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 200030)

肺栓塞(PE)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较高,是临床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产妇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1]。肺栓塞临床治疗成本高,并发症较多,对产妇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预防产妇肺栓塞的发生是最为经济可靠的产妇保健措施之一[2]。本文主要探讨产妇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妇产科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确诊为肺栓塞的产妇36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并行产后健康检查的44名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纳入产妇均为妊娠初期即在我院建档行孕期保健检查及分娩;符合肺栓塞诊断标准;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已排除合并高危妊娠因素者;产前确诊为静脉血栓、肺栓塞、恶性肿瘤者;产前、产后合并外伤者;围生期行非剖宫产手术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考《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3]中的相关标准,以产妇或(和)肺栓塞为关键词,查询万方、知网、维普等文献资料库,整理可能影响产妇并发肺栓塞的相关因素及分级设置标准,设置调查方案。收集整理产妇年龄、职业、学历、吸烟史、嗜酒史、医保现状、孕产史、孕前BMI、受孕方式、胎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血栓相关疾病史、活动受限、围产期输血史等情况。产妇肺栓塞参考诊断标准以《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4]中的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具有差异性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o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活动能力受限、孕妇孕前BMI指数、分娩孕周、剖宫产、分娩史、分娩输血史为产妇肺栓塞的相关影响因素(χ2=2.351、2.721、6.635、3.354、5.017、3.224、2.025,P均<0.05)。见表1。

表1 产妇肺栓塞的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妊娠前BMI指数>25.0 kg/cm2、活动能力受限、剖宫产、经产妇、产后输血均为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围生期并发肺栓塞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资料显示[5],在我国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率为9.2%~15.6%,而这其中约46%可转化为肺栓塞,故孕产妇围生期肺栓塞发病率在0.01%~0.17%之间,相较于女性非孕产期发生率增加约5倍左右。临床数据显示[6],肺栓塞是导致产妇妊娠结局不良重要因素之一。肺栓塞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难度较大,易被产妇及临床医师忽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产妇产时不良预后。因此,对于产妇来说,预防肺栓塞是其围生期健康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方案对并发肺栓塞的产妇及正常健康产妇可能与肺栓塞的发生相关的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岁、妊娠前BMI指数>25.0 kg/cm2、活动能力受限、剖宫产、经产妇、产后输血均为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是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女性妊娠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出现生理性升高,导致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而抗凝血酶蛋白则下降,这使得妊娠期女性的血栓形成风险显着上升[7]。血管的弹性和循环系统功能是随着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年龄越大,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越高[8]。肥胖会增加对血管的压力,影响循环系统功能,尤其是围生期女性随着胎儿的不断长大,对子宫压迫增加,影响下腔深静脉血回流,进一步阻碍循环功能,增加血栓发生风险。活动能力受限的产妇,日常活动量相对健康孕妇小,这对循环功能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如果再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手术创伤进一步增加下腔血管受损,应激反应增加,术后静卧等,进一步增加血栓发生风险。经产妇和围生期输血,都对循环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增加血栓风险[9]。上述数据提示,临床保健医生在对孕妇进行孕期及围生期保健检查时,应对其进行肺栓塞、静脉血栓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及具体风险因素,针对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10]。

综上所述,产妇并发肺栓塞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孕产妇围产期综合评估,做好实验室监测,制定综合预防产妇并发肺栓塞方案,提高产妇健康水平。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