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雪,张梦璐,张志锦,邢智洋,朱河水,王月影,付 彤,高腾云,韩立强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

在奶牛饲养中发现,高精料/低粗料日粮或饲粮中添加油脂都会造成牛乳中乳脂肪含量降低,形成低脂乳症现象(milk fat depression,MFD)。对此现象,前人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多个理论进行解释,如脂肪动员学说、乙酸不足学说、胰岛素-葡萄糖学说等。反式脂肪酸理论认为,是日粮在瘤胃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trans-FA)导致了乳脂肪降低[1],后来 Bauman 和Griinari[2]通过试验明确提出,油脂在瘤胃的代谢产物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可以有效抑制乳腺脂肪合成。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系列在碳9、11或10、12位具有共轭双键的高不饱和脂肪酸[3]。研究发现,给奶牛饲喂共轭亚油酸钙,或者肠道灌注 trans-10,cis-12 CLA[4-6],会导致奶牛发生MFD,改变了乳中脂肪含量与脂肪酸组成,也调控了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但对此过程的内在机理还存在很多未知之处。

乳脂肪以脂肪球(milk fat globule,MFG)的形式从哺乳动物的乳腺中分泌到乳中。每毫升牛乳中,大约有 150 亿个脂肪球,以大小不同的小液滴形状分散存在于乳中形成乳浊液。乳脂肪球颗粒直径大小从 0.2 μm 到 15 μm 不等[7],主要受到动物种类[8]、遗传倾向[9]、泌乳时期[10]、季节和营养[11]的影响。研究发现,乳脂肪球的粒径大小与乳脂肪含量有显着相关性[12],直接影响了乳品的营养特性和动物的肠道吸收,不同粒径的脂肪球还能够改变奶酪等下游乳产品的加工性质[13]。一些饲料营养因素可以改变脂肪球的直径,Argov-Argaman等[14]采用高精料日粮饲喂奶牛,发现脂肪球的平均粒径从 3.51 μm 减少到 3.3 μm。那么饲喂奶牛 CLA 造成乳脂肪含量减少的同时,是不是也伴随着脂肪球粒径大小的变化?这个问题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在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CLA,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其对乳脂肪球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为从乳脂肪球角度阐明反式脂肪酸造成奶牛 MFD 的内在机理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饲养管理

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试验奶牛的日粮参照NRC(2001)中育成奶牛营养标准进行配制,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见表1。试验所用奶牛在同一双列式牛舍内饲养,试验期间采用TMR日粮,按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的方式进行饲养。

1.2 试验分组

选取24头体型、身体状况、产犊日期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83±34.6)kg,产奶量(27.2±2.4)kg·d-1)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为对照组(C group)饲喂基础日粮(表1),低剂量组(L group)每头饲喂基础日粮+150 g·d-1CLA;中剂量组(M group)饲喂基础日粮+300 g·d-1CLA;高剂量组(H group)饲喂基础日粮+400 g·d-1CLA。整个饲养周期为7 d,包括2 d适应期和5 d试验期,每天分别在07:00和16:00饲喂,每天挤奶3次。试验用共轭亚油酸微囊粉购自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其中分别含有cis-9,trans-11 CLA 39.6%和trans-10,cis-12 CLA 39.4%。

表1 奶牛基础日粮的成分和化学组成Table 1 Ingredien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asal diets of cows g·kg-1 DM

1.3 样品采集

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试验期每天收集一次乳样,每头奶牛在早、中、晚按30∶40∶30取样后制成混合乳样,每天将50 mL混合乳样送至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采用乳成分分析仪(Foss 120 Milko-Scan,丹麦)进行乳脂、乳蛋白、乳糖含量的检测;在饲喂试验的第5天取中午的奶样,迅速将其送到实验室,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Mastersizer 3000,英国)检测乳脂肪球粒径。

1.4 乳脂肪球染色观察

对鲜牛乳的脂肪球进行尼罗红染色。吸取1 mL 牛奶样品,加入4 mL超纯水进行稀释,加入1 mL 尼罗红染料(100 μg·mL-1),混匀后避光反应20 min;取适量染色后的样品与琼脂糖(5 g·L-1)等量混合后滴到玻底皿中,用倒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 IX73,日本)观察。

1.5 乳脂肪球粒径分析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新鲜牛乳样品的脂肪球粒径。根据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湿法指南进行操作,设置激光折射率(纯水=1.330,牛乳=1.560),搅拌器速度2 000 r·min-1。向烧杯中加入400 mL水,然后将搅拌器放入烧杯中。单击开始按钮以初始化仪器和测量背景,然后将1 mL 的牛乳样品添加到烧杯中,直到激光度指示为10%~20%。系统将自动测量3次并计算平均值。使用Mastersizer软件对每个样品的获取值进行分析,生成数据包括体积相关直径D[4,3],表面积相关直径D[3,2],粒度分布图和粒度分布百分比。

1.6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5(SPSS / IBM Corp.,Chicago,IL)的通用线性模型(GLM)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LA处理主效应对产奶量和采食量、乳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比较CLA处理对脂肪球粒径及分布比例的影响。以P>0.05 表示差异不显着,P<0.05表示差异显着,P<0.01表示差异极显着。

2 结 果

2.1 乳脂肪球染色及粒径分布图

如图1A所示,乳脂肪球用尼罗红染色后显示红色荧光(图1A中发亮之处),表明在牛乳中存在直径大小不一的脂肪球。牛乳的粒径分布如图1B所示,可以看出,乳脂肪球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10 μm之间。

图1 牛乳脂肪球染色(A)和粒径分布图(B)Fig.1 Milk fat globules staining(A)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diagram(B)

2.2 不同剂量CLA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组间的产奶量和采食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从乳成分的变化可以看出,CLA处理对乳糖和乳蛋白的含量没有显着影响,但随着CLA添加水平的增加,处理组牛乳中脂肪的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M组和H组的乳脂肪分别为 2.34 g·dL-1和2.23 g·dL-1,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4.82%和37.88%。

表2 CLA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CLA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milk composition of dairy cows

2.3 不同剂量CLA对脂肪球粒径大小和比例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CLA添加剂量的加大,显着降低了处理组的乳脂肪球粒径(P<0.05),其中,M组和H组的脂肪球粒径D[3,2]和D[4,3]均显着低于C组。进一步分析不同大小脂肪球占牛乳总脂肪球的比例发现,随着CLA添加剂量的增大,小脂肪球所占总百分比逐渐增加,而大脂肪球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少(表4)。分布在1.54~2.58 μm 的小脂肪球,H组和M组的百分比显着高于C组和L组(P<0.05),呈现出H组、M组>L组>C组的变化;分布在4.88~6.30 μm 的大脂肪球,H组和M组的比例显着低于C组和L组(P<0.05),呈现出M组、H组

表3 CLA对牛乳脂肪球粒径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CLA on the milk fat globule size

表4 CLA对不同粒径牛乳脂肪球比例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CLA on the proportion of milk fat globu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3 讨 论

研究发现,相较于小粒径MFG,粒径大的牛MFG含有的宿主防御蛋白含量更高,说明可以通过改变牛乳中MFG粒径来增强机体的保护功能[15]。MFG粒径也直接影响了下游食品加工中干酪成熟与乳制品保质期[16-17]。用小粒径MFG生产出的干酪具有较高熔点、较强弹性和较好的流动性等特点[18]。工业上均质化技术可以减小MFG的粒径差异,均质化后形成的脂肪球膜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上也有较大差异[19-20]。本研究首次发现,泌乳期奶牛进行CLA处理,能够显着降低乳中脂肪含量和脂肪球粒径,并且改变了不同粒径乳脂肪球的比例,这对于生产富含小脂肪球的牛乳制品提供了应用基础。

对于CLA引起的低脂乳症已经进行过很多研究。Perfield等[21]连续140 d给奶牛饲喂CLA,Viswanadha等[22]在5 d内通过颈静脉将不同剂量CLA直接注射给奶牛,结果均发现,CLA只是特异性抑制乳脂肪合成,而对乳蛋白、乳糖和产奶量等奶牛生产指标没有显着影响,这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这些结论支持了一个普遍的观点,即对于奶牛来说,有效剂量的CLA只会显着抑制乳脂肪合成而不影响其他乳成分。

脂肪在乳中以脂肪球(MFG)的形式存在,而脂肪球来源于乳腺上皮细胞内合成的胞浆脂滴(LD)[23]。

虽然对整个脂滴分泌过程还不是很了解,但目前研究认为,脂滴的分泌遵循这样的细胞机制:三酰甘油在乳腺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合成后,体积逐渐增大,并在向质膜转运的过程中包裹磷脂和多种蛋白后形成脂滴,脂滴运输到细胞顶浆质膜,通过出胞过程分泌到乳汁中形成乳脂肪球[24-25]。本研究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CLA的处理显着降低了乳脂肪的球直径,同时伴随着小脂肪球比例的增加和大脂肪球比例的减少。Altenhofer 等[26]已经发现了在乳脂肪含量与脂肪球直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本研究中CLA引起的脂肪降低,推测可能是饲喂CLA改变了奶牛乳腺分泌到乳中脂肪球的大小比例,引起了脂肪球平均粒径的减少,表现在乳成分上是乳脂肪含量的显着降低。

目前,CLA对于奶牛的作用机制主要认为是下调了乳腺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27-29],而本研究发现,CLA也会对脂肪球的大小产生影响。在乳腺上皮细胞中,细胞脂滴作为乳脂肪球合成的前体,脂滴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融合来形成大脂滴[30-31];脂肪球的粒径会受到乳中磷脂的影响[32]。脂肪酸的饲喂能够影响奶牛的代谢[33],因此,这种CLA引起的乳脂肪球粒径的变化,究竟是由细胞内的脂滴融合引起[34],还是由乳腺分泌乳脂肪球本身所导致的,未来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给奶牛饲喂CLA发现,乳脂肪发生明显降低,同时乳脂球直径D[3,2]和D[4,3]均显着降低,并且伴随着小脂肪球比例的增加和大脂肪球比例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