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王央群

阴道炎是一种常见女性生殖道疾病。阴道炎的发生与雌激素减退、念珠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危害可轻可重,与不良妊娠结局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关系密切[1]。阴道炎复发率高,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致性交痛,影响夫妻关系和谐。长病程阴道炎还与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其并发恶性肿瘤风险明显上升[2]。2017年1—8月,笔者尝试在妇科门诊进行调查,分析妇科门诊妇女阴道炎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旨在指导疾病的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调查纳入患者1 054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支持进行妇科检查;知情同意。其中检出阴道炎204例(19.4%),纳入病例组,未合并阴道炎850例,纳入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的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工作情况及夫妻生活等)和临床资料(阴道pH、个人清洁卫生情况及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炎发生情况 检出204例阴道炎,其中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101例(49.5%)、念珠菌性阴道病69例(33.8%)、混合感染17例(8.3%)、滴虫性阴道病16例(7.9%)、老年萎缩性阴道炎1例(0.5%)。

2.2 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病例组年龄、婚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生育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病例组与对照组大专及以上学历、未成年性生活史、已生育、阴道分娩史、日常清洗外阴、经期性生活史、伴侣同房前不清洗、痛经、慢性盆腔炎病史、阴道pH异常、每周性生活1次及以上、出现外阴症状立即就诊、接受过生殖保健宣教、知晓外阴清洁药液pH意义、个人免疫较差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以上因素作为自变量,计数资料按照“是=2,否=1”赋值,年龄、婚龄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出现阴道炎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OR=0.864,95%CI(0.984~ 1.597)]、接受过生殖保健宣教[OR=0.410,95%CI(0.554~0.987)]、出现外阴症状立即就诊[OR=0.763,95%CI(0.712~0.853)]、每周性生活1次及以上[OR=1.402,95%CI(1.873~4.982)]、伴侣同房前不清洗 [OR=2.573,95%CI(2.163~8.150)]成为阴道炎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表1 两组计量资料比较

表2 两组计数资料比较 例(%)

3 讨论

3.1 阴道炎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显示,妇科门诊中阴道炎的发生率达到19.4%,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与门诊入选对象多见有生殖系统症状的对象。不同学者调查显示,不同地区的阴道炎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发生率在10%~20%之间[2]。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阴道炎发生机制的认识加深,阴道炎的诊断标准明显放宽,调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认为,即使无明显症状的对象,也有阴道炎的可能,阴道炎的发生有其生理基础[3]。从本次研究来看,阴道炎的类型繁多,其中细菌性阴道病占比最高(49.5%),其次为念珠菌性阴道病、混合感染、滴虫性阴道病,最少的为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实际上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发生率较高,但就诊率较低,老年女性的就诊意愿明显不足[4]。

3.2 阴道炎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显示,妇女的阴道炎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年龄、婚育情况、自我保健行为及家属的卫生清洁习惯等因素有关。年龄在30~35岁的对象,是阴道炎的高发人群,这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状态、性生活状态等因素有关。此阶段的女性工作、生活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容易出现免疫功能减退,自我照料不到位,生殖道感染风险明显上升[5]。未得出生育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与阴道炎发生有关的结论,这可能与本地区的社会环境有关,生育年龄、性观念相对保守,年龄相对集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接受过生殖保健宣教、出现外阴症状立即就诊成为保护因素,而每周性生活1次及以上、伴侣同房前不清洗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较高的文化水平,接受过宣教、及时就诊,反映了患者有更高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从而提高了阴道炎的检出率。频繁的性生活是阴道炎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频繁的性交,精液会改变微生态环境,影响阴道的黏膜屏障功能有关[6]。伴侣同房前不清洗危害较大,反映伴侣个人缺乏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生殖器上可能携带有较多的病原体,通过性接触感染伴侣[7]。

综上,生殖道的感染与女性的整体生命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两者互为因果,女性自身需要对阴道炎足够的重视[8]。临床也应重视宣教,提升女性及其伴侣的生殖健康保健的认识,重视关键环节的管理,如健康的性生活、日常的卫生清洁、内衣裤清洗管理、选择合适的清洁液、出现异常及时就诊避免病情恶化,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2.

[2]梁华,洛若愚.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测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513-4515.

[3]邓琦,张旭梅,赵璇,等.昆明地区汉族及沧源地区佤族女性阴道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0):2173-2176.

[4]崔凤枝,堵晓萍,袁晓芳,等.秦皇岛市海港区农村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7):1079-1081.

[5]王姝君.女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2):23-24.

[6]包翠萍,张敏英,齐秀英.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74-177.

[7]胡竹,赵淑云.贵州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3):5839-5841.

[8]赖名慧,黄习文,马艳艳,等.亚健康女性月经周期中医体质类型变化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05):79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