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敏,姚珍薇,唐良萏,卢 起,骆建云,王 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400016)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中老年人OP患者数达到9 000多万人[1],其中患有OP的老年人约3 000万~4 000万,占国内老年人的1/3~1/2[2]。一旦患上骨质疏松就意味着曾经强健的骨骼变得非常脆弱,由于无法感受到骨骼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钙质正在慢慢流失,毫无症状,直到骨骼断裂,发生骨折,因此,骨质疏松常被称为“无声的致残性疾病”。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通过对全身或特定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测量,可对未来发生骨折预测提供可靠的信息[3-4]。本文通过分析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规律、骨量减少(osteopenia,OPA)、OP发生率,为制定维持中老年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门诊、住院患者以及健康检查人员的骨密度检查结果2 325例,其中男1 018例,女1 307例,年龄40~99岁。将所有受试对象按照年龄(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性别进行分组。

1.2BMD测定 所有测试对象均在同一机械称上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记录出生年月日。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XR-46型,测量正位腰椎(L2~L4)骨密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原则[5]: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同部位、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T>-1)为骨量正常;低于骨峰值1~2.5个标准差(-1≤T<-2.5)为骨量减少;低于骨峰值2.5个标准差(T≤-2.5)为骨质疏松。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组男女的骨密度变化情况 随着年龄增加,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女性骨密度值从50~59岁组显着降低(P<0.05),而70岁以后,骨密度值下降无显着变化(表1)。

表1 各年龄组男女骨密度变化情况±s,g/cm2)

续表1 各年龄组男女骨密度变化情况±s,g/cm2)

2.2不同年龄、性别的OPA和OP患病率分析 男性OPA总患病率显着高于同龄组女性(P<0.05)。男性OP总患病率为37.3%,女性为66.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均成逐年增加趋势。从50岁开始,不同年龄组女性OP患病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P<0.05),见表2。

2.3不同性别老年人OP患病率分析 老年人OP患病率为62.5%,其中男性为42.3%,女性为79.7%。老年女性OP总患病率显着高于老年男性,见表3。

表2 各年龄组男女的OPA和OP患病率分析(%)

表3 老年人(>60岁)OP检出结果

3 讨 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维系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6]。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危害着成千上万的人。由于骨质疏松症在患病初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四肢酸软无力,活动能力下降,并可持续多年,通常不能引起注意,直到骨折发生[7]。因此,早期进行骨密度筛查,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的普及教育,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刻不容缓。

本研究对2 325例中老年人正位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提示:(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骨密度值逐渐下降的规律,符合骨质结构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疏松性改变的病理特征。女性骨密度值从50岁开始明显下降,这与女性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因此,雌激素的补充在防治女性骨质疏松发生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70岁以后,女性骨密度值下降变化不明显,可能与腰椎骨质增生、骨周围组织钙化有关,从而使测得的腰椎骨密度值呈假性增高,而影响诊断率;国外曾报道过腰椎骨关节病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如某些重度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使得腰椎骨密度检查值假性增高[8]。因此,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同时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以防漏诊。(2)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超过30%,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9-10]。中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当女性绝经后卵巢萎缩,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导致成骨细胞活性减弱以及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加强,骨量丢失;而男性雄激素则可以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骨量呈缓慢丢失状态[11]。由此可见,对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即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可有效减少骨质丢失,对防止骨质疏松和避免骨折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男性骨质疏松往往会被忽视,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尽管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着低于女性,但是仍然呈逐年增加趋势,并且从50岁开始骨量减少显着高于同年龄组女性(P<0.05),与国内报道一致[12]。有研究显示男性患上骨质疏松症后引发骨折而导致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远远高于女性[13],并且低骨量是发生骨质疏松的最重要因素,很多骨折都发生在骨量减少人群[14-15]。因此,对于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应高度重视骨量减少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除了性别、年龄、家族史这些无力改变的危险因素外,低体质量、体力活动缺乏、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嗜烟、过度喝咖啡或碳酸饮料等)、某些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和药物等,这些因素是人类可以改变的,能够大大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此外,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并且无法逆转而放弃治疗,这是不可取的。尽早采取规范的治疗不仅能改善疼痛等症状,延缓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还可间接减少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因此,中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以提高生活质量。

[1]刘振,刘慧君.浅谈骨质疏松症[J].黑龙江医学,2009,33(7):552-553.

[2]杨如会,沈祥春,任光友,等.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6(1):47-49.

[3]Kanis JA,McCloskey EV,Johansson H,et al.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the description of osteoporosis[J].Bone,2008,42:467-475.

[4]Fait T,Zivny J.Measurement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y heii ultrasound and forearm DXA in clinical practice[J].Ceska Gynekologie,2010,75(4):340-344.

[5]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第2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6]崔寿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28-530.

[7]孙洪勋,王乃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5,3(1):44-47.

[8]Ito,Hayashi K,Yamada M,et al.Relationshiop of osteophytes to bone mineal density and spinal fracture in men[J].Rediology,1993,189(2):497-502.

[9]潘彩花,谭巧云,李伟峰,等.1 157例住院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81-82.

[10]李宁华,朱汉民,区品中,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278.

[11]Lane JM,Rilay EH,Werganawice PZ.Osteoporo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1996,78(4):618-632.

[12]陈巧聪,楼慧玲,彭程,等.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5):620-623.

[13]Pictchmann P,Rauner M,Sipos W,et al.Osteoporosis:an age-related and gender-specific disease-a mini review[J].Gerontology,2009,55(1):3-12.

[14]韩立平,王本龙.枣庄地区2 604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J].医学伦理与实践,2008,21(10):1232-1234.

[15]Sirs ES,Chen YT,Abbott TA,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thresholds for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fracture[J].Arch Intern Med,2004,164(10):11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