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时可并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合理降低血压,能显着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快速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的急症,常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如抢救不及时会给病人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危险,因此临床施以快速降压、缓解心律失常极其重要[2]。近年来,临床上高血压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3]。缬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药,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西药治疗高血压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复发[4]。因此,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成为研究热点,稳心复律汤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方剂,方剂中太子参、麦冬、苦参等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5]。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稳心复律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血压、心率变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1.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内科学》[7]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符合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分级≤Ⅱ级;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1.2 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者;植入起搏器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瓣膜性心脏病者;有严重肝、肾等器官疾病者;有本研究用药过敏史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心率150~220次/min。高血压诊断至少两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达到高血压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方可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与《中医病症诊疗标准》[9]进行诊断,主症:眩晕头痛、心悸;次症:头如裹、胸闷痛、气短乏力、胸闷脘痞、五心烦热、耳鸣眼花;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少苔,脉弦滑数,结代或急数等。符合两个主症,兼备4个次症以上,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1.3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106例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42~75(57.35±5.24)岁;高血压分级1级28例,2级2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快速性心房颤动12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其他9例。对照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43~75(57.62±4.33)岁;高血压分级1级27例,2级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快速性心房颤动13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其他1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方法

1.4.1 常规治疗 两组病人均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低脂饮食,病情严重时进行吸氧,给予利尿等常规治疗。

1.4.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6)80 mg,每日清晨口服,1次/日,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

1.4.3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稳心复律汤,组方:太子参30 g,当归20 g,黄精30 g,麦冬30 g,白芍15 g,五味子30 g,柴胡15 g,半夏10 g,青皮15 g,苦参15 g,炙甘草30 g。煎煮:冷水浸泡药材30 min,取出药材放入纱布袋,入药锅加水,水量浸过纱布袋1~3 cm,头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30 min,二煎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5~20 min,取药汁200 mL,分早、中、晚3次,饭前温服,1日1剂,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

两组病人治疗期间每日07:00和16:00进行两次血压及心率检测。治疗期间可根据病人对药物的适应度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律失常疗效;对血、尿、便常规进行安全性观察,每周1次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肝、肾功能;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律失常发作频率降低,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改善。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标准[10]。显效:心律失常减少≥90%;有效:心律失常减少89%~50%;无效:心律失常减少<50%。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1.7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992,P=0.025

2.2 两组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4.9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4.15%(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970,P=0.026

2.3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s) mmHg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4 两组心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心率变化比较(±s) 次/min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微头痛1例,腹胀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5%;对照组出现腹胀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6%,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 论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中年人也成为主要发病人群,而且因高血压并发症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11-12]。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是药物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与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如缬沙坦、比索洛尔、呋塞米、硝苯地平等[13]。快速心律失常多发于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心慌、胸闷等,部分会出现低血压。快速心律失常发病突然,且复发率高,临床上主要用药有氟卡尼、哌氟酰胺、美托洛尔等[14]。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血管收缩,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预防水钠潴留,起到有效降压效果。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缬沙坦还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等作用[15]。

中医学将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归属于“眩晕”“心悸”等范畴,而古书《内经》对“眩晕”早有记载,且对其病因有深入阐释,如“头眩……或云眩晕,或云眩冒”“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瘀滞不行,皆能眩晕”。现代医者认为眩晕病因主要有脉道瘀阻、体虚年高、情志不遂、跌扑损伤、劳役过度、气血精亏等原因,但随着对眩晕病机的不断深入研究,又从虚、气、风、火、痰、瘀等六个方面对病机做出了全面概况[16]。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内邪生痰湿、瘀血,瘀血滞于脉道,易发脏腑功能失调。临床上以湿热内蕴、肝阳上亢、瘀血阻络较为多见,因此临床多用清热燥湿、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药物治之[17]。

稳心复律汤为临床上治疗心脏功能失调的方剂,其方剂中的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二者联用有润肺养阴,补脾肺之效;黄精味甘性平,为主补气、健脾、益肾的补益药;炙甘草有补气血,阴阳并调之功效,常用于倦怠乏力、心悸、脉结代。五味子主敛肺、生津、养五脏、除热、益气之效,常与补药联用;当归乃血中之圣药,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主养血调经、平肝止痛,常用于治疗眩晕头痛、腹痛等;苦参主清热燥湿、利尿之效;柴胡为常用解表药,有疏肝升阳、除热之效;青皮常用于治疗胸胁、脘腹胀痛,有疏肝破气、消极化滞之功;半夏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诸药联用可起到调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清热燥湿、定悸的作用。熊万胜等[18]研究提示稳心复律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陈曦等[19]研究表明,稳心汤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率为90.00%,且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刘晖等[20]报道显示自拟养心复律汤能有效改善异常心电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有较好临床疗效,且能够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表明二者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动脉血压,恢复正常血压。治疗后,两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二者联合用药可降低心率,改善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稳心复律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降低心率,恢复正常血压,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