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保 任阿龙

据记者了解,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自治区普查办)按照2014年自治区普查工作计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做好资料收集、注重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效率、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普查宣传、严格质量监管确保成果可靠、联系实际现状做好成果应用,扎实稳步向着年底完成全部工作的目标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差异较大,战线较长,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实施统一管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是自治区普查办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自治区普查办经过认真研究,在吸取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确定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属7家符合国家要求的测绘资质单位承担自治区普查任务,发挥管理体制优势,实现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组织实施、上下贯通的有效工作机制。在普查作业过程中,自治区普查办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切实把握普查进度,着力加强宣传力度,严格控制普查质量,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发挥部门优势,做好资料收集。国情普查工作中,除做好解译与核查外,资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资料收集涉及范围广,包括水利、林业、农业、交通、教育、卫生、民政等多个方面。自治区普查办负责与各成员单位协调资料收集,并委派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进行资料收集工作,统一下发。对于作业区中个别区域资料不全面,自治区普查办与各盟市国土局进行了协调沟通。在各作业单位进行普查工作的同时,各盟市国土局及时提供国土资源专题资料,并全力支持和配合各作业单位的工作,协调当地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专题资料。

注重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自治区国情普查作业及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自治区普查办制定了普查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实行自治区和作业单位两级培训。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效率。各作业单位采取内外业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组织内外业作业人员共同深入作业区,进行普查内业解译及外业核查工作。通过这种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内业人员对影像解译的认知程度,也加强了内外业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对解译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实地及时纠正,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各单位根据承担作业区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差异,安排作业人员先期进入气候多变地区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加快普查进度。为了加强普查进度管理,自治区普查办实行普查例会制度,每两周定时召开普查工作例会,各作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在例会上对工作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与自治区普查办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使技术问题处理不拖沓、工作协调不脱节,实现统一管理、整体推进。

严格质量监管,确保成果可靠。在组织实施工作中,自治区普查办提出了“时间紧、任务重,质量管理不放松”的基本要求。各作业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14年第一批过程质量监督抽查结束后,自治区普查办对国家过程质量监督抽查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结合各作业单位实际作业情况,采取了跟踪监督的有效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为加强全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管理,自治区普查办组织制定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对普查作业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监督抽查、成果验收检验、上交成果质量奖惩等工作环节进行了说明。另外,自治区普查办将开展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监督抽查。质量监督组组织检查小组将对各单位普查过程、成果种类与要素生产进行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普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方法科学、过程严谨、成果可靠。

联系实际现状,做好成果应用。自治区普查办坚持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普查获取的最新数据,为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为经济、农业、人口、国土、水利等方面的普查调查工作提供支持,为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灾害等问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服务。自治区还将加强对成果的深度开发,完成湖泊、沙漠变化、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城镇扩展空间格局等热点问题普查监测,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普查结束后,自治区将形成定期常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机制,并建立健全普查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