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CAG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直到癌变有密切的关系,故国内外学者提出CAG的发展变化是胃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2]。1978年WHO将CAG定义为胃癌前状态,从胃癌的一级预防角度出发,干预阻断CAG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准确地判断CAG,尤其是癌前病变的发展,是CAG监测的重点。本研究分析外周血清促胃液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及幽门螺杆菌(Hp)抗体在不同阶段CAG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舟山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CAG患者195例为研究组,其中男112例,女性83例;年龄40~75岁,平均(50.5±5.5)岁。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检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7例,女52例;年龄40~75岁,平均(49.9±4.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选患者在早上空腹情况下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对照组在体检时留存。离心半径15 cm,离心时间10 min,离心转速2 500 r/min,分离血清标本,保存在-70℃的环境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G17、PG I、PG II表达水平及Hp抗体。仪器采用罗氏cobase 601型电化学发光检测仪,人G17、PGI及PGII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G17、PG I及PG II变化比较 研究组血清PG II水平高于对照组,而G 17、PG I水平、PG I/PG I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G17、PG I及PG II变化比较

2.2 两组Hp抗体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Hp抗体阳性122例,对照组Hp抗体阳性18例。研究组H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107.864,P<0.05)。

2.3 Hp抗体阳性率与G17、PG I、PG II相关性分析 Hp抗体阳性率与G17、PG II呈正相关,而与PG I呈负相关(均P<0.05)。见表2。

表2 Hp抗体阳性率与G17、PG I、PG II相关性分析

2.4 研究组不同阶段G17、PG I和PG II结果分析 研究组根据不同萎缩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萎缩及中度异型增生。重度萎缩患者PGⅡ水平均高于轻度、中度患者,PGI/PGII均低于轻度、中度患者(t≥2.124,均P<0.05),但轻度、中度患者PG II、PG I/PG I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6,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萎缩患者PGI、G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7,均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不同阶段G17、PG I和PG II结果分析

3 讨论

胃癌(G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2020年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第5位。胃癌可分为早期和进展期,早期胃癌早诊早治5年生存率可达90%,进展期胃癌仅有50%。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胃癌前期常伴有癌前状态、癌前病变,而伴有Hp感染的CAG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血清学提示和胃镜检查,制订合理的随访计划,对早期胃癌的发现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PG是胃蛋白酶前体,依据免疫活性等可划分为PG I、PG II[3],PG水平变化能反映出胃黏膜萎缩状态,在CAG及早期胃癌筛查中有重要意义。G17能确保消化道正常运转,胃窦萎缩患者通常具有较低的G17水平,评测G17可了解胃黏膜组织的变化情况[4]。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G17水平低于对照组,这代表这一指标对萎缩性胃炎具有评价意义。Hp属于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Hp感染会导致胃黏膜出现问题,极易出现黏膜萎缩现象等,这些因素的作用都会引发胃癌[5-6]。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H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因而,监测Hp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筛查CAG、癌前状态及早期胃癌。综上所述,外周血PG、G17联合Hp抗体检测在CAG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