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莎莉,周生健,覃致远,李 丹,王庆跃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00016;2.重庆市渝中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中心 4000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建筑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也在逐年大幅度增加[1]。近年来,艾滋病(AIDS)和艾滋病毒(HIV)感染在我国呈蔓延播散趋势,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建筑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都市的流动人群,占从事建筑施工人员总数的90%以上。为了解该人群的HIV/AIDS高危行为与性病感染情况,2009年8~9月对重庆市主城3个区9个大型建筑工地农民工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总结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点选择 选择重庆市江北区、渝中区、渝北区3个区建筑工地农民工。

1.2 调查方法和样本量 随机选取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农民工较集中的地区,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填写问卷。每个区调查不少于400人。

1.3 调查内容

1.3.1 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在本市居住时间、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

表1 HIV/AIDS高危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1.3.2 生殖健康与性行为 包括农民工生殖健康和性行为等情况。

1.3.3 艾滋病检测情况 包括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是否做过检测前咨询、是否知道检测结果等。

1.3.4 专家访谈 对重庆市艾滋病专家进行一对一访谈,内容包括艾滋病防治现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等。

1.4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核对,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3个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9个大型建筑工地农名工 1 243人,其中男908人,占73.05%,女335人,占26.95%,男女之比为2.71∶1。年龄18~46岁,平均(35.3±6.1)岁。婚姻状况:未婚 184人(14.80%),已婚1 004人(80.77%),同居43人(3.46%),离异或丧偶 12人(0.97%)。户籍所在地:本市市区145人(11.67%),本市郊区434人(34.92%),本市其他地区502人(40.39%),外省162人(13.03)。在本市居住时间:<3个月96人(7.72%),3~<6个月292人(23.49%),6~<12个月102人(8.21%),1~<2年88人(7.08%),2年以上665人(53.50%)。民族:汉族220人(98.15%);其他民族共23人(1.85%)。文化程度:文盲 22人(1.77%),小学324人(26.07%),初中694人(55.83%),高中或中专177人(14.25%),大专及以上 26人(2.09%)。

2.2 HIV/AIDS高危行为 见表1。

2.3 生殖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3个区县共1 243人,性病感染人数为75人,感染率为6.03%,3个区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不同文化程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P>0.05),见表 2~4。在调查的75例感染者中,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10例,到综合医院就诊14例,到私人诊所就诊12例,自己买药治疗24例,不作处理 16例,其他2例。

表2 性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表3 不同性别性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表4 不同文化程度性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2.4 AIDS检测情况 在调查的1 243人中,有112人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占9.01%;在检测的112人中,有103人做过检测前咨询,111人知道检测结果。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主城区3个区县建筑农民工平均(35.3±6.1)岁,男性占73.0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常常是集中居住,性需求旺盛,已婚者配偶往往不在一起,主要来自农村。这与丁贤彬等[3]研究一致。不同区县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渝北区农民工性病感染率较高,提示在城乡接合部更容易发生性病,原因可能是这部分人群对性病的预防措施和卫生知识较差所致。建筑农民工存在商业性性行为(14.9%),性行为时最近一年安全套使用率较低(21.1%);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7.9%)时,最近一年安全套使用率不高(58.2%)。提示建筑农民工群体可能成为艾滋病感染流行的一个主要人群,他们的高危性行为较多,且容易把性病从城区带回农村,造成性病的流行,给社会造成危害。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4-5]。

专家和管理者访谈结果显示:(1)农民工流动性大,这部分人群进入城市后,生存技能相对单一,主要从事建筑等行业工作,城市的繁华使他们从心理上有融入城市的动机和愿望,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差较远,造成心理落差,容易接受亚文化。(2)特定环境与单调的生活容易造成性行为的发生,农民工的总体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文化居多,多集中就业于劳动强度较大的挖掘业、建筑业等行业;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生理上正处于性活跃期;由于文化素质偏低,较少得知艾滋病预防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业余文化生活贫乏,且多为独身未婚或夫妻长期分居,处于相对自由状态,极易发生危险的性行为。(3)对性病(如艾滋病)的防护意识较差,在商业性性行为或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不愿意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或者使用频率低,造成性病的流行。特别是农村,疾病知识和医疗条件的缺乏,更容易导致性病的传播。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专家及管理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立政府部门分工合作。农民工艾滋病的蔓延不仅是卫生和健康的问题,也将影响社会与经济发展,其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全超出了卫生部门权限。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参与,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2)制订关于艾滋病的相关法规,强化部门责任,对艾滋病等性病的预防、治疗、关怀等措施进行严格的规范。(3)切实做好艾滋病的宣传工作,特别是面向农村地区群众和流动人群,逐步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和误解。(4)加强对艾滋病等疾病的监测和干预,认真贯彻国家和我市的相关政策,做好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5)倡导主流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亚文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建立宽容、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付出辛勤劳动,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使他们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接受主流文化,形成自觉抵制亚文化的风气。

综上所述,建筑工地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还将存在的社会现象,加强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特别是对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防,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对保护这部分人群的身体健康、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6-10]。

[1]李睿,李雅宁,陈扬,等.北京地区建筑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调查[J].建筑经济,2005,8(8):13.

[2]殷大奎.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4):145.

[3]丁贤彬,易辉容,潘传波,等.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91.

[4]廖苏苏,王全意,张孔来,等.中国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的危险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6):380.

[5]卢祖洵,李倩,叶恒波,等.艾滋病预警系统和预警指标的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2,6(3):193.

[6]王君峰,徐俊杰,张新塘,等.合肥某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33.

[7]许辉,王育斌,宋世震.建筑工人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l7(5):127.

[8]薛玉书.农民工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7,16(1):19.

[9]严征,李鲁,叶旭军,等.城市农民工艾滋病/性病认知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卫生研究,2005,35(2):117.

[10]罗威,符艳,肖红茂.城市农民工艾滋病的预防策略探讨[J].江西医药,2007,42(1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