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财华,陈金华,彭灵薇,李国忠,冷桂香,徐丽华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附院;2.赣州市肿瘤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数字化吞咽造影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应用

谢财华1,陈金华2,彭灵薇1,李国忠1,冷桂香1,徐丽华1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附院;2.赣州市肿瘤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吞咽造影引起吞咽功能紊乱的病因进行分类,探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性状。方法:收集我院50例吞咽造影病例,利用数字化吞咽造影判断患者吞咽功能状况,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7例因功能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3例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其中15例可食用流质食物,13例可食用糊状食物,19例可食用团状食物,3例不适合经口腔进食。结论:通过数字化吞咽造影吞咽误吸造影剂的性状,可以间接指导吞咽功能紊乱患者日常的饮食性状。

吞咽功能紊乱;吞咽造影;饮水试验;误吸;食物性状

吞咽功能紊乱是一组因咽部病变或参与吞咽活动的神经/肌肉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症状,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会导致吞咽不畅、饮食向鼻腔反流或误吸,从而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不能取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缺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1]。数字化吞咽造影可提供口、咽、喉及食道等部位的内在结构图像,并为吞咽紊乱的病因提供影像证据,为临床预防、诊断及康复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不同性状造影剂进行吞咽造影,根据患者的吞咽误吸程度,为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日常饮食提供较准确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追踪对照的影像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共5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吞咽功能紊乱,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1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饮水或进食后呛咳、吞下困难、吞咽减慢、喉部食物梗阻感等症状。

1.2检查方法所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 Precision RXi数字胃肠造影机,用于对比硫酸钡制剂,营养麦片。选择不同性状造影剂分别从不同方位进行吞咽造影,造影过程中使用动态全方位观察、连续快速摄片成像(10帧·s-1)、数字减影及图像数字化后处理等进行观察处理。

1.3检查过程

1.3.1准备工作准备好营养麦片2小包、一次性杯子3个、勺子1把、硫酸钡1袋、矿泉水1瓶、纸巾等。制备3种性状的造影剂:稀钡(硫酸钡混悬液,不加营养麦片)、糊状食物(营养麦片加稀钡)、团块食物(营养麦片加少量稀钡)。

1.3.2检查方法

1.3.2.1患者体位摆放让患者直立位或半仰卧位下进行,头部自然直立,吞咽时尽量避免头部大幅度摆动[2]。不能站立的患者需固定好体位,一般选择正位和侧位观察吞咽造影情况。

1.3.2.2不同性状造影剂食物的实施法根据洼田饮水实验原理,先喂糊状造影剂,后液态造影剂,再团状造影剂,量由少到多(3、6、9 mL),观察不同剂量时患者的吞咽情况,有无误吸发生。

1.3.2.3观察内容一般将正常吞咽过程分为三个观察期,即口腔期、咽期、食管期[3]。吞咽造影侧位观察内容:口腔期需要观察口唇的闭合即随意运动,舌的搅拌运动,舌的运送功能,软腭的活动即有无鼻腔反流,口腔内有无异常滞留;咽期需要观察吞咽反射,会厌谿及梨状窝有无异常残留[4],有无误吸呼吸道;食管期观察括约肌的开放程度、食管的蠕动。吞咽造影正位观察内容:食物通过是否对称、咽缩肌情况及误吸情况[5]。

1.3.2.4误吸处理常规操作下患者进食造影剂后发生呛咳,应及时采用拍背咳嗽、吸痰等方法尽可能将误吸的造影排出呼吸道(须待第一次吞咽物清空后再进行第二次造影)。当患者吞咽3 mL液体食团时出现严重误吸应终止下一步吞咽;吞咽时间大于40 s时终止下一步吞咽;患者出现窒息、严重呛咳时应终止检查,视情况进行救治。

2 结 果

本组50例病例在电视透视下吞咽造影都存在吞咽功能紊乱,均有不同程度误吸。其中47例为功能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3例为器质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

本组研究根据患者所咽下食物的性状,采用洼田饮水实验原理,将吞咽功能紊乱分为为轻、中、重三度,即吞咽稀造影剂时有轻微呛咳或无呛咳时为轻度,吞咽糊状造影剂轻微呛咳为中度,吞咽团状造影剂呛咳或咽不下去为重度。

本组50例病例中有15例吞咽稀造影剂时呛咳表现轻微或偶尔有呛咳,故日常可食用流质食物(如汤、米汤等);13例吞咽糊状造影剂时无呛咳或呛咳表现轻微,而吞咽稀造影剂时呛咳剧烈,所以日常可以食用糊状食物(如米糊等);19例吞咽糊状造影剂呛咳明显,吞咽团状造影剂时呛咳不明显或无,所以日常可以食用团状食物(如米饭、馒头等);3例吞咽不下或吞咽团状食物有明显呛咳,所以日常不能经口腔进食,可以考虑经鼻-胃管推注流质食物至胃腔。

3 讨 论

吞咽功能紊乱是一组因咽部病变或参与吞咽活动的神经、肌肉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症状群,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饮水或进食后呛咳、咽下困难[6]。吞咽功能紊乱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3]。功能性病变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引起的咽部协调功能紊乱,如唇闭合不全、舌运动减弱、软腭无力、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喉上抬异常、环咽肌打开不全等;器质性病变主要由咽喉部占位性病变引起吞咽延迟、咽下困难及梗阻感、鼻反流。任何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紊乱患者均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缺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正常人每天平均进行有效的吞咽有六百余次[7]。整个吞咽动作由多种器官相互配合完成,主要包括唇、面颊、舌、软腭、咽肌、喉结构、食管上括约肌等[6]。这些器官在神经支配下精密配合,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在不足1 s的时间内完成吞咽过程,而不会将食物咽入气管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器官功能紊乱,表现出各种临床异常。如口腔期表现是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后,不能将食物顺利地送至舌根,不能有效诱发吞咽反射;咽期表现为食物到达咽部进入食管前由于吞咽动作无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残留于咽部的食物进入气管或由于吞咽反射动作失调,气管关闭不全[3]。无论哪一期异常,都会造成相同结果即误吸,临床表现为呛咳、进食后咽部异物感、嗓音改变等。本组50例病例临床均有饮水或进食后呛咳、咽下困难,通过本实验验证了本组50例吞咽功能紊乱患者中有30%可以食用流质食物,26%可以食用粘状稠性食物,38%可以食用团状食物,6%不适合经口腔进食。由此,数字化吞咽造影可以为间接指导吞咽功能紊乱患者日常饮食性状提供帮助。

数字胃肠机电视透视下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公认诊断吞咽功能紊乱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数字化胃肠造影机成像清晰,可以连续快速动态摄片及动态观察与电影回放,成像速度快,对诊断吞咽功能紊乱、指导患者日常饮食性状分类提供有力的证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预防及康复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为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相应的影像资料对照。

[1]吴建明.咽功能紊乱的X线吞钡检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44.

[2]司马振奋,许小峰,冯玲,等.泛影葡胺吞咽造影评定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9):111-113.

[3]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47-48.

[4]曹骁,蒲斌.吞咽功能紊乱X线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86.

[5]黄谋清,杨涓.动静态吞咽造影在脑卒中性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4):483.

[6]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3.

[7]汪洁.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1):38-41.

R814.43

A

1001-5779(2016)04-0565-02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4.019

2016-01-06)(责任编辑:敖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