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谢凯,曹杰波,张彬,冯波,何勇

作者单位: 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感染致周围性面瘫发病前一般无任何征兆,发病突然,患者常于晨起时发现面瘫症状,大多为单侧发生[1]。周围性面瘫常见于青壮年人士,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便可达到面瘫最大程度[2]。研究表明我国周围性面瘫的年发患者数在300万人之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6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临床普遍认为针刺是治疗面瘫最有效的方法,具有显着的治疗优势[4]。本研究探索分期针刺对于感染致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 3月至2017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面瘫患者108例,纳入标准:(1)经检测确诊为面瘫并符合相关分期标准[5];(2)病程为 90 d以内;(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面瘫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4)合并有严重心、脑、肾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5)其他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腮腺炎、脑膜炎及肿瘤等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18例,女36例;年龄18~62岁,平均(36.44±17.96)岁;病程2~11周,平均(6.24±3.98)周;已婚22例;在职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32例;年龄17~28岁,平均(38.21±18.24)岁;病程1~12周,平均(6.17±4.32)周;已婚18例;在职32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患侧四白、颊车、地仓及阳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施针。均于面部电针治疗仪加红外线治疗仪进行留针照射30 min。观察组:(1)急性期(1 ~ 7 d):①于患侧局部选穴四白、颊车、地仓及阳白等,取3~5穴,皮下浅刺,弱刺激。双合谷、患侧翳风进针0.5~0.8寸,泻实手法,于面部加用KWD-808I脉冲针灸治疗仪,每次选两对穴位,疏密波,电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每天1次,加红外线留针照射30min。②于患侧面部加用微波治疗仪(南京三乐机电:AMT-C型号),输出功率20 W,每次治疗15min,以面神经分布区域治疗为主。(2)恢复期(8 ~ 14d):四白、颊车、地仓及阳白等穴位,取3~5穴,局部重用透刺,每隔5分钟行针1次。针下得气后,取补平泻法。于面部加用KWD-808I脉冲针灸治疗仪,每次选两对穴位,疏密波,电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每天1次,进行留针照射30 min。(3)愈前期(15 d后):取穴同急性期,患、健侧面部均针,浅刺少针,弱刺激;配合腹针、双侧足十里及双侧合谷使用,施补法。于面部加用脉冲针灸治疗仪进行留针照射30 min。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睛无法闭合,口部仅能轻微运动。有效:静止时面部对称,上额可微弱运动,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部明显不对称。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2)痊愈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痊愈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81,P<0.05),见表1。

2.2 两组治愈疗程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 < 0.05),见表 2。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都有可能病发,其发病原因多为病毒感染、寒冷刺激等[6]。面瘫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严重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属身心带来伤害[7]。针刺疗法是目前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首先疗法。针刺治疗对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血管的舒缩活动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能有效改善面部神经炎症局部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循环,消除水肿,减轻面部神经变性问题[8]。目前研究显示分期针刺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以及防治后遗症,是临床上治疗感染致周围性面瘫常用的较为安全的方法之一[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急性期内,神经受损变性还在发展当中,对此应采取以浅刺和弱刺激为主的针刺方法,局部取穴应较少,同时还需要配合远道取穴方能取得良好的前期治疗效果,避免加重神经损害[10]。恢复期内,神经变性已处于停止状态,初步进入功能恢复阶段,所以此阶段采用透刺疗法能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恢复、提高局部纤维兴奋性以及增强面部纤维收缩,从而促使面部神经功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观察组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针刺具有良好的消炎、抗菌以及消肿作用,对于面部周围性神经损伤具有显着的再生修复功能,有效消除局部水肿、缺血现象。分期针刺有利于面神经炎症的吸收和营养神经变性的减轻,有效促进了患者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11]。因而显着减轻了患者痛苦,明显缩短治愈时间。

表2 两组治愈疗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