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霞,张咏梅,王 玲,徐和平,黄 桥,卢美玲,曾芬莲,陈凌云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神经外科;2.护理部;3.病理科,贵州遵义563003)

20%甘露醇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但因甘露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快速输注才能有效发挥其药效,加之其高浓度及高渗性的药理特性,在经外周浅静脉反复输注的过程中,极易诱发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误了患者的治疗,而且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为探寻安全、有效、便捷的防护措施,本研究选用虎杖膏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兔耳静脉炎,以评价其防护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新西兰成年大白兔24只(48只耳),体质量2.5~3.5kg,由遵义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兔耳无畸形及损伤,雌雄各半,于实验前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药品:虎杖膏由虎杖粉230g,冰片30g,固体石蜡40g,麻油700g混合熬制而成,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75%乙醇购自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甘露醇购自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兔耳缘静脉输注静脉炎模型的建立 实验过程中实验兔双耳均同时使用,静脉炎制模方式参照通常使用的甘露醇静脉输注模式进行[1],麻醉剂以戊巴比妥钠30mg/kg剂量的对兔实行腹腔注射,待麻醉实施成功后,用24G 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缘静脉距耳尖约2cm 处顺耳缘静脉向心方向行穿刺置管术,用康惠尔无菌透明敷贴对针体进行有效固定,待动物自然清醒后,经耳缘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剂量为2.5 mL/kg,速度8mL/min,输注完毕后正压封管,经统一留置针连续输注5d,每天2次,2次间隔时间为8h。静脉输注时密切观察局部有无隆起、硬结、肿胀、苍白或回抽无回血等药物外渗现象,如有药物外渗即废弃模型。本次实验中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无废弃动物模型。

1.2.2 实验分组及干预方法 将实验兔按体质量由轻到重进行排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兔(16只耳)。每次在输注甘露醇前30min至输注结束后30min,用0.5%聚维酮碘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后用无菌棉球覆盖穿刺点,沿血管走向分别实施干预措施。虎杖膏组:将虎杖膏涂抹在血管及周围皮肤,药物外敷范围应超过血管边缘2~3cm,厚度约3mm,保鲜膜覆盖后用医用透明通气型胶带缠绕并固定。乙醇组:用75%乙醇湿润纱布覆盖于血管及周围皮肤,浸湿的纱布以不滴乙醇为宜,保鲜膜包裹纱布后用医用透明通气型胶带固定。对照组:输注甘露醇前后未实施干预措施。每日换药时由1名主管护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去外敷药,观察静脉血管是否发生静脉炎及局部组织有无破溃、变色、瘀斑、脱屑或肿胀等现象。

1.2.3 标本采集与制作 连续输注20%甘露醇5d后,即在末次药物外敷干预后的30min,以静脉穿刺点为中心,沿静脉走向活体剪取兔耳缘静脉及周围耳郭组织约1cm2制作标本,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

1.2.4 评价标准 (1)静脉炎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2006年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将静脉炎分为5个等级,结合动物实验特点去除疼痛一项指标,0级为输液局部无症状;Ⅰ级为输液局部发红;Ⅱ级为输液局部有红斑或水肿;Ⅲ级为输液局部有红斑、水肿及条索状静脉形成;Ⅳ级为输液局部红斑、水肿较为显着,条索状静脉形成大于2.5cm,或有脓液流出。(2)组织病理指标与分级:耳缘静脉及周围组织损伤程度的判定通过光学显微镜从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管壁增厚、管腔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出血、血栓形成9个方面[3-4]进行观察,每个项目分为无(-),轻微(+),中度(++),重度(+++)4 个等级,由病理科专业医师进行盲法判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多组独立样本等级资料比较分别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及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肉眼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 在静脉输注甘露醇的第1~5天,3组间兔耳缘静脉及周围局部组织损伤程度表现不同,其中对照组病理损伤程度最重,局部皮肤及组织早期充血呈现鲜血红色,后期淤血逐步转为暗红色,皮温升高,可触及皮下硬结,大部分静脉血管出现局部发红,血管扩张明显并增粗,部分血管弹性消失变硬甚至出现条索状等Ⅲ~Ⅳ级静脉炎改变;而虎杖膏组、乙醇组仅有Ⅰ~Ⅱ级静脉炎现象,部分血管出现轻度扩张增粗,局部微红的现象。将各级静脉炎的发生例数进行合并比较,3组静脉炎发生率不同(P<0.05);虎杖膏组与乙醇组在输注的第1~2天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 天虎杖膏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乙醇组(P<0.05),见表1。

表1 第3~5天不同组间兔耳缘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16)

表2 连续输注5d后各组间兔耳缘静脉及周围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比较(n=16)

2.2 病理损伤程度比较 3组兔耳缘静脉血管及周围组织在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栓形成病理损伤程度表现不同(P<0.05),在管壁增厚、管腔充血、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虎杖膏组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栓形成病理损伤程度轻于乙醇组(P<0.05);对照组病理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见表2。

3 讨 论

3.1 兔耳缘静脉甘露醇输注静脉炎模型的科学性鉴定 用高渗药液20%甘露醇建立兔耳缘静脉输注静脉炎模型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甘露醇溶液渗透压大,易结晶形成微粒等因素,以及在静脉输注时要求快速滴注才能达到有效的脱水及利尿的效果,因此在输注过程中容易引起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疼痛、血管弹性消失、管腔变硬、闭塞等现象,甚至导致静脉炎的发生[5-6]。本研究在建立高渗药液输注静脉炎模型时参照刘涓等[1]兔耳缘静脉输注模型作为依据,在预实验中给予与人类常用的剂量、输注速度,能够保证实验动物在实验期内正常生存,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动物饮食、活动正常,无1例死亡;由于家兔耳缘静脉位置表浅易见,当静脉输注高渗药液时血管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敏感,静脉损伤表现与人类基本一致,可比程度较高,并且穿刺简单固定方便,故本实验所制备动物模型的重复性、适用性、可靠性及易行性较好,符合动物实验的要求。

3.2 虎杖膏、乙醇可有效降低静脉损伤的发生 本研究中,在静脉输注甘露醇的第1~5天,不同组间兔耳缘静脉血管及局部皮肤表现不同,对照组损伤表现最重,局部皮肤及大部分血管出现红肿、红斑及发热现象,并有部分血管出现硬化、条索状改变等Ⅲ~Ⅳ级静脉炎表现;而虎杖膏组、乙醇组仅有少数血管出现Ⅰ~Ⅱ级静脉炎迹象,即血管轻微增粗、发红,局部皮肤组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虎杖膏、乙醇在静脉输注高渗药液的早期都具有消除肿胀、抑制局部皮肤及静脉血管炎性反应的发生,但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虎杖膏比乙醇更能有效发挥其抗炎、消肿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功效。

3.3 虎杖膏保护静脉血管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用虎杖膏及乙醇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实施连续5d的预防干预,并设空白模型对照。由表2结果可以推断,虎杖膏局部外敷能够有效预防高渗药液甘露醇所诱发的兔耳缘静脉损伤,并且其防护效果优于乙醇。分析原因为:乙醇在湿敷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有效降低组织温度,消除肿胀、减轻疼痛;而且乙醇也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多种药理功效,对外周浅静脉炎的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乙醇是一种具有刺激性且易挥发的液体,在局部湿敷预防的过程中容易蒸发损失,不利于药物的持续有效吸收,而且其在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1]。而虎杖膏药性温和无刺激性,具有抗炎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效,且虎杖为该制剂的君药,其主要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扩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等广泛的药理活性[7-8],其辅助成分冰片具有消肿止痛、生肌防腐等作用,可促进其他药物迅速通过皮肤黏膜及皮下组织,消除炎症;麻油具有润燥、清热的作用,同时作为调和虎杖膏中各成分有效溶解的辅料,有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而固体石蜡则能够调节药物的黏稠度,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更好的紧密贴敷于局部血管及组织。诸药合用可协同发挥抗炎镇痛、通络活血等功效,促进局部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局部损伤愈合。

3.4 虎杖膏用于静脉炎防护中的展望 虎杖膏是本院已生产应用30多年的自制传统中药,多外敷应用于疮、痈及无名肿毒、胰腺炎等,药物疗效显着[9-11]。虎杖因具有抗菌消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已被大量应用于医药、保健品等领域,但将虎杖膏应用于预防静脉炎的研究国内外目前尚少有报道。由于虎杖药源丰富、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着、无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可将虎杖制成药物凝胶、药膜或能够生物降解的药物缓释载体,以便能更好地持续稳定发挥药效,并且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上,为高渗药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提供简便、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也发挥祖国传统医药优势。

[1] 刘涓,赵林,郑爱琼.红黄洗液预防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1):11-13.

[2]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2006,29Suppl 1:S1-92.

[3] 宋向阳,李武平,王宇,等.兔耳缘静脉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建构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34):3123-3125.

[4] 冯莺,俞琦,周玲,等.三黄软膏防治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41-343.

[5] 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629.

[6] 张金华,周巍,刘红燕,等.利百素凝胶对甘露醇静脉滴注致静脉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重庆医学,2012,41(31):3347-3348.

[7] 刘涛,巩增锋,尹洁,等.白藜芦醇改善糖尿病血管炎症反应及其与RAGE 信号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6):456-460.

[8] 郭慧琳,张献全.白藜芦醇与乳腺癌相关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6):703-705.

[9] 罗世惜.虎杖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45例[J].陕西中医,2006,27(2):211-212.

[10] Yang SC,Chuang MH,Li DK.The develop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fter first exposure toidarubicin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J].Br J Clin Pharmacol,2010,69(2):209-211.

[11] 周矜宏,谭先群,代群燕,等.虎杖膏外敷用于Ⅰ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8):612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