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忠

摘要:2014年~2016年,我队在红岭钨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地质找矿工作,工作程度相当于普查,矿区范围内圈定云英岩型钨矿体三个,大致查明了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大致查明了矿石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开采技术条件调查与分析。矿区即将开展详查工作,需要先确定工程网度,因此需要先确定勘查类型,本文将简要分析普查工作的勘查手段及其效果,并对下一步详查工作的勘查类型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红岭钨矿;勘查类型II类;普查

1.引言

红岭钨矿主要开采石英脉型钨矿,通过潜力调查工作表明,目前矿山按生产规模计算,矿山开采服务年限不到四年,属资源严重危机矿山。为了解决资源危机问题,我队与矿山进行了充分论证,根据对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石英脉型黑钨矿有新突破的可能性较小,而寻找云英岩型钨矿却有较大潜力,是矿山持续发展,寻找接替资源的好方法。

2.普查工作完成情况

2014年~2016年,针对云英岩型的白钨矿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主要包括1∶5000地质填图、1∶10000土壤测量、钻探、槽探及其配套的地质工作。

3.矿区地质简述

红岭钨矿区位于区域性NE向压扭性断裂与近SN向压扭性断裂交叉部位。区内主要的导矿构造为一组近SN(NNE—NNW)走向的压扭性冲断裂,倾向W,倾角70°~85°。

矿区大面积出露燕山期三期花岗岩,无其他地层出露,岩浆活动强烈。区内三个阶段岩体分别为:第一阶段(细粒少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第二阶段(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第三阶段(中细-细粒白云母花岗岩)。

4.矿体特征简述

通过普查工作的开展,发现矿区共有(I、II、III号)三个云英岩型矿体。根据矿体赋存特征,矿体整体上具有向北西侧伏的特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第一方面:东西方向呈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体中(见图1),倾角15°~30°。矿体分布于第三阶段岩体内,主矿体I号及II号矿体长686m~1616m,平均厚18.5m~21.11m,最大厚度达150m。沿倾向上表现为向西侧伏,向东歼灭。矿化强度表现为上部偏强下部偏弱。第二方面:南北方向上(见图2),成矿岩体及矿化体的中心皆位于620线(CK314),向南北侧伏,矿体分布与特征和东西展布类似总体形态呈斗笠状,矿体沿走向上表现为南部矿体被抬升剥蚀,同时向北侧伏。

总之,矿体多集中在616线~624线的矿化蚀变中心,向北西侧伏,向东歼灭,南部被抬升剥蚀。

5.勘查手段的认识与探讨

矿区的探矿工程主要有槽探及钻探,而揭露云英岩型钨矿体的主要工作手段是钻探,累计施工20个孔,见矿15个,见矿率达75%,之所以见矿效果好有以下因素:

(1)矿体的形态产状因素,矿体似层状透镜状,产状较缓,一般小于30°,直孔便可满足需要;(2)含矿岩体的蚀变是面状分布的,矿体自然是面状且连续的,钻孔按照网度布设,容易见矿;(3)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工作指导找矿,钻孔多数布设在矿化蚀变中心同时是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构造的符合部位,都是成矿的有利部位,且对矿体特征的总结全面,向北西侧伏,向东歼灭,南部被抬升剥蚀的推测是合理正确的。

因此,建议在寻找同类型矿床时,钻探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槽探并未揭露云英岩型钨矿体,之所以无法见矿有以下因素:1矿体虽埋藏浅,但上部大面积分布的不是含矿岩体,其厚度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超过槽探开挖深度,槽探最深不超过3m,截至目前,矿体埋藏最浅的约30m,槽探是无法达到目的的;2槽探大量布设在矿区北部及南部,目的是为了揭穿石英脉型黑钨矿,且北部云英岩型钨矿体是侧伏的,南部矿体被抬升剥蚀,因此无法见矿是正常;3槽探揭露了大量石英脉型钨矿体,石英脉是充填贯入的,主要受节理裂隙控矿,在红岭矿区,石英脉型钨矿形成时间晚于云英岩型钨矿,在整个热液交代期后才是石英脉型钨矿充填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石英脉型钨矿床,宏观的讲,云英岩型钨矿体既是矿,也是石英脉型钨矿的围岩。节理裂隙是是区域应力所致,成矿驱动力较强,可延伸至地表,因此槽探效果揭露石英脉较为常见。

因此,在寻找云英岩型钨矿时,不建议采用槽探手段,但在寻找石英脉型钨矿时,槽探效果明显。

6.勘查类型的认识与探讨

普查工作选用II类的网度布设钻探工程,工作完成后,计划选择矿化密集区开展详查工作。为了能更加准确的定位本区详查工作的勘查类型,项目组选择了详查区的三条勘探线(620、622、624线)做试验。即分别用I类、II类的勘查网度圈定620线~624线的云英岩型白钨矿的主矿体(I号、II号),计算不同类别下资源量的差异。假如差异在0%~20%内,则说明差异较小,可用较稀的网度(第I类)开展勘查工作;假如差异≥20%,则说明差异较大,只能选择较密的网度(第II类)开展工作。

(1)I号矿体。计算主矿体在第I勘查类型条件下的资源量情况,参与计算的勘探线分别为624线及620线,按照网度为200×120进行统计。计算主矿体在第II勘查类型条件下的资源量情况,参与计算的勘探线分别为624线、622线及620线,线距为100m,孔距为60m,勘探线上的钻孔全部参与计算,统计矿体的平均厚度及平均品位等。具体如下:

1第I勘查类型

加权平均厚度:19.51m

加权平均品位:

金属量:

2第II勘查类型

加权平均厚度:20.51m

加权平均品位:

金属量:

3差异率

差异率=第II勘查类型金属量-第I勘查类型金属量第I勘查类型金属量

=6442.6-6416.4=0.4%<20%

(2)II号矿体

第I勘查类别条件下,参与计算的勘探线分别为624线及620线,按照网度为200m×120m进行统计。第II勘查类别条件下参与计算的勘探线分别为624线、622线及620线,线距为100m×60m,同时勘探线上的钻孔全部参与计算,统计矿体的平均厚度及平均品位等。具体如下:

1第I勘查类型

加权平均厚度:9.00m

加权平均品位:

金属量:

2第II勘查类型

加权平均厚度:7.93m

加权平均品位:

金属量:

3差异率

差异率=第II勘查类型金属量-第I勘查类型金属量第I勘查类型金属量

=3497.8-3037.7=15.14%<20%3037.7

综上所述,I号与II号矿体在不同勘查类型的条件下计算出的资源量差异较小,本着最低投入的原则,可用网度较稀的第I勘查类型开展勘查工作,其勘查效果相差不大。

但是,624线已有钻孔的孔距大都为100m~120m,因此,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第II勘查类型的资源情况时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此次详查工作首先会加密624线孔距,将孔距缩短至60m,满足第II勘查类型的计算资源情况要求。然后再用上述求差异率的方法去计算和验证,最终确定本次工作的勘查类型归属哪类。

7.结论

本文结合亲身工作实践,认真总结分析了不同勘查手段的效果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红岭钨矿的实际情况,针对云英岩型钨矿的找矿工作采用何种勘查手段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还通过采用差异率的方法详细论述了勘查类型的选择,网度的稀疏,直接决定了矿区找矿工作的投入,以便达到最低勘查投入最大找矿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