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秀英,周传飞,王晓玉,罗江洪,张 剑

(1. 赣南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2. 赣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3. 赣南医学院药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是目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疾病类型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同时由于遗传学特点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着较大差别。并且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全球各地的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均明显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1-4]。

1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

我国是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据全球心血管负担报告数据[5]显示,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人数较多,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其中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遥遥领先。

在美洲地区,根据美国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美国大概有60 万以上的儿童存在心血管系统异常等问题,其中心脏畸形近44 万,心律失常约16 万,4 万名儿童患有获得性心脏病如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或川崎病等。同时该研究表示,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按照当前发展趋势,近千万美国儿童中将会有近半数在21 岁以前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等。

近些年,MAGNUSSEN C G 等[7]利用权威队列研究(美国Bogalusa 心脏研究以及澳大利亚成年期健康的儿童期决定因素研究)对青少年期血脂异常预测成年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过平均20 年随访,成年期血脂紊乱与青少年期的血脂临界高值和高血脂密切相关;且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成年血脂异常患者中分别有42.9%和27.8%可追溯到儿童期。进一步研究证实了青少年时期LDL-C 和HDL-C 水平是重要的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在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也有报道指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8-9]。

在欧洲地区,MAGKOS F等[10]对5 381名青少年(4~18 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指出,葡萄牙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21.6%。在对芬兰年轻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发现血脂异常的芬兰成年人中77.8%于青少年期血脂即有异常[11]。

在亚洲地区,KOUDA K 等[12]对9 157 名青少年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显示,青少年肥胖率由原来的0.8%~1.9%增加到2.1%~4.0%,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从9.1%~10.9%逐渐增长至16.1%~18.5%。同时也有报道指出,韩国青少年在近些年肥胖率从5.2%~5.9%增长到了7.6%~12.4%[13]。SHAHIN P W 等[14]研究表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中,有34%的男性和62%的女性都是由肥胖造成的。一项亚洲研究报告显示,在14.5年的随访中,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其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8%[15]。

在我国,根据儿童青少年血压标准,北京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率为8.9%,其中3~5 岁年龄组高血压率为19.7%,6~12 岁年龄组高血压率为8.2%,13~17 岁年龄组高血压率为8.4%,这表明北京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已经出现流行趋势[16],此外,CHEN J 等[17]对全国197 191 名7~17 岁的青少年的体重指数与血压的测量数据研究发现,青少年患心血管疾病率为12.9%~16.1%,并得出了若青少年时期存在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则其对青少年心血管健康有很大影响的结论。综上研究说明,进一步积极去探索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降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2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由调节系统长期紊乱所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会受到肥胖、血压、血脂、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18]。青少年时期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越多,成年时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越大[19]。青少年时期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越多,表示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程度也越高[20]。

2.1 青少年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由于人们的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肥胖的流行率也显着增加,同时肥胖带来的健康影响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肥胖的青少年总数超过3.4亿[21]。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连续30 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早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版》中就指出我国7 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率从2.1%升高到12.2%,肥胖率从0.5%上升到7.3%,预测2030 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肥胖人数将达到4 948 万人。同时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6~17岁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22],可以看出儿童青少年肥胖指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希腊,DOULAMI G 等[23]研究报道了2002 年青少年的肥胖率达到了39.6%。在马来西亚,WEE C C 等[24]报道的青少年肥胖率也高达34.2%。更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与其血压、血脂水平呈显着相关性[25-27]。并且肥胖也是内皮功能障碍和颈动脉IMP升高的诱因,最终将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28]。相关研究也发现,肥胖青少年24 h 动态血压测量(ABPM)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29-30]。综上研究表明,肥胖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等。肥胖率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态势。

2.2 青少年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高血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CHAI S S 等[31]报道了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青少年血压值不仅代表着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它也将成为对成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评估标准之一[32]。传统中,高血压患病常强调舒张压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但近些年来,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青少年脉压和收缩压的上升可以作为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3-35]。一项关于青少年血压的荟萃分析研究也提示,青少年高血压不仅可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还会损伤心脏、肾脏等器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36]。也有关于高血压其它靶器官的损害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是成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现在发现它也适用于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这些研究均表明,血压升高对血管结构的改变存在影响[37],多项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证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高血压都是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38]。综上证据表明,长期的高血压将导致血管狭窄挛缩,进一步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

2.3 青少年血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蔡科等[39]研究指出,青少年血脂异常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性。青少年血脂异常伴肥胖出现,患病起源于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是肥胖的青少年其出现血脂代谢异常的概率越大,血脂异常的病因可将其大致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血脂异常由遗传因素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自然条件因素引起的脂类代谢异常。而继发性血脂异常则是指由某种已经确定的疾病或某种药品服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40]。美国NCEP 确定了青少年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的标准:高三酰甘油血症定义为TG>2.26 mmol·L-1,高胆固醇血症定义为TG≥5.16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上升的临界点定义为LDL≥3.36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临界点定义为HDL<0.91 mmol·L-1[41]。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在大、中动脉的内膜中沉积,当青少年血脂代谢超过了正常标准,将会进一步导致动脉纤维型厚度增加及动脉内部成分坏死脱落,最终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使动脉壁硬度增加、管腔狭窄,进而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这些重要脏器出现缺血坏死的症状[42]。许多临床研究表示,颈动脉中层厚度可以被认为是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前期的标记[43]。以上研究证实,青少年动脉粥样硬化绝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血脂代谢异常所引起的。

2.4 青少年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学校及家长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要求越来越严格,学习时间占很大的比重,青少年的课余放松休息时间大大缩减,导致青少年压力过大、压抑紧张的情绪高涨。另一方面,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摄入超过躯体需求量,导致营养过剩。也有部分青少年存在挑食,拒绝蔬菜,偏爱奶油、油炸、盐分过高的食物导致营养不均衡等情况。FUNG T T 等[44]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青少年抽烟、饮食结构单一、作息缺乏规律性、运动量不足等,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青少年心血管疾病。TODENDI P F 等[45]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将成为青少年患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又一元凶。提示青少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5 遗传对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一级亲属有早发心血管病史,则其患心血管疾病概率将会增加,家族遗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显着作用[46]。IRANDOOST S F等[47]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可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多基因遗传病。表型性状由两对及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形成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②染色体异常。例如13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结构或者数目异常疾病都伴随有心血管异常的表现;③单基因遗传病。由1对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累及心血管系统,如肥厚型心肌病、马方综合征等很多心血管遗传病具有较高的猝死风险,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综上证据表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家族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3 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群体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且危害性大,因此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控制血压青少年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营养建议能有效预防青少年肥胖,从而达到降低青少年患高血压病风险的效果。同时,预防青少年肥胖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方针,要从小抓起,在保证满足青少年机体发育的情况下进行预防,由政府倡导及全社会参与,建立社区—家庭—学校为主的预防框架,着重卫生宣传、防治并行,通过普及卫生知识,养成科学良好生活习惯,实现青少年知识—信念—行为的转变[48]。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引起冠心病的一类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控制好血压可有效降低青少年成年后患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概率[49]。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目前有效降血压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但尚无根治方法,只能够通过服用降压药和控制饮食来达到降压效果,避免高血压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伤害,降低由于血压过高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50]。

3.2 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刘卫红[51]在关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中指出,生活水平提高使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可供选择的食物多种多样,但是也不缺乏部分青少年对食物选择单一,饮食结构单一,偏爱某一种食物,或重油重盐,或喜爱偏甜。相反,有部分青少年也存在暴饮暴食,导致青少年肥胖。确保科学合理的膳食摄入是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重要的预防手段,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做到严格的膳食均衡及严格控制对盐、糖、油脂的摄入,避免血脂代谢异常以及肥胖等问题的发生。对于有认知能力的青少年,家长及学校要告诫吸烟带来的危害,如果青少年已经存在吸烟情况则应劝导和监督其戒烟并到医院定时体检。由于网络发达,青少年有可能会被吸烟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加之获取烟草途径简单、公共吸烟场所的增多,也会使青少年开始跟风吸烟。因此相关部门应优化网络环境,增大对青少年购买烟草的障碍,整顿公共场所吸烟风气,进一步减轻脏器和血管负担,减少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青少年心血管疾病。

3.3 适当运动近来,李晓晨等[52]对21 世纪以来中日青少年体力促进政策比较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各致病病因之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当青少年缺乏运动机体就会发生肥胖,机体肥胖本身又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血脂代谢异常等问题,增加青少年心血管病患病率,因此预防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一大措施是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青少年体育活动时间减少,运动量不达标或过量的运动均可诱发疾病,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预防青少年肥胖从而有效降低青少年血脂和血压,提高青少年抵抗力,降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21 世纪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国民体力,如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协作从而提高青少年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学生体质健康[53]。这些政策提倡完善体育设施,让青少年在除了学校和专业健身机构以外能随时随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国家和相关机构可制定和调整体育政策法规,确保青少年有足够的时间和场地进行体育运动。其次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水平参差不一且质量不高,并未达到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预定目标。近年来,为了解决青少年体育活动量不足的问题,我国制定的“双减”政策提出“三限”“三严”“三管”“三提”等要求,该政策很大程度减缓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让青少年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体力与精力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4]。国家“双减”政策使得青少年学生精力和体力得到最大节约化,为促进青少年健康、降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提供政策保障。

3.4 心理平衡,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提高使青少年学习压力变大,健康最重要核心是达到心理平衡,学校及家长应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心理辅导和支持,让青少年拥有良好的心态去轻松愉悦生活和高效率学习,保证青少年每日睡眠时间也是预防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压力青少年要及时地自我调节,若压力太大导致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可适当到专业科室就诊。其次,对青少年心血管健康教育也是重要的预防环节,可通过讲座或分发心血管健康小手册或社区宣传教育等方式对青少年及家长进行心血管健康教育,将青少年健康教育做好,从源头上杜绝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5 定期体检青少年心脑血管疾病和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庭遗传倾向的青少年应当做定期体检,已经患心血管疾病的青少年到相关医院做精准药物治疗,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进展。

4 总 结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其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对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已迫在眉睫。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不仅可以降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减缓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在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由于各致病危险因素之间会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对其疾病预防也应从多方面做起,环环相扣,确保所做的预防措施起到真正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