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昌伟 周海军

摘要: 目的:探究肠易激综合征腹泄型(IBS-D)中医综合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将肠易激综合征(腹泄型)16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中药加灸法组、中药加灸法加耳穴压丸组(综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40例,比较各组间有效率。结果: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组,且复发率更低。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能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中医药 综合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笔者在2011—2013年间采用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Ⅲ”标准【1】。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教材中“泄泻”,辩证属肝气乘脾证或肝郁脾虚夹湿证型【2】。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药物过敏史者。

1.2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依照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0年 )【3】 ,对我院消化专科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中药加灸法组、中药加灸法加耳穴压丸组(综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40例。列入研究范围的160例病人,男63例,女9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4岁,平均40.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年。四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无显着性差异。

1.3 治疗方法

*:χ2=8.796 P=0.032 **:χ2=12.495 P=0.006 ***:χ2=12.326 P=0.006

2.3 复发率比较

结果见表2。经χ2 检验,各主要症状组间进行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治疗组的主要症状复发率最低,优于其它三组。

表2 四组间各主要症状的复发率比较 (例)

每日3次,洛哌丁胺4mg,3-4次/天,根据大便次数调整用药次数,腹痛明显加颠茄片10mg/次。4组均20天为一疗程。对治疗有效者(痊愈与显效者)随访6月,观察复发率。

1.4 观察指标

①腹痛和腹胀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经提示后有症状为1分;不经提示即有症状为2分;患者主诉为主要症状为3分。②腹泻的频率评分:无症状为0分;<每日3次为1分;每日3-5次为2分;每日6次为3分。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3】

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进步,症状改善百分率<50%为无效。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2.2主要症状临床疗效

结果见表1。经χ2 检验,腹痛、腹胀、腹泻三种主要症状各组分别进行比较,P值均<0.05,四组间在临床疗效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治疗对本病的疗效最好,在本病的治疗上中医药技术优与单纯的西医治疗。

腹痛:χ2=9.403 P=0.024 腹胀:χ2=12.495 P=0.006 腹泻:χ2=20.257 P=0.000

3 讨论

3.1 IBS-D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认为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1],不同患者的症状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可以很轻微,也可以很严重,病程长,常反复发生,属于中医“泄泻”、 “腹痛”范畴。治疗上通常进行对症治疗,并消除社会心理不良影响。

3.2中医认为:IBS-D病在肠,与肝、脾有密切关系。本病的成因,《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叶天士云:“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说明肝脾失调是引起腹痛泄泻的主要机理,肝气失调,脾失升清之职,导致小肠清浊不分,大肠开合失调,气机郁结于里,而发本病,常因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寒温失调可诱发或加重本病。肝为刚脏,肝气失调,肝气郁结不畅则常可表现为精神抑郁等症。

3.3本研究是在总结本人以前对IBS-D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加用灸法及耳穴治疗,目的是减少复发率。本病虽然属虚实挟杂,但以脾虚为基础,所以选用任脉的神阙、足阳明的足三里两大强壮要穴艾灸,以调理脾胃,固其根本;足厥阴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交会之穴,灸三阴交可调节三经经气,补太阴之虚、泄厥阴之实。耳穴的大肠、小肠、交感区埋豆剌激,调节经气,恢复肠道的生理功能。通过对复发率的对比,也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有较为确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诊断标准.胃肠病学,2006;11(12)761.

[2] 周仲瑛,等.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 7?)1062-1065.

[4] 张维友,谭昌伟等.柴芍异功散加味治疗慢性腹泄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9(2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