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周 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卵巢上皮癌患者合并血小板增多症对病情影响的研究

张艳萍,周 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癌患者合并血小板增多症与病情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4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血小板增多症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与良性卵巢肿瘤相比,血小板增多症更多见于卵巢上皮癌患者,且在合并血小板增多的卵巢上皮癌患者中晚期肿瘤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无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相比,卵巢上皮癌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13个月/27个月,P<0.01)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28个月/39个月,P<0.01)。结论 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常合并有血小板增多症,可做为卵巢上皮癌病情程度的评估及预后不良的标记之一。

卵巢上皮癌;血小板增多症;恶性肿瘤;预后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卵巢上皮性癌成为妇女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肿瘤,其早期症状隐匿,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多属晚期,预后差。根据Jemal等[1]报道 ,2008年全球新增卵巢癌病例 225 500例,死亡140 200例。1872年,Resis首次报道了血小板计数的升高与恶性肿瘤有关,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的关系开始日益受到关注,现多认为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增加并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外阴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都曾被报道与血小板增多有关。

血小板增多是指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异常增多,血小板增多可发生于多种生理刺激,也可发生在感染、炎性疾病、药物作用后、恶性肿瘤和一些慢性髓性疾病等情况。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克隆性,而恶性肿瘤中血小板增多为反应性。恶性实体肿瘤中血小板增多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大多数文献将其定义为外周血血小板 >400×109/L,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以血小板计数达300×109/L为阈值[2-3]。

本文系对199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及随访的14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血小板增多症与病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在我院就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42例设为 A组,年龄区间22~73岁;选择同期内于我院诊治的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40例设为 B组,年龄区间 20~67岁;所有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且除外可其他有可能引起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改变的先天性与后天获得性疾病的影响,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心脑血管疾病、肝脾功能异常、糖尿病伴血管病变、高脂血症、胶原或结缔组织病、血栓性疾病、放化疗史、脾切除史、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服用引起血小板改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长春新碱等。

A组所有患者严格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其中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例77例,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例58例,子宫内膜样癌6例,未分化癌 1例。Ⅰ期16例,Ⅱ期24例,Ⅲ期75例,Ⅳ期27例。入院后患者均接受了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Ⅰ期、Ⅱ期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尽可能切除所有明显的肿瘤病灶,Ⅲ期、Ⅳ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3例病人为术前行2周期化疗后手术。术后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了铂类为主的化学治疗,行至少 6个疗程正规化疗,其中 1例病人系初次手术15年后卵巢黏液性上皮癌复发,行二次手术并予6个疗程化疗。所有病人均在入院时行血常规检查,计数血小板,并在每疗程化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统计。

B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1例,黏液性囊腺15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 4例,术前常规行血小板检查。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A、B两组)均于入院后早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A组卵巢上皮癌病人在每疗程化疗前、后亦早晨空腹采血常规行血小板计数统计。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 >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症。对A组卵巢癌患者均根据病例资料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调查登记,计算相应的疾病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将获得的资料详细填写在自制的调查表中。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疾病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采用 Kaplan-Meier等生存曲线计算,两组间比较经 Logrank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资料中 A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共142例,术前88例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出现伴血小板增多患者为54例,其中3例晚期卵巢上皮癌病人为术前先行2周期化疗后方手术(2例Ⅲ期,1例Ⅳ期),初次入院时血小板均有明显升高,最高达821×109/L,化疗2个疗程后 2例降至正常范围,1例术后10 d(准备化疗前)降至正常。另外 51例合并血小板增多卵巢癌患者系入院后直接采取手术治疗,术前血小板范围在(410~550)×109/L间,其中2例术后3 d降至正常,其余患者在2个疗程化疗内血小板均降至 400×109/L以下。其中1例卵巢上皮性癌复发者血小板增多最为明显,为550×109/L,二探术后 7 d降至正常。A组卵巢癌患者术后均行铂类为主规范化疗6个疗程,54例伴有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在2个疗程化疗内血小板均降至 400×109/L以下,且化疗过程中均未再出现血小板升高。88例不伴有血小板增多的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部分患者有血小板一过性升高,但均未超过 400×109/L。B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共 40例,仅2例出现血小板增多,其中1例手术后复查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中合并血小板计数增多情况对比[例(%)]

表2 卵巢上皮癌不同期别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对比[例(%)]

不伴血小板增多的卵巢上皮癌组的患者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 41.4%,而伴血小板增多组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7.7%和26.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与不伴血小板增多组相比,卵巢上皮癌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13个月/27个月,P<0.01)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28个月/39个月,P<0.01)。

3 讨论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病人的 5年生存率仅为 20% ~30%[4]。近年来,血小板增多是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良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外阴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都曾被国内外报道与血小板增多有关,有研究报道,16%~60%的恶性肿瘤伴有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可以被肿瘤细胞激发并活化,同时血小板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及血小板—肿瘤细胞栓子形成,增多的血小板对于恶性肿瘤的进展、转移及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恶性肿瘤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肿瘤细胞产生血小板生成样激素;(2)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可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高;(3)肿瘤组织坏死,血小板破坏加速,造成代偿性血小板增多;(4)有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5]。血小板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均密切相关,一方面表现为肿瘤宿主的高凝状态,另一方面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播散,共同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因此血小板计数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又一个独立因素。血小板增多症最多见于上皮性癌,主要因上皮性癌在卵巢癌中最常见且肿瘤细胞具有侵袭生长的特点,而体外实验证实血小板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的作用[6]。随着卵巢恶性肿瘤期别的升高、病程的进展,血小板发生率升高。

Gungor等[7]对29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42.5%患者合并血小板增多,且合并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病例、大量腹水、CA125水平升高、以及肿瘤高分级等相关。Stone等[8]分析了619例卵巢上皮癌病人的临床数据来验证血小板数量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血小板增多症与晚期肿瘤和生存期缩短显着相关。盛红娜等[9]对 6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5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卵巢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聚集功能均明显增强,并且血小板计数增多与卵巢癌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在邢琦等[10]进行的实验中,卵巢上皮癌伴血小板增多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较不伴血小板增多症组明显缩短,提示血小板增多是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记之一。

在本组资料中,我们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小板增多症者为38.02%,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的比例。而且卵巢上皮性癌在Ⅲ期、Ⅳ期中血小板增多比率较Ⅰ期、Ⅱ期明显升高,Ⅲ期肿瘤患者中92%的出现血小板增多,Ⅳ期肿瘤患者中 92.59%血小板增多,表明血小板与肿瘤恶性程度及期别有关。本组中1例患者15年前卵巢癌,复发时血小板明显增多,二次手术后很快下降,因此考虑血小板增多在肿瘤转移中起促进作用,晚期肿瘤患者及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均易伴发血小板增多。此外,与无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相比,卵巢上皮癌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13个月/27个月)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28个月/39个月)。

综上所述,血小板增多很可能是卵巢肿瘤恶性行为的重要标志,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随访提供了又一重要指标,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和随访中,如果能和影像学、CA125等检查结合在一起,对治疗后的评价将有更大的意义。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增多现象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较为常见,血小板增多常与反映肿瘤侵袭性较强的一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有可能提示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良。

[1] Jemal A,Bray F,Melissa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李秀平.血小板计数增多原因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2):82-83.

[3] 李惠萍,贾郡容,温 岩.妇科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2):398-402.

[4] 王成双,张春梅.卵巢癌治疗现状[J].安徽医药,2012,16(3):286-289.

[5] 周 羽,向启云.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关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3):343-344.

[6] 于海丰,叶磊光,黄 旭.血小板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2,26(5):474-476.

[7] Gungor T,Kanat-Pektas M,Sucak A,et al.The role of thrombocytosis in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J].Arch Gynecol Obstet,2009,279(1):53-56.

[8] Naina HV,Harris S.Paraneoplastic Thrombocytosis in Ovarian Cancer[J].N Engl J Med,2012,366(7):610-618.

[9] 盛红娜,马学功,王颖梅,等.上皮性卵巢癌中血小板计数与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0):571-574.

[10]邢 琦,邱 红,胡广原,等.卵巢上皮癌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的预后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1):111-113.

10.3969/j.issn.1009-6469.2014.03.040

2013-09-08,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