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志喜

日前,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决定自6月1日起,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并全面放开境内企业法人和境外机构进入国内银行卡清算业务市场

4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决定自6月1日起,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并全面放开境内企业法人和境外机构进入国内银行卡清算业务市场。

银联卡垄断时代将终结

银行卡清算机构是银行卡产业链条的枢纽。目前我国唯一的清算组织是2002年成立的中国银联。专门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系统。截至2014年底,具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已达近50亿张。按照WTO的裁定,中国应该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也即开放其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美国的Visa、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也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20年,通过国内的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广泛参与中国银行卡市场。但是他们并不能进行银行卡的人民币清算。

2014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亿笔,金额449.90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今后,这样一个巨大市场将不再由银联垄断。

《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即将打破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符合条件的国内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国际卡组织都可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决定》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文件对银行卡清算市场实行准入管理、进行有序规范,是扩大金融开放、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技术打破利益格局

唯有技术进步,才能打破行政垄断所固化的利益格局。李克强总理曾说“互联网+”是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

在银联诞生之前,各家银行自建受理网络。2002年,银联的成立,把银行连接了起来,不必考虑地区、银行的不同,国内银行“诸侯割据”时代结束。十年后,境内受理商户、POS、ATM分别是银联成立前的17.2倍、17.5倍、7.6倍。

由于银联是当前国内唯一的支付清算组织,银行要发行银行卡只能找银联合作,银行卡是否能顺利发行自然也取决于银联。

在中国市场有一个特殊的卡片——双币卡,就是一张银行卡上出现两个卡组织的标志,在国内是走银联的清算渠道,在国外就是走VISA或者MASTERCARD的渠道,这是此前国际卡组织曲线分享中国市场的途径。

但2010年银联很少再批新的双币卡。2010年时,银联曾向各家银行下发文件:“银联要建国家品牌,需要各银行支持,希望银行新发卡中银联标准卡占到50%以上。”

国际卡组织的业务空间不断压缩,原来双币卡的客户逐步被置换成银联的客户。国际卡组织就采取延长银行卡有效期的方式继续维持着存量客户。比如新申请的信用卡有效期从3年延长到5年。

支付清算开放后,银行发卡可以跟多家机构合作,不只是银联一家,自主选择交给了银行,这对银联是最大的冲击。

谁主沉浮?

对于打破银联的垄断,外界实际呼吁已久。多位业内专家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退而求其次,在金融内部解决问题,出路应是开放清算市场,或者拆分银联,或者增发清算牌照。

如果从移动支付层面来看,支付宝的优势无疑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交易额份额方面,支付宝钱包占比79.55%、拉卡拉占比7.73%、财付通占比7.34%、钱袋宝占比1.43%、银联商务占比0.48%。其中,银联商务是中国银联控股的,专门从事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和提供综合支付服务的机构。

至于支付宝能否就此成为真正的银行卡组织,易观国际分析师李烨表示,“虽然支付宝在线上与百余家银行进行直联,已经在进行转接清算相关的业务,但真正成为一家转接清算机构,并不像外界想的这么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程序和满足相应条件。而支付宝也要面临与传统金融系统博弈、政策、股东结构调整等多重问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平台引入竞争机制,李烨认为,商家的手续费将有可能就此降低,从而也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在她看来,线下收单市场手续费分成,发卡行、收单公司和卡组织7:2:1的比例也可能有调整。

“二次创业”是银联近来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按照银联总裁时文朝对银联的定位,银联不但要成为高效、安全的转接清算服务提供者,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境内支付产业各方利益的协调者,也要成为中国支付产业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李烨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和应接不暇的创新支付方式的转接清算问题,也让专注于银行卡收单的银联力不从心。银联必须加强自身的创新,尤其是在移动支付转接清算市场的创新。

中金公司分析员陈健恒认为,移动支付市场目前主要被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机构所垄断,但在未来随着近端支付的发展还有较大变数,NFC支付使用的是中国银联的银行卡收单系统,二维码支付使用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自建系统,两者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银联与第三方机构的利益之争。

“从更深层面来看,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入,线上与线下支付、支付领域与其他行业领域都将不断融合,对客户支付信息的大数据应用直接决定了第三方支付能否在未来更大的增值市场有所作为,因此支付方式、支付系统的竞争就显得更加重要。”陈健恒称。

而根据平安证券预计,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三年增速将在30%以上,移动支付是行业发展的蓝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