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婷

子宫内膜癌属于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10%,50 岁以上女性为高发人群[1]。临床上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2],大部分患者缺乏对子宫内膜癌及术后化疗的正确认知,在化疗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认知护理是通过改变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认知,帮助其重建认知功能,认识自身思维、行为等消极态度,从而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本研究拟观察认知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6 月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妇产科学》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3];(2)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能够理解并回答量表及问卷中的问题;(3)生存预期≥6 个月;(4)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3 个月内家庭有重大事件发生者;(2)合并心、肝及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

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年龄51 ~65岁,平均(57.5±4.1)岁。观察组年龄53 ~68 岁,平均(57.3±4.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含入院宣教、化疗前相关知识讲解、遵医嘱给药及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认知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入院前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癌及化疗知识调查,针对缺乏疾病及化疗知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通过健康教育,可采取一对一讲解、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为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癌疾病、化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讲解,让患者了解到该病能够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存期。(2)行为干预。①用药干预:将术后及化疗过程中患者用到的所有药物,依照服药方式、每日每次剂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顺序为患者详细讲解。叮嘱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均属于正常情况,叮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每日睡眠时间≥8 h。②饮食干预: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食谱依照患者喜好并遵循中国膳食宝塔进行搭配,每日三餐营养均衡,包含1 种主食、1 ~2 种低脂肪肉类、2 ~3 种蔬菜,餐后0.5 h提供1 种水果;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饮食禁忌。③运动干预:鼓励患者参加简单的户外活动,例如散步、瑜伽等。(3)鼓励患者。针对存在睡卧不安、急躁易怒等表现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拥抱、握手或言语上的安慰不断鼓励患者,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安慰和鼓励。(4)放松训练。通过口头指导和亲身示范的方式,引导患者做深呼吸、颈间双侧揉捏按摩、摩腹、拉伸等放松训练,15 min/次,2 次/d。(5)合理情绪法:积极寻找患者在化疗期间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及不合理信念,医院提供单独发泄情绪房间,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就各种不合理信念进行一对一辩论、交流,让患者通过沙盘、绘画等方式释放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评分进行评估。(2)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进行评价。(3)护理满意度。出院前1 d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评估,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HAMA、SAS 及Rosenberg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Rosen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分

2.2 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F-36 评分中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躯体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 分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满意24 例,一般满意2 例,比较满意1 例,不满意8 例,总满意度77.14%(27/3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满意28例,一般满意4 例,比较满意2 例,不满意1 例,总满意度97.14%(34/3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6.24,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4],由于化疗是通过药物对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行清除,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正常细胞及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脱发、呕吐、皮疹、躯体疼痛及失眠等不良反应[5]。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中,患者因缺乏对化疗的正确认知,从而产生陌生、恐惧感,出现食欲不振及睡卧不安等不良情况,极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认知护理目的就在于改变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疾病及化疗的不良认知,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鼓励患者、放松训练及合理情绪法方面,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各种心理、情绪问题,从根本上纠正患者的认知功能[6]。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着降低(均P <0.05),自尊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这提示将认知护理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化疗在提升患者自尊感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认知护理方式能够帮助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自尊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