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林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T的临床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CT检查影像学结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例经单排螺旋CT扫描后,确诊3例,患者肝实质内有低密度多发病灶,边界清晰,经增强扫描,界限更加明显。1例被误诊为肝囊肿。结论:采用CT诊断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以为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关键词】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单排螺旋CT;诊断

神经内分泌癌指的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消化道嗜银细胞,可以摄取胺的前体氨基酸,并能通过脱羧作用实现胺、多肽激素等的合成与分泌[1],胃肠、胰腺都是比较多见的发病位置,但原发于肝脏的更为少见[2],临床诊断也十分困难。本文就我院收治的4例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例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诊断确诊,其中2例患者因上腹胀痛就诊,另2例则因体检时超声诊断见肝内占位性病变就诊。经实验室检查,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肝硬化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均正常,且自述无乙肝等肝病患病史。

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2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到50岁之间,平均42.6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行常规超声、消化道内窥镜或者X线肝功能透视等检查均提示其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经AFP-CEA-消化系统内镜或钡餐检查,患者均未见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等部位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情况。

同时,患者在术前行单排螺旋CT诊断,影像学资料完整。检查仪器为GemedicaIsydtems单排螺旋CT扫描仪,设定扫描范围为:膈顶至髂嵴平面;扫描参数为:层厚在0.5-0.8cm之间,层间距0.5cm,螺距为1.0,单次螺旋扫描时间为60s。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碘海醇浓度为300mgI/ml,注射速度为3.0ml/s,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5 s)、门静脉期(65 s)、延迟期(110 s)。

2 结果

4例经单排螺旋CT扫描后,确诊3例,患者经平扫主要表现出肝实质内有低密度多发病灶,病灶与肝实质的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大小不一,部分有囊性改变;经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实质区有轻度强化,但部分患者的中央低密度区未见强化情况,强化后的病灶与肝实质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1例被误诊为肝囊肿的患者CT扫描可见,肝门部有囊性改变,边界比较清晰,但经增强扫描观察到肝实质区边缘有血管通过。

图1 ①、②分别是1例确诊患者经单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

(延时25s)的图像

3 讨论

神经内分泌癌可以根据其是否有典型临床表现分为有功能性肿瘤和无功能性肿瘤两种,前者多有典型表现,而后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并发肝脏转移后方可被发现,而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于转移性的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则更为罕见[3]。

一般认为,原发于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肝内毛细胆管上皮散在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属于上皮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国内外的相关报道都比较少,有调查指出,其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1.6倍[4],本文样本量仅为4例,男女比例为1:1。由于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无典型临床表现,多无严重不适症状,文中涉及的患者中,也仅有2例有上腹胀痛的情况,这一般在肿瘤较大时才会出现上,而其余2例患者则是在体检中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也有研究认为部分患者会有类癌综合征等临床表现,但其也出现在肿瘤转移患者中,存在一定争议[5]。其在入院时,均经超声、内窥镜、X线或者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即使是其中1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活检,只能初步诊断为肝脏恶性肿瘤,但无法确定其细胞类型,因而选择合适有效的诊断手段对其进行检查十分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例经单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发现患者以多发囊实性占位表现为主,密度低,且病灶较大的情况下,其中央会有更低密度区出现,多为陈旧性出血或者囊变;经增强扫描后,肿瘤的实质部分会有不同程度强化,但以轻度强化为主,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部分的情况会在增强后,更为明显;其周围实质部分与病灶间的边界更为明显,是其主要的特征性表现,对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很少会侵犯周围血管,1例被误诊的患者就是在肝实质区边缘发现有血管穿过被认为是肝囊肿。

同时,注意区别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和肝脏神经内分泌癌之间的差别,经CT诊断可见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发生在无肝硬化的肝组织上,且病灶相对比较大,在病灶中央还可观察到不规则出血坏死区,但原发性肝癌患者则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且经增强扫描后可以观察到比较典型的快进快出改变,经甲胎蛋白检查,结果也多为阳性。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本文4例患者,无论是确诊或者误诊,均未见静脉癌栓、脾脏增大、淋巴结改变、肝门部及后腹膜旁异常增大、腹水等表现,而原发性肝癌患者则多伴发门静脉癌栓形成,病变周围血管侵犯等情况。

总之,采用CT诊断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以为疾病的诊断鉴别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红光,徐松柏,关锋等.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二例[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5,35(2):149-151.

[2]杨凯,程英升,杨继金等.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伴肝内多发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2(4):354-358.

[3]李桂梅,杨志慧,梅佳等.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12(8):920-922.

[4]戴启春,胡粟,闻芳等.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24(4):587-590.

[5]徐凯,陈永亮,陈明易等.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15,13(6):4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