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孙建新,宗东梅,康国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1],以发热、咽炎、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以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它可以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引起一些并发症,其中以肝损害最为多见,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者致肝功能衰竭或进展至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2-3]。目前影响肝功能损害的原因不明确。有研究发现,EB病毒能刺激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临床表现[4]。所以本文拟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情况,并检测两组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细胞表达率,旨在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症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临床特点与T淋巴细胞表达,了解肝功能损害患儿的免疫状况,为早期护肝治疗及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宁波市妇儿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 IM患儿60例。按照是否并发肝功能损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 U/L]分为肝功能损害者33例,无肝功能损害者27例。肝功能损害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2±2.12)岁;无肝功能损害组男 15例,女 12例,平均年龄(4.53±2.03)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均为初次发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未使用过免疫调节剂,所有病例均符合IM诊断标准[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集静脉血1~2ml,肝素抗凝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的细胞表达率及CD4+/CD8+比值。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T细胞CD3+、CD4+、CD8+的细胞表达率及CD4+/CD8+比值。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 例(%)

表2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率比较 %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表现的比较 肝功能损害组患儿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组( 2=5.24、5.31、3.86、21.04,均 P< 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率的比较 肝功能损害组患儿 CD3+和CD8+的表达率均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组(=2.37、2.04,均P<0.05)。肝功能损害组患儿CD4+的表达率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无肝功能损害组(t=2.08、2.63,均 P < 0.05)。见表 2。

3 讨论

IM 是以 EB病毒感染引起全身免疫异常性疾病[6]。EB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期,其发病过程包括隐形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IM等3个阶段[7],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10%的患儿可出现皮疹,极少数患者伴有神经系统受累,大多预后良好[8];但部分严重患儿可出现暴发型肝炎、心肌炎,嗜血细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9-10],脾脏肿大患者要防止脾破裂[11]。当EB病毒侵入咽部上皮细胞后,复制并释放入血液,入侵B淋巴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凋亡,并激发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紊乱[12]。

本研究中肝功能损害组患儿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高于肝功能损害组(均P<0.05),与朱生东等[13]报道相符,这提示肝功能损害组患儿临床表现较无肝功能损害组重,推测可能肝功能损害组患儿的EB病毒含量高及EB病毒DNA复制强,导致患儿临床表现重。由于本院实验室检查方法有限,有待测血清EBNDA滴度进一步明确。

周志平等[14]认为,IM的各种临床症状可能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EB病毒感染所致的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引起。CD3+则是所有T细胞的表面标志,CD4+是辅助性T细胞(Th)的表面标志,具有辅助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CD4+细胞的增加,可导致免疫功能亢进;而CD4+细胞的减少,则提示免疫辅助功能降低。CD8+则是细胞毒性T细胞(Tc)的表面标志,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或是诱导靶细胞凋亡,当CD8+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进行增殖,导致异性淋巴细胞比例增加[15],CD8+T淋巴细胞即抑制性细胞亚群,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增高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16]。CD4+及CD8+T淋巴细胞比值反应机体的免疫情况,其比例的降低与免疫系统损伤的程度相关[17-18]。梁少媛等[19]报道提示EBV通过免疫介导免疫功能紊乱使病情加重,病毒量越高免疫损伤越重。本研究中肝功能损害组患儿CD3+和CD8+的表达率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组(均P<0.05),肝功能损害组患儿CD4+的表达率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无肝功能损害组(均 P<0.05);这些提示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程度更高,与唐普润等[20]报道重症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较轻症的患儿 CD8+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相似。推测本实验出现的结果可能是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T淋巴细胞激活程度更高,以致CD8+T增高及CD4+T降低更明显,导致CD4+与CD8+比例的降低,体内细胞免疫反应过于强烈,产生大量促炎性因子,使机体抗病毒能力减弱,导致免疫损伤程度以及临床表现越重。

综上所述,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的轻重,可能与EB病毒感染的数量有关,也可能与EB病毒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免疫反应强烈有关。所以对于肝功能损害患儿应加强其早期护肝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样本数不够大,实验室条件有限,这些合并有肝功能损害的患儿是否比无肝功能损害的患儿变成重症患儿的可能性大,未进行随访,有待延长观察时间、监测患儿免疫状态进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小燕,温顺航,黄玉华,等.小儿IM患者细胞免疫的变化及更昔洛韦的干预 [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5):981-984.

[2]Balfour HH,Dunmire SK,Hogquist KA.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Clin Trans Immunol,2015,4(2):33.

[3] 易庆军,刘文君.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J].西南军医,2011,13(4):698-701.

[4] Hislop AD.Early vi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events in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Curt Opin Virol,2015,15:75-79.

[5] 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16-919.

[6] 王凯,王超,王红.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55(43):101-103.

[7] 朱芹,郭平,黄雅娟,等.EB病毒血清学联合DNA定量检测在诊断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56-58.

[8] 王云峰.假性EBV和CMV双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2):145-147.

[9] 郭霞,李强,周晨燕,等.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嗜血细胞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验血 液学杂志,2013,21(2):460-464.

[10]王强,王佐风,曹枚,等.FoxP3、CD4+CD25+调节T细胞、TLR2和TLR9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变化[J].中国实验学杂志,2013,21(2):469-473.

[11]李辉,曹斌.急慢性EB病毒感染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1):1116-1118.

[12]Strong M J,Tina O,Zhen L,etal.Epstein-Barr virusand humanherpesvirus6detection in a non-Hodgkin’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ohone by using RNA sequencing[J].JVirol,2013,87(23):13059.

[13]朱生东,杨红平,晁荣,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2),274-276.

[14]周志平,陈威巍,汤勃,等.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J].传染病信息,2013,26(1):57-60.

[15]Sulk A,Oldak E,Kroten A,et al.Epstein-Barr viruseffecton frequency of functionally distinct Tcell subsetsin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Adv Med Sci,2014,59(2):227-231.

[16]陆巧英,张旭,腾懿群.儿童IM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2):229-231.

[17]任彦,陆伟.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 [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1):62-63.

[18]王琦,蒋瑾,钱燕,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2):10-11.

[19]梁少媛,唐敏贤,陈广道.EB病毒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278-280.

[20]唐普润,邓素娟,钟乐璇,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2):180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