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欢欢

【摘 要】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数据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脑组织急性病变,脑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血液灌注区域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1]。由于急性脑梗死类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栓塞型脑梗死及出血型脑梗死,发病特点呈发病率、死亡率、后遗症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对此,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患26例、女患24例;年龄范围35.8~72.3岁、平均年龄(48.7±4.2)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患25例、女患25例;年龄范围34.7~71.2岁、平均年龄(45.9±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注射奥扎格雷钠,25mg~75mg/次,1~2次/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次,1次/日;7日/疗程,持续治疗3疗程;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注射尤瑞克林,0.15PNA单位/次,1次/日,7日/疗程,持续治疗3疗程;注射依达拉奉,30mg /次,2次/日,7日/疗程,持续治疗3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FMA及ADL得分增加25%以上表明疗效显着;FMA及ADL得分增加10%,但小于25%表明疗效有效;FMA及ADL得分增加小于10%表明治疗无效。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数据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与ADL评分对比(x±s)

组别 FMA评分 ADL评分

对照组 治疗前 22.6±11.8 29.7±9.2

治疗后 63.7±8.5 76.3±3.5

治疗组 治疗前 20.5±11.3* 31.8±7.7*

治疗后 84.4±9.5# 89.2±2.4#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为改善脑疗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尤瑞克林作为人尿激肽原酶,可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及血管舒张素,达到舒张外周血管、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提高脑部血氧饱和度。张金臣[2]研究认为,尤瑞克林可显着缩小急性脑梗死的面积,提高脑组织对营养的摄能力,自发改善皮层脑电图。依达拉奉作这自由基清除剂,可显着抑制急性脑梗死发病期间脑血流量的减少,防止脑部水肿及脑组织坏死。胡军[3]研究认为,依达拉奉可持续性改善脑组织的新陈代谢,抑制脑细胞的氧化损伤,与尤瑞克林可协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着大于对照组的76.00%;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提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于洋.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5(24):68-68.

[2]张金臣,资艳.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23-24.

[3]胡军,朱海清,康平等.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