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针对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与民办高校实际发展水平出现的差距,在分析民办大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性及相对优势条件下,提出民办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制度;民办大学;路径探索

一、民办大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民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努力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民办高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已经出现差距,民办高校的内部制度建设总体上滞后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民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改革这种落后的制度现状,进行制度的创新与重设。现代大学制度,它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籍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1]。这就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民办大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优势

民办高校作为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具有较多优势。

(一)法人地位和治理结构更加明确

民办高校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属于自筹经费办学。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是高校自主办学的前提,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具有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这使得民办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也更加明确,管理权与办学权、举办权相分离,能够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2]。这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优势。

(二)办学机制更加灵活

与公办高校相比,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行政干预较少,从内部管理体制来看,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院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包括内部的领导分工、机构设置、人员聘用、薪酬奖励等都较为灵活多样;在融资机制上,民办高校资金来源更广。因此,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又一个优势,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奠定了体制上的基础。

(三)社会适应性更强

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能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结合,这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需要。民办高校本身具有较强的发展主动性和驱动性,社会适应性强,在专业设置上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自主开设专业,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另外,由于民办高校资源有限,竞争压力大,学校的前途与办学者、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因此,举办者和办学者的危机意识较强,在求生存、促发展上比公办高校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民办高校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比公办学校有更迫切的愿望。

(四)拥有有利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法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条例》,保障了民办高校的自主权,并明确规定民办高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政策上的支持,为民办高校注入了新的动力,使民办学校拥有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为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2]。

(五)更加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当今教育出现了国际化、产业化、信息化、大众化、终身化等发展趋势,顺应这些发展趋势,高校将拥有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同样,在这种环境下民办高校拥有了更多可创新和实践的机遇,在这个平台上民办高校可以允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结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把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作为突破口,创新民办高校制度建设,为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民办大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探索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民办大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重新考虑民办大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意义以及民办大学对个体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意义。民办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

政府是高校建立外部保障系统的重要支柱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现有的办学体制下,政府对高校运行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包括引导办学定位,确定分类管理,核定质量标准,并且对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与评价等,高校与政府关系要立足和谐关系发展。

(二)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大学在工作中必须具体关注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不能抛开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专注于自己的象牙塔。大学培养的不是社会需要的,这就是大学现在教育制度的悲哀。社会发展到今天所碰到是很多非常具体复杂的命题,已经不可能再靠传统的经验方式来完成,而必须依靠知识的前瞻性去创造性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无疑要求站在知识前沿的学者们去思考和关注,学者们对此也责无旁贷。

(三)处理好大学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大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意义、对知识创新的意义最终要落实到未来的人才身上,如果没有教师、学生个体的参与,大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存状态,满足他们追求真理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生命境界的开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挥智慧,挖掘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四)处理好大学与知识的关系

大学对知识创造的责任是大学功能的本体,而知识的创造,在于大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对生存意志的思考,是智慧与首创性的发挥[3]。所以,没有知识的创造,没有学术研究的支撑,大学就不能算得上是大学了。要规范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加强他们的协作,使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里扬长避短,协调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

这四点关系中,尤以三四两点更为重要,不管是大学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还是对于社会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都必须靠大学所培养出的创新人才来实现,靠大学对于知识的创造来实现。综上所述,民办大学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1.宏观层面上,政府要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加快建立和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和法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合法、公平和有序地发展。在明确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以及税收政策的同时,也应就政府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充分发挥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对民办高校的准入与退出等问题,作出实事求是和具有操作性的规定。此外,政府还应完善各项民办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切实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中观层面上,社会要创设制度建立的配套环境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价值还没有被社会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民办高校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低,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民办高校,社会各界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挖掘民办高等教育对社会的突出贡献,同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客观公正地看待民办高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以偏概全,也不求全责备,积极营造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3.微观层面上,民办高校要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一方面,建立学校法人财产制度,落实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这是民办高校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应该更多地凸显自身的公益属性和学术属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教师为本,推崇教授治校,以学生为本,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民办高校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王根顺,孙俊俊.基于SWOT视角看民办高校大学制度的构建[N].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7).

[2]周巧红,祁新意.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之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季春红,纪虹.试析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N].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4]季春轶,王伟.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初探[N].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12).

[5]郝宇聪.基于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制度建设初探.

[6]赵旭明.民办高校治理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作者简介:张沛源,硕士,讲师,西安培华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