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颖,王艳秋,张 烨,金岳龙,汪全海

(皖南医学院 1.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2.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肥胖是由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等引起的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慢性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人期[1-2],并影响到其社会适应、人际交往、乃至就业等,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肥胖儿童青少年成人后肥胖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高5倍[3]。肥胖的危害在三个方面已得到证实:①成年后持续肥胖;②疾病风险增加,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和癌症等[4];③死亡率增加和过早死亡[5-6]。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4年一项关于绵阳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调查发现,超重检出率为14.24%,肥胖检出率为6.31%[7];2017年,我国一项选取了120 275名儿童青少年的调查发现,超重检出率为12.2%,肥胖检出率为7.1%[8];2018年,印度某调查发现,印度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22.1%,肥胖检出率为4.1%[9]。基于此,本研究对芜湖市某中学1 295名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芜湖市某中学1 295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670名(51.74%),女生625名(48.26%),平均年龄(13.12±0.97)岁。

1.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2)生活方式:进食早餐情况、高热量饮食、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3)总体健康状况量表(GHQ-28):该量表共28个条目,总分≥5分为阳性,分数越高,表示被试者近来的心理健康表现较前几个星期差。GHQ-28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依次为0.872、0.767、0.667、0.756、0.700,信度和效度较好[10]。(4)体格指标:身高、体重。采用体质指数(BMI)来定义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采用百分位数法[11]。

1.3质量控制本次调查前统一规范培训调查员,在知情同意前提下由学生自主填写问卷。问卷现场收回时,对问卷数据进行核查,以便及时补充或剔除。

1.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轨录入数据,数据经核对、逻辑纠错无误后,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本次调查超重的检出率是9.7%,肥胖的检出率是5.1%,其中男、女生超重的检出率分别是9.7%和9.6%,男、女生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4.8%和5.4%。

2.2单因素分析以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吃早餐、GHQ评价、独生子女、体力活动、高热量饮食、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11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母亲学历是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而与其他变量无关(P>0.05)。见表1。

表1 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1 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1.975,95%CI: 1.243~3.138)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母亲学历大专及以上(OR=0.525,95%CI: 0.301~0.914)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正在增加,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13],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描述为“不断升级的全球流行病”[14]。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后果,它的发展对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健康均产生负面影响。本次研究超重的检出率是9.7%,肥胖的检出率是5.1%,与仇君等[15]的调查结果相似,而高于杨志锋等[16]的研究结果,低于杨万龄等[17]的调查结果。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所选调查对象的样本含量、成长环境以及饮食习惯不完全一致等有关。Mohammad等[18]研究指出,2~19岁的美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1.9%和11.3%,远远高于本研究结果,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不同。此次调查发现男、女生之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朱莉[1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与所选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样本含量不同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这与石倩等[20]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过度喂养有关。母亲学历大专及以上是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与陆青云等[21]的结论相一致,原因可能是母亲学历高的家庭往往膳食结构较均衡合理。国外研究发现,母亲学历低的低收入家庭,儿童青少年看电视时间明显长于学历高的高收入家庭[22],“屏幕时间”延长会减少运动时间,大量的高能量食物摄入和少量的运动造成了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因素以及吃早餐次数、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饮酒和吸烟等生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之间没有关联,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3],而研究对象均来自芜湖市区,父母、老师对其心理健康关注度高,能及时疏解心理需求,减少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的发生。(2)初中生的饮食多受学校和家庭制约,差异不会太大。(3)儿童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有意识的体力活动和无意识的体力活动之间不会有明显差异。(4)研究对象均为初中生,吸烟饮酒人数相对较少,时间较短,短时间内不会对超重和肥胖产生明显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力求不同层次上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干预,进而有效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