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世峰,张颖,张岳,李鹏,胡强,孙理华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830011

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是一种特殊的冠心病形式[1-3]。目前多以男性≤55 岁、女性≤65 岁为判断标准,但在学术界尚未取得完全共识[4-5]。PCHD 以遗传高度相关、脂代谢紊乱、传统危险因素少为主要特点[6-8],病情进展更为迅速,冠心病三支病变(triple vessel disease,TVD)也更为常见[9-10]。早发性TVD有着特殊的病情进展规律,其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争议,且目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治疗(MT)、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MT和单纯MT三种治疗方式对早发性TVD病人的预后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早发性TVD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女≤65岁,男≤55岁;(2)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狭窄程度≥50%;(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对研究用药过敏等使用禁忌证病人;(2)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3)不能完成随访病人。597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男411例,年龄(51.2±5.1)岁,女186例,年龄(58.9±5.7)岁。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治疗方式治疗方式由临床医师在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指南推荐及病人要求的基础上得出。PCI 组病人治疗方案:采用PCI 结合药物进行治疗。行PCI的病变血管≥1支即纳入PCI组。狭窄程度超过70%为置入冠状动脉支架适应证。术后病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1年。CABG组病人治疗方案:即采用冠脉旁路移植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该院采用传统的CABG,即手术在心脏停搏下进行,需使用体外循环。MT组病人治疗方案:采用单纯MT。部分病人由于手术风险或自身意愿等原因未接受PCI 或CABG 治疗,只接受单纯MT。所有病人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最佳MT 方案至随访结束,在没有明确禁忌证的情况下,使用药物不局限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1.3信息采集在病人入院后,完成基线资料的采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卒中史,既往是否行血运重建、PCI 或CABG、冠心病家族史及冠脉造影评分(SYNTAX)。在完成造影检查后及治疗后,系统性收集所有预后的相关数据。

1.4随访方案随访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随访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员进行,至少集中培训5 h,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调查前礼貌用语及咨询语、统一的调查介绍词等,随访过程保留问卷记录或录音记录,保证随访真实性及数据质量。全组病人中位随访时间53.5个月,设定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心源性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事件、中风或再次血运重建等为次要终点。其中,心源性死亡为明确由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原因导致的死亡。所有不良事件均由一个独立的临床医师组进行仔细的检验及确证。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事件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采用log-rank 检验评估组间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病人的一般状况比较如表1 所示。MT组的糖尿病病人比例明显高于PCI 组与CABG 组,而PCI 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病人的年龄、性别、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其他既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病人总体预后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与单纯MT 组比较,PCI 组与CABG 组病人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着较低(P<0.05)。但三组病人的心肌梗死、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三组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的全因死亡率(A)、心源性死亡率(B)生存曲线

表1 三组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的一般状况比较

表2 三组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预后情况比较/例(%)

2.3三组病人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比较生存曲线如图1 所示。PCI 组与CABG 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6,P=0.407;χ2=0.332,P=0.565);但PCI 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均显着低于MT 组(χ2=20.726,P<0.001;χ2=17.864,P<0.001)。CABG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均显着低于MT组(χ2=9.053,P=0.003;χ2=8.317,P=0.004)。

2.4多因素分析如表3 所示。对临床变量进行基线资料匹配校正后发现,PCI组与CABG组的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ABG相比,PCI组心肌梗死及再次行血运重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组比较,PCI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但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风险无明显变化。

2.5不同危险因素亚组病人的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如图2 所示。以危险因素为标准进行亚组分层,结果发现,对SYNTAX 评分22~32、吸烟、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的病人,行PCI治疗的死亡风险显着低于单纯MT 组,但对LVEF<40%、SYNTAX评分<22或>32的病人,PCI与MT的死亡风险相似。对SYNTAX 评分22~32、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的女性病人,行CABG治疗的死亡风险显着较低。

3 讨论

早发性TVD病人相对而言预期寿命较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风险更大,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高[11-12]。因此,对这部分病人更应谨慎选择治疗策略,改善预后。但目前有关PCHD 严重三支病变病人的治疗策略选择的研究十分缺乏。对多支冠脉病变的病人,以往的研究结果多倾向于采用CABG 治疗[13-14]。随着介入设备及技术的改进,PCI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支冠脉复杂病变的治疗。一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行PCI 治疗的三支病变病人,虽然总体死亡率与CABG 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期间的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高[15-16]。在本研究中,PCI组与CABG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着低于MT组,这与Bangalore等[17]的研究结论一致。这表明,作为两种血运重建的治疗方式,PCI 与CABG 的治疗效果更显着,更能使病人获得满意的远期预后。

图2 不同危险因素亚组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的全因死亡率的比较:A为药物治疗(MT)组,B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C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

表3 三组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预后的多因素比较

Deb 等[18]发表的一项Meta 分析认为,对多支病变的病人,CABG 可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更值得推荐。但研究未对病人的发病年龄进行限制,也未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层,因此对特定年龄段及特定病史人群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本研究根据现行标准,以女≤65 岁,男≤55 岁为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同时,对基线资料匹配校正,分析后发现PCI 组与CABG 组的全因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ABG相比,PCI 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再次行血运重建的风险。与MT 组比较,PCI 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较低,但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风险无明显变化。武云涛等[19]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人行PCI与CABG后远期疗效,结果发现,行PCI病人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行CABG病人。

在本研究中,即使校正了临床基线资料,单纯MT 的远期预后仍然不容乐观。原因可能如下:单纯MT的病人往往年龄偏大,心脏储备功能更差,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更常见有关。

本研究发现:(1)早发性TVD病人,与单纯MT相比,PCI、CABG等血运重建治疗的长期死亡率更低;(2)PCI与CABG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单纯MT;(3)与PCI相比,CABG长期的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更低;(4)CABG远期卒中发生率与PCI及单纯MT相似。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样本来自单中心,在治疗策略选择、病人临床特点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样本偏倚。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医师的临床经验及病人意愿,不能代表其他医学中心早发性TVD的诊疗特点。未来在多中心联合的基础上,实施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能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