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陈英俊,叶小汉,吕洪雪,李斐媛,王 婷,侯炽均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一般认为,病毒感染者中约5%的人可累及心脏,尤其是在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时,部分地区该数字可达10%以上。近年来,随着病毒性疾病日益增多,VMC成为继冠心病之后常见的心脏病病种之一,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变化趋势,也显示心肌炎从20世纪40年代占心脏病住院病种的第十位,上升为20世纪90年代的第四位[1]。VMC的治疗现代医学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可以与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相互补充。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银翘散加味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6月—2014年6 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VMC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岁~53岁(26.21岁±4.18岁);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32例;病情轻型33 例,中型27 例。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岁~52岁(24.81岁±3.12岁);心功能Ⅰ级24例,Ⅱ级36 例;病情轻型35 例,中型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2];②性别不限,年龄18岁~60岁;③受试者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等;②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妇女;⑤精神病;⑥休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维生素C 片,0.2g,3次/日;肌苷片0.2g,3次/日;辅酶Q10,10 mg,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银翘散加减,基本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12g,桔梗12g,薄荷12g(后下),牛蒡子12g,荆芥穗12g,竹叶12g。腹泻者,加藿香12g,黄连10g;乏力、气短者,加黄芪12 g,太子参12g;胸痛者,加桃仁12g,红花12g;咽干、咽痛者:加射干10g,玄参12g;阴虚甚者,加玉竹20 g,黄精15g。每天1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2次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乏力、气短、胸闷、胸痛、多汗、头晕、面色少华、夜寐不安、手足心热、咽干、咽痛、干咳、低热,设0分、2分、4分、6分四个评分等级;舌脉正常计0分,异常计2分。②24h动态心电图: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正常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③超声心动图:心输出量(CO)、每搏体积(SV)、左室射血分数(LVEF)。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执行[3]。①早搏疗效,显效:早搏减少8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80%;无效:早搏减少小于50%。②房室传导阻滞,显效:Ⅰ度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或传导阻滞Ⅲ度变为Ⅰ度;有效: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缩短0.04s以上,或Ⅱ度变为Ⅰ度或Ⅲ度变为Ⅱ度或心率增快20%以上;无效:用药前后无变化。③综合疗效,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临床疗效采用等级资料非参数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的幅度更为显着(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 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治照疗组组 6600 1187..6173±±44..2162 162.4.228±±43.3.22411)2))

2.2 心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在改善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

2.3 心率变异性比较 治疗组有降低SDNN、SDANN、rMSSD 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调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详见表3。

表3 两组时域指标分析 ms

表3 两组时域指标分析 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指标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SDNN 对治照疗组组6600 116609..1280±±4325..1382 116452..1172±±4301..422 81)2)SDANN 对治照疗组组 6600 115405..2135±±4305..0299 116260..1123±±4312..137 31)2)rMSSD 对治照疗组组 6600 4449..2175±±2206..2397 4356..2291±±2116..215 41)2)

2.4 左心室收缩功能 治疗组可提高CO、EF,在改善EF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详见表4。

表4 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表4 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指标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CO(L/min)对治照疗组组6600 44..5386±±11..0335 54..8226±±11..01671)SV(mL) 对照组 60 63.19±13.26 64.34±13.17治疗组 60 62.12±14.19 63.89±14.26 EF(%) 对治照疗组组 6600 6610..1183±±44..5262 7612..2279±±44..3488 1)2)

2.5 综合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 讨 论

如果不及时治疗,12.5%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4]。目前,该病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氧耗量。1,6-二磷酸果糖、三磷酸腺苷、辅酶Q10、肌苷等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干扰素等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其定名为“心瘅”,系指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病。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悸”“怔忡”以及“温病”等范畴。《内经》中记载:“复感于邪,内舍于心”“邪在于心则病心痛”,指明了外感疾病可以继发心脏疾患。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邪毒所致,热毒入里侵心,耗气损阴,心之气阴耗损则运血无力,营血运行不畅则心脉瘀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热毒侵心证,法宗解毒护心,方可选银翘散加减,方随证变,方证相应。

银翘散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症状,延长生命率,对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5,6]。本研究显示,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总有效率为85.00%,其中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室性早搏、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面,优于现代医学基础治疗。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1] 陈灏珠,范维琥,金雪娟,等.1948~1999年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变化趋势[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29-832.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3:46-51.

[4] 王保奇,殷子杰.心肌纤维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36-37.

[5] 杨子峰,黄碧松,刘妮,等.银翘散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23-1425.

[6] 霍炳杰,刘亚娴,常靓,等.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及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0,4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