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俊文,刘桂芬

脑出血是全球范围内高致残和致死率病之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1]。近年来脑出血的流行趋势出现年轻化[2]。本文就井下煤矿工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行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的井下煤矿工人患者362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0.12岁±7.91岁(18岁~55)岁。

1.2 纳入标准[3,4]井下煤矿工人;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发病24 h内入院并完成CT扫描检查。剔除标准[3,4]:外伤引发的脑出血;脑梗死继发的出血转化;血液系统疾病引发的脑出血;血管畸形引发的脑出血;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史。

1.3 方法 收集井下煤矿工人社会人口学特征资料以及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发生情况。脑出血的预后分为:痊愈,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恢复健康;好转,患者病情明显发转,生活可以自理,但是临床症状还未完全消失,出院后可逐渐康复;未愈,患者在出院时病情无明显缓解,生活仍不能自理;死亡,患者的生命体征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对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 果

2.1 井下煤矿工人一般情况 收集脑出血患者36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布:18岁~55岁(40.12岁±7.91岁),25岁及以下26例,占全部患病人数的7.2%;26岁~35岁52例,占14.4%;36岁~45岁145例,占40.0%;45岁以上139例,占38.4%。婚姻状况:已婚242例,占66.9%;未婚82例,占22.6%;离异或丧偶38例,占10.5%。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者169例,占46.7%;高中或中专128例,占35.4%;大专及以上65例,占17.9%。收入状况:低于2 000元/月的67例,占18.5%;(2 000~3000)元/月173例,占47.8%;高于3000元/月的122例,占33.7%。从事井下作业时间:未从事及井下作业5年以下98例,占27.1%;5年~10年109例,占30.1%;10年以上155例,占42.8%。工作时间在8 h/d以下的272例,占75.1%;超过8 h的90例,占24.9%。

2.2 生活方式 患者中吸烟233例,占64.4%;饮酒155例,占42.8%;经常进行体育锻炼73例,占20.2%;偶尔进行体育锻炼1 0 2例,占2 8.2%;很少或从不进行体育锻炼1 8 7例,占51.7%。睡眠时间在6 h及以上的有277例,占76.5%;每天睡眠时间在6 h以下85例,占23.5%。

2.3 脑出血预后 发生脑出血3 6 2例中有2 3例痊愈,占6.4%;247例好转,占68.2%;未愈54例,占14.9%;死亡38例,占10.5%。

2.4 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 脑出血的预后与年龄、收入和每日工作时间相关。在不同年龄段中,18岁~25岁组和26岁~35岁组痊愈率最高,均为15.4%;36岁~45岁组好转率最高,为75.2%;18岁~25岁组死亡率最低,为3.8%;46岁~55岁组死亡率最高,为12.9%,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收入来看,痊愈率和好转率高的均为每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未愈率较高的为每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者,而死亡率较高的则在每月收入2 000元以上的煤矿工人中(χ2=24.136,P<0.05)。井下煤矿工人的每日工作时间在8 h以内者,脑出血的好转率较高,为73.5%;每日工作时间在8 h以上者,其未愈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为23.3%和16.7%,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913,P<0.05)。详见表1。

2.5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吸烟和睡眠时间过短是煤矿工人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38例死亡病例中,吸烟患者有32例,吸烟患者的死亡率为13.7%,远远高于非吸烟患者的4.7%;未愈率亦是吸烟患者高于非吸烟患者,而痊愈率和好转率则是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χ2=15.322,P<0.05)。平时睡眠时间过短的工人,预后较差,好转率较低,为52.9%,死亡率偏高,为17.6%;平时能保证6 h以上睡眠的工人,预后则较好好转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χ2=13.420,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脑出血在我国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1]。井下煤矿工人为重体力劳动的典型代表,而井下煤矿工人以中青年居多,关注其健康显得尤为重要。362例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的患者中,出血部位最多的是基底节部位,共197例(54.4%),血肿形态多不规则,以单侧出血多见。出血量30 m L以上69例(19.1%)。发生脑出血的患者经治疗后有23例痊愈。发生脑出血后痊愈率较低,好转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中,18岁~25岁、26岁~35岁组痊愈率最高,各占15.4%,46岁~55岁组最低,仅占3.6%;36岁~45岁组好转率最高,为75.2%;46岁~55岁组死亡率最高,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脑出血的预后将变差。收入较高组预后好于收入低的人群,其原因可能是经济状况好会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和膳食营养。每日工作时间在8 h以内者,脑出血预后有较高的好转率。提示超负荷劳动不仅增加患病风险,也会影响预后使疾病恢复缓慢甚至无法恢复。

表1 井下煤矿工人社会人口学特征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分析 例(%)

表2 井下煤矿工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例(%)

吸烟和睡眠时间过短是煤矿工人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38例死亡病例中,吸烟患者32例。平时睡眠时间过短的工人,预后较差,死亡率偏高;平时能保证6 h以上睡眠工人预后较好,痊愈率及好转率均较高。不良行为生活习惯不仅会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风险,在慢性病急性发作后,不良行为生活习惯还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延缓机体的康复。井下煤矿工人脑出血的发生和预后与是否日常体育锻炼无相关,一般人群中长时间静坐可增加了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日常体育锻炼不仅降低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在患病时亦能促进康复[5],而井下煤矿工人属于体力劳动者,普通人群存在的这一患病风险在煤矿工人中并不存在。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个人收入、每日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以及是否吸烟等不良行为生活习惯与井下煤矿工人脑出血预后相关,井下煤矿工人46岁~55岁组、每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者、每日工作时间在8 h以上者、平时睡眠时间少于6 h、每日吸烟10支及以上,连续吸烟1年及以上的吸烟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为井下煤矿工人这一特殊人群脑出血的预防以及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1] 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9:29.

[2] 吴燕,李淮玉,李虎.1298例自发性脑出血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1):1256-1258.

[3] Zafar A,Khan FS.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J Pak Med Assoc,2008,58(7):356-358.

[4] Bousser MG,Welch KM.Relation between migraine and stroke[J].Lancet Neuraol,2005,4:533-542.

[5] 翟宏江,杨运周,方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