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英 成风云

(1.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急诊科,陕西 榆林 719000;2.咸阳市中心医院农合办,陕西 咸阳 712000)

急腹症属于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由于人们腹腔中脏器结构关系较为复杂,一旦出现炎症后,其疼痛位置无法确定,加上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明显提升诊疗的困难程度。因此,若能够快速进行分诊,并及时选择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持续进展,降低患者痛苦,为预后提供保障。临床经过多次试验分析发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效果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其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进而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创建规范性规章制度提供保障,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与水平[1]。本文旨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运用于急腹症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2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1例。研究组男53例,女48例;年龄23~70岁,平均(54.69±1.48)岁。对照组男52例,女49例;年龄24~70岁,平均(54.77±1.36)岁。纳入标准[2]:患者完全了解本次实验并签订同意书;疾病符合临床诊断结果,并经过各项检查确诊;患者基础信息齐全,顺利完成实验。剔除标准: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依从性较差者;检查结果显示全面免疫性疾病急性发作、器官功能异常、肝肾疾病或者恶性肿瘤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1)创建护理小组,并制定规范性护理会诊步骤;(2)定期对患者档案进行分析,统计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分析原因,为后续护理方案提供新建议;(3)寻找影响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因素,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同时完善床边工作记录;(4)制定评估、预警等相关程序,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及病情变化,对其危急程度、腹痛性质及程度进行评估,嘱咐患者不可饮食,另针对呕吐患者,可对其呕吐物进行观察,并尽早创建静脉通道,为患者补充血容量,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供心理疏导,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对两组风险顺序数(RPN)值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及死亡等),并比较两组分诊结束时长、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RPN值[3]:包含药物使用混乱、未能及时提供动态监测、未能提供心理疏导、漏执行给药,分数越低提示风险程度越低。护理质量评价[4]: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检控项目均为合格,护理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评分:选择院内自制调查问卷,总分100分,不足60分不满意,60~80分较满意,超出80分满意。

2 结 果

2.1两组RPN值变化比较 研究组各项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RPN值变化比较分,n=10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休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95%;对照组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休克5例、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8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66,P<0.05)。

2.3两组护理结果比较 研究组分诊结束时长(2.78±0.82)min短于对照组(3.6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8,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价(93.44±1.05)分、满意度(95.76±0.89)%,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价(80.57±2.33)分、满意度(83.5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10、38.171,P<0.05)。

3 讨 论

急腹症属于急诊常见疾病,但急诊科涉及的科室较多,因此对分诊的护理人员要求较高,一旦出现失误可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其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因此选择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5]。临床发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效果更好,可有效防止并发症产生,安全性提升,增强护理质量,保障预后[6]。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RPN值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分诊结束时长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风险性明显降低,缩短分诊时间,减少并发症产生,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增强护理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者风险事件进行提前预防,最大可能防止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同时从被动抢救理念转变成主动抢救,促进了人性化护理的实施[7]。护理期间首先创建护理小组,对所有成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并制定完善规范的操作规程,随后对患者档案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给予重点关注,同时制定针对性应对方式进行预防,从而降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一旦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后,可直接促进护理质量水平提升,进一步增加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因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