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吕发金,张 翱,杨 全,向 波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放射科 40216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4000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肠炎症和溃疡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通常采用结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检查,相关研究较多。多层螺旋CT(multslice spiral CT,MS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快速、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能显示UC肠管腔内和腔外的病变,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并评估并发症等。本文旨在总结UC的MSCT表现,分析影像特征,以全面认识UC的影像表现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经内镜活检、临床证实或手术证实为UC并行MS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岁。全部患者均有大便异常(血性黏液便、水样便或黏液稀便),35例伴有腹痛症状,33例为首发,15例为慢性期。48例均行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系列16排MSCT扫描系统进行中、下腹部或全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300~350 m A,扫描准直器1.500 mm,螺距自动匹配,层厚5 mm,重建间隔5 mm,矩阵512×512。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80~100 mL(1.5 mL/kg体质量),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为3~4 mL/s,延迟时间25~28 s(动脉期)和60~70 s(静脉期)。中、下腹部扫描从剑突至耻骨联合水平,全腹部扫描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分别按常规窗宽、窗位横断位图像(窗宽:350~400;窗位:10~40)、改良后窗宽、窗位横断位图像(窗宽:800~900;窗位:-10~-100)、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图像3种显示方式观察。

1.3 图像分析 所有患者的MSCT图像混合在一起,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医生共同阅片。观察时以横断面图像为主,MPR图像观察病变范围。将所见的CT征象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比分析,阅片中产生异议时,经讨论达成统一意见。

1.3.1 结肠肠壁改变 肠壁本身改变从一下5个方面进行评价:(1)肠壁是否增厚(在充盈良好状态下,肠壁厚度超过3 mm即判定为肠壁增厚[1]),壁厚是否均匀,病变范围;(2)肠壁是否水肿分层;(3)肠壁强化方式;(4)黏膜改变。

1.3.2 结肠形态改变 肠腔改变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1)结肠轮廓;(2)肠腔是否狭窄,狭窄方式;(3)有无合并近端肠道梗阻。

1.3.3 结肠周围改变 结肠周围改变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1)结肠周围系膜改变;(2)结肠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1)结肠周围有无粘连。

2 结 果

2.1 结肠肠壁改变 不同窗宽窗位显示肠壁改变的情况。本研究病例中,48例均显示病变区域肠壁不同程度增厚,厚度在5~13 mm范围,平均8 mm。肠壁增厚均较均匀,呈对称性、连续性改变。应用MPR图像显示肠壁增厚的范围:累及全结肠者4例(8.3%),累及左半结肠者10例(20.8%),累及横结肠5例(10.4%),仅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32例(66.7%),见表1~2。

表1 以原始横断面图像分析

表2 改良的窗宽窗位

2.2 结肠形态改变 (1)结肠轮廓:本组病例中26例(54.2%)结肠袋、半月皱襞的变浅或消失,肠管不同程度缩短;(2)肠腔狭窄:15例(31.3%)病变区肠腔狭窄,均为向心性狭窄;(3)近端肠道梗阻:本组病例仅2例(4.2%)出现病变近端肠管轻度扩张,临床均无肠梗阻症状。

2.3 结肠周围改变 (1)系膜改变:48例中10例(20.9%)出现病变区结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并伴有系膜血管束的边缘不清;(2)淋巴结肿大:48例中8例(16.7%)出现病变区周围淋巴结增大(5~8 mm),沿肠系膜血管分布,此组病例均为急性期,慢性期病例未出现淋巴结增大;(3)结肠周围其他改变:与周围组织粘连1例,1例出现骶前软组织肿胀。

3 讨 论

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肠道炎症[2],病变表浅且连续,以溃疡糜烂及炎性息肉为主,从直肠开始向结肠近端发展。UC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结肠镜、钡剂灌肠及活检病理进行诊断。对于UC患者,首选结肠镜检查,可以对结肠黏膜直接可视,并可以对黏膜组织取样[3-4]。当结肠狭窄或患者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时,双对比钡剂灌肠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双对比钡灌肠可显示结肠黏膜以及管腔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对于严重的结肠炎患者,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会增加结肠穿孔的风险[4]。MSCT检查不存在结肠穿孔的风险,并且可以评估炎症透壁程度、范围、结肠形态改变以及结肠周围脓肿、瘘管和穿孔等并发症的情况。本研究48例患者,其中48(100%)例CT图像显示病变区域肠壁增厚,呈对称性、连续性改变,这种表现与病变区域结肠黏膜弥漫性炎症的病理特点相一致[5]。Ahualli[6]认为,肠壁靶征代表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黏膜肌层水肿及相对正常的固有肌层和浆膜层在CT上出现肠壁轻度增厚、水肿分层征象,最常见于炎性肠病。本研究38例病变区出现靶征,这一征象非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改变,但明显有别于肿瘤所引起的肠壁改变。UC是一种浅表的炎症过程,一般影响结肠黏膜[7],内镜及病理上见黏膜面多发小溃疡和炎性息肉,推测在MSCT表现为黏膜呈锯齿状明显强化和黏膜下气体影与此相关,尤其是黏膜下气泡影间接提示黏膜面溃疡存在,认为这种征象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具特异性的征象之一[8]。本研究病例应用常规窗宽窗位显示42例病变区黏膜面呈锯齿状明显强化,仅4例显示黏膜下气体影;改良后窗宽窗位显示32例病变区黏膜下气泡影,显示黏膜强化2例。本研究认为,在MSCT的检查中,结合不同的窗宽窗位对于病变区的黏膜面可清晰的显示,并对黏膜面相应的改变可以得到直观的显示,通过MSCT对结肠黏膜面的分析,有助于UC的诊断。克罗恩病和UC同属于炎性肠病,但其并发症,治疗和预后均不同[9],因此,区分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是必要的,也有助于指导进行临床治疗。MSCT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最常用的是MPR,可以冠、矢状位等任意截面重建二维图像,并达到各向同性,可多方位同时观察[11]。本组病例中应用MPR显示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见,占80.9%,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占9.5%,且48例患者病变区均为连续性、对称性改变;而克罗恩病的特点是以累及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通常为透壁性炎症,可见溃疡瘘管和脓肿[7-11],本研究通过MPR图像可以直观显示肠道炎症的范围及分布方式,并能同时显示肠管腔内和腔外病变,有助于二者鉴别,并明确病变范围。本研究MSCT显示UC肠腔向心性狭窄15例,肠管缩短、结肠袋变浅消失26例,其原因可能与慢性炎症浸润黏膜固有层伴隐窝脓肿形成以及肠外脂肪沉积有关[12]。这些征象在MSCT均可得到充分的显示。结肠系膜密度增高8例,作者认为是肠系膜充血、水肿引起的相应CT改变,此外,10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者均为急性期病例,推测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其影像学及临床意义需进一步探讨。本组病例中均未出现近端肠道梗阻征象,这有助于与肿瘤相区别。

总之,MSCT是UC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传统检查方法不能提供的影像信息,与结肠镜检查相比对病变范围及肠壁增厚的显示更加可靠,与钡剂灌肠相比对病变黏膜面改变的显示更加直观,特别是图象的多方位重组加之合理的窗宽窗位。通过本组病例资料的分析,肠壁增厚、肠壁水肿分层等CT征象诊断UC敏感性较高,黏膜强化、黏膜下气泡影诊断UC特异性较高,通过对相关MSCT征象综合分析,有利于与结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等疾病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1]Gore RM,Balthazar EJ,Ghahremani GG,et al.CT featur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J].AJR Am J Roentgenol,1996,167(1):3-15.

[2]Zheng JJ.Clinical aspects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mainland China[J].Chin J Dig Dis,2006,7(2):71-75.

[3]Kornbluth A,Sachar DB.Ulcerative colitis practice guidelines in adults(update):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Practice Parameters Committee[J].Am J Gastroenterol,2004,99(7):1371-1385.

[4]Scotiniotis I,Rebesin SE,Ginsberg GG.Imaging modalit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1999,28(2):391-421.

[5]郑家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学改变与并发症[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07.

[6]Ahualli J.The target sign:bowel wall[J].Radiology,2005,2(234):549-550.

[7]Cima RR,Pemberton JH.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J].Arch Surg,2005,140(3):300-310.

[8]陈光文,宋彬,吴菇,等.多层螺旋CT对非肿瘤性肠壁增厚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2):164-169.

[9]Guindi M,Riddell RH.Indeterminate colitis[J].J Clin Pathol,2004,57:1233-1244.

[10]吴苾,宋彬.影像学新技术在消化系统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2):222-229.

[11]Carucci LR,Levine MS.Radiographic imaging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2,31(1):93-117.

[12]黄红丽,聂玉强,李瑜元.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严重度分型与内镜、病理分级的关系[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