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运富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龙鲁沟—白石坡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进行探索,深入分析该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结合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规律,为该区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

贵州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金矿是其中一种重要矿产资源,为了“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推进“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科学部署基础性、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努力实现新一轮找矿重大突破,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打造千吨级金矿生产基地。

1.鲁沟-白石坡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

根据该区地、物、化、遥特征,各类异常与成矿地质体套合好,构造特征为黔西南地区金矿成矿典型的构造组合模式,新发现了陡倾角断裂控制的金矿体,拓展了该区新的找矿空间,通过资源潜力预测,发现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及较大的资源提升空间。

1.1大地构造位置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区一级构造单元,上扬子陆块二级构造单元,三级南盘江—右江裂陷盆地(DT)的中部,西部紧靠特提构造域。成矿区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的华南成矿省、扬子成矿省,三级成矿带属于桂西-黔西南-滇东南北部(右江海槽)AuSbHgTlAg水晶石膏成矿区(Ⅲ-88),四级成矿带属于晴(隆)兴(仁)罗(平)Au-HgSb-Ti-U-萤石成矿亚带。该区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成矿区带均是有利的金矿成矿背景。

1.2构造控矿因素

该区构造是微细浸染型金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黔西南地区的构造格架是在晚古生代以来北西和北东两个方向的裂陷的基础上,又经历了印支末和燕山期造山作用改造,形成了由北西和北东构造体系叠加的复合褶皱-断裂系统,它们从总体上控制了区内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形成与分布。戈塘金矿田位于北西向的大断裂(F7)与一系列北东向断层和戈塘穹隆构造叠加的部位(图1),为黔西南地区金矿成矿典型的构造组合模式,该区构造组合对成矿有利用。

1.3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条件

为了进一步查证土壤化探异常的引起原因,确定异常源,对海马谷断裂、万人洞断层、干寨断层等北东向蚀变带试验性开展了构造地球化学采样测试,针对性的沿断裂蚀变带采集蚀变矿物、方解石细脉、断层泥等样品作测试分析,据提取的各元素不同程度的异常,且异常明显,异常重合性较好,在构造样点上的Au元素呈单峰异常,异常宽度60m,异常峰值为178×10-9,与As、Hg元素组合异常近似完全套合(图2),地电化学异常强度较大,通过对异常进行查证,进一步证实了异常是由含矿热液引起,在其构造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金矿体。

1.4成矿地质体

该区具有“界面型”“断控断”等多个成矿地质体,“界面型”产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构造蚀变体(SBT)、三叠统永宁镇组一段(灰岩)与二段(碎屑岩)岩性界面蚀变体和深部隐伏的下二叠统栖霞组与石炭系之间的界面蚀变体均等,在该区北东向的海马谷断、万人洞断裂、大树林断层北东段发现了金矿体,充分说明北东向的断裂不单是成矿流体的通道,还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区内多条北东向断裂带上分布Au异常或Au-As-Sb-Hg组合异常,其套合地段及断裂深部均可能控制有金矿体的分布,初步展示了该区断裂型金矿的找矿远景。

2.鲁沟-白石坡地区金矿成矿规律

2.1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和分布的空间、时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通过对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按照《勘查区找矿预测与方法》的系列理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建立找矿预测模型,评价资源潜力。在总结区域矿床(点)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构造蚀变体SBT为该区主要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主要是岩溶不整合面和硅钙面,成矿构造主要为海马谷断层和戈塘背斜及其配套节理,区域金矿的成矿规律简述为:随着南盘江盆地的演化,在燕山期,南盘江盆地向北挤压,与扬子陆块发生碰撞造山,在此过程中,深源含金成矿流体沿海马谷断层和裂隙上升,在海马谷断层的导矿作用和早期戈塘背斜轴部发育节理的容矿作用及龙潭组细碎屑岩的屏蔽作用下,在茅口组顶部的岩溶不整合面耦合部位成矿。

2.2矿床成因

与该区典型矿床成因相同,根据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特征,成矿流体有深源,也有地层中物质参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地层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初步认为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密切相关,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根据形成深度、压力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其属于低温热液型金矿。

2.3地层及岩性组合

该区金矿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二叠系龙潭组底部、与茅口组灰岩之间岩溶不整合沉积间断面,渗透性好的茅口组灰岩与屏蔽性好的龙潭组细碎屑岩组成的岩性组合,起到了地球化学障的作用,茅口组和龙潭组组成的硅钙界面形成物理化学矛盾带,为本区戈塘金矿最为有利的岩性组合,永宁镇组一段生物屑灰岩、泥晶灰岩与永宁镇组二段薄层粘土岩金矿化点有利岩性组合,栖霞组底部的粘土岩与灰岩的岩性组合发现有硅化蚀变现象,由此可见,地层中硅钙岩性界面是本区已有矿床(点)的有利岩性组合,是主要的成矿控制因素之一。

2.4蚀变特征及矿物成分

该地区金矿的围岩蚀变从纵向上看,可分为近矿围岩蚀变和远矿硅化蚀变。近矿围岩蚀变为龙潭组底部的SBT,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毒砂、黄铁矿、辉锑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玉髓)、方解石、水云母、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