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章,向 云,陶红星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疾患。以副神经支配区的肌群肌张力障碍为重点。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向另一侧屈曲,或后仰,或前屈,或侧偏。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绪。

小儿斜颈是小儿出生前、出生时多种因素导致一侧副神经受影响,同侧的胸锁乳突肌痉挛性收缩,使头偏向对侧。

本病的病因不全明了,目前有副神经病变或血管压迫说、遗传说、外伤说、前庭功能失调说、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说五种,此外,精神因素、工作环境也是发病诱因。

本病的责任肌肉主要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严重者涉及前中斜角肌等深部肌肉。

本康复评定标准仅适应斜颈的类型和分级,对产生的原因不涉及。

1 痉挛性斜颈的评定标准

1.1 痉挛性斜颈的分型分级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痉挛性斜颈的分型分级评定标准

1.2 说明及命名 本分级评级标准适用于婴幼儿斜颈和成年人副神经分布区肌张力障碍所致斜颈,扭转痉挛和面肌痉挛中颈支痉挛者不适用。

临床命名可依据Spasmodic Torticolis简写为 “ST”。据此,“痉挛性斜颈(旋转型)1级”可简写为“ST1级(旋转型)”,余类推。

2 疗效标准

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痉挛非药物治疗、推拿治疗、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等均有疗效,除去小儿斜颈推拿基本可获得临床痊愈外 ,其余仅能获得阶段性的控制。为此,制定如下疗效标准。

显效:基本恢复正常头位,无抽动或紧张时轻微抽动。成人不影响休息。有效:治疗后痉挛的模式部分或大部缓解,紧张后复发,但痉挛幅度变小。无效:一次治疗在1周以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功能障碍同分级评定标准。

附注:临床实践中由于缺乏对颅神经和上下肢周围神经病损程度进行客观分级评定的标准或指南,以致临床效果评价亦缺乏较为准确的参照,更无法分析判断治疗方法是否恰当。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我们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常见颅神经病损和周围神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按病损轻重进行分级,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临床可以参照的标准。多年来这些标准指导我们临床实践,并作了一定范围的效度、信度回顾和前瞻研究,同时在各类相关研讨会、继续教育学习班上公开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今仍以草案形式发表,目的是抛砖引玉,征求批评意见,以期更加完善,成为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共同参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