的七月份就会对年终工作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预算不符。

(二)预算执行不合理,预算技术性调整随意性大

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存在着不合理、随意性较强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预算编制线粗,与实际情况脱节。在预算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和申报比较笼统,没有对具体的科目进行细化,如果只列出一级项目,而不能详细说明二级项目,导致项目没有立项依据、支出内容、绩效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不台理,首先应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审核机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另外,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以确保预算执行情况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上述问题的存在将为预算执行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定额系数分配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定额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单位间预算支出不平衡,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将影响经费的有效利用。

五、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预算管理改进建议

(一)从上至下全员重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提高机构的绩效,从而提升业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的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次,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确保政府的财政稳定,有效遏制腐败行为。最后,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摒弃传统预算管理方法,改变以往“重分配,轻管理”现象,自上而下地加深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理解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合作、积极、平等的内控氛围同时需要积极完善当前管理机制从目标确定、风险管控以及领导签字等多个环节做好审计。

(二)以绩散评估为导向,强化监督问责,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绩效考核评估作为内部管理最后一环,通过对绩效考评中数字信息和执行情况进行统一,发现对组织工作影响较大的关键点,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尽可能将风险隐患降至最低,防止恶性事件的再发生,以此来保障国家财产安全。将绩效考核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项目中,这就需要遵循部门责任,按照职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设定合理的预期产出与预期效果,定期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通过对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如从数量、质量以及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手段,细化项目级别,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经济活动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以及单位信息系统当中以此来消除人为操作带来的影响,保障信息的安全性。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个人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工作,如人工填单、复印原始资料等,这就造成了工作内容重复,使得人力与物力资源遭受浪费,同时也为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虽然当前事业单位实行了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项目设置较为笼统,导致项目申报不知道具体填写到哪一栏中,最终出现乱填、乱写的现象。因此在信息系统开发期间,需要明确具体的栏目以及将各项目细化。

结论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就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的背景下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以此来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确保资金能够有效地流向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