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前玲,陆锦华,杜建刚

(1.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215002)



苏州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调查*

庄前玲1,陆锦华2,杜建刚2

(1.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2150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分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12月筛查出苏州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148例,采用许淑莲修订的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及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苏州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为(81.35±16.57)分,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48.59±8.59)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32.76±8.95)分。在年龄、性别、医保方式、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维度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与疾病不确定感的2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社区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处于糖尿病和健康人的中间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ried fasting glucose,IFG)和(或)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2型糖尿病和许多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1-3],但如加以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可向正常糖耐量逆转[4-5]。病程的特殊性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导致该状态对患者的心理及疾病进程和预后影响较大。美国心理护理专家Giammanco等[6]认为疾病不确定感是指患者对疾病相关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所感受到不确定的感觉。本研究旨在调查苏州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以加强对该人群心理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的正确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0~12月在苏州市城区3个社区对20岁以上人群1 008例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以筛检出的IFG和(或)IGT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检出糖尿病前期患者176例,有148例(84.1%)参与研究,参与者年龄25~78岁,平均(53.27±4.36)岁。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符合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中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7]。(2)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中风、心力衰竭等。(2)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3)活动受限,不具备基本的听、读、写能力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包括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许淑莲等修订的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吸烟、体质量指数(BMI)、经济收入和医保方式。

1.2.2疾病不确定感调查采用Mishel[8]编制的,许淑莲等修订的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包括2个维度即不明确性、复杂性;共25个条目,不明确性因素含15题,复杂性因素含10题。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5分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不明确性因素15~75分,复杂性分数10~50分。该问卷总分为25~125分,分数越高代表疾病的不确定感程度越深。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865,不明确性因素的值为0.845,复杂性的值为0.656;内容效度指标为0.92。

1.2.3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采用Feifel编制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包括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共20个条目[9]。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有8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总分为20~80分,该问卷3个维度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69、0.60和0.76。

2结果

2.1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现状被调查的14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81.35±16.57)分,处于较高水平;不明确性维度得分(48.59±8.59)分,复杂性维度得分(32.76±8.95)分。

2.2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单因素分析苏州社区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医保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历、BMI、家庭收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糖尿病前期人群医学应对方式与我国常模比较苏州社区148例糖尿病前期人群医学应对方式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面对得分(20.59±4.28)分、回避得分(13.07±2.41)分、屈服得分(9.75±2.10)分,其与我国常模比较,t分别为3.165、-6.930、5.456,P分别为0.002、0.000、0.000。

表1 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单因素分析(n=148)

2.4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2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医学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均存在相关性(P<0.01),其中疾病不确定感和面对维度呈负相关,与回避和屈服维度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r)

3讨论

3.1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现状苏州社区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这与疾病本身性质关系较大,稍高于国内外慢性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结果[10-13]。McCormick[14]认为疾病不确定感是对疾病的一种认知状态,伴随着症状、诊断、治疗、预后而来。1980年WHO官方提出“糖尿病前期”概念,这对于苏州很多社区居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Linda等[15]在研究中发现美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只有近7.3%知道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徐少勇等[16]调查福建、陕西2省糖尿病前期的知晓率为0.8%;苏州社区20岁以上成人有16.8%糖尿病前期人群,仅有19.5%的人对此有所认知[17]。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概念,居民的不确定感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该状态是否为疾病?是否需要用药物干预?目前也是争议较多的话题。该状态具有可逆性,可在自己身上逆转为健康人的概率有多少?如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比如在生活方式上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2)该状态是2型糖尿病,是很多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2-3],生活中应该如何具体干预,目前没有明确研究结论。这是研究中不明确性和复杂性的主要原因所在。医学应对方式在面对、屈服维度上均优于我国常模,这可能与糖尿病前期不是一个很明确的预后很差的疾病有关,由于此状态慢性发展且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体征,只是作为疾病界的新生事物,患者还是愿意逐渐去了解它,战胜它。

3.2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女性不确定感总分低于男性,年轻的总分高于年长的,这可能与女性的敏感度比较高,老年人由于退休对自己的身体关注度增加有关;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和医保方式对疾病不确定感均有统计学意义。王恩光的研究与本研究一致[18]。Rafalson等[19]在研究中也指出吸烟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Wikner等[20]研究指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男性患者,糖尿病家族史的频率比对照组大。说明针对所有人群,应该从内在和外在因素上做好人为干预,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宣教,让人们逐渐去认识该状态,生活中做到戒烟、控制血压,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以期糖尿病前期向正常糖耐量转变。

3.3糖尿病前期疾病不确定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相关性不确定感和医学应对方式在面对维度上呈负相关,屈服和回避维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对自身的疾病状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不确定感越低。这个结果具有两面性,一个是不确定感得分高的人医学应对方式得分低,而回避和屈服的得分偏高,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缺乏了积极的应对与干预,有可能加速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进程。刘琳[21]认为医务人员应全面详细地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疾病的相关信息,对疾病信息了解得越多,其疾病不确定感才能降低。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人群基数大,杨文英教授提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应对方式上存在“知道未必行动”的态度,这需要社区卫生保健人员更多地给予医学上和生活上的干预。而不确定感高,屈服和回避的得分相对较低的人群,也应该在患者积极面对心态的基础上给予更科学和适合的生活方式调整,以促进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Hopper I,Billah B,Skiba M,et al.Prevention of diabetes and reduction in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studies of subjects with prediabetes: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11,18(16):813-823.

[2]Zhou XH,Qiao Q,Zethelius B,et al.Diabetes,prediabetes and cancer mortality[J].Diabetologia,2010,53:1867-1876.

[3]Hsu CN,Chang CH,Lin YS,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C-peptide concentrations with cancer mortality risk in pre-diabetes or undiagnosed diabetes[J].PLoS One,2013,8(2):e55625.

[4]Hamman RF,Wing RR,Edelstein SL,et al.Effect of weight los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risk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6,29(4):2102-2107.

[5]Sanz C,Gautier JF,Hanaire H.Phycial exercis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Metab,2010,36(5):346-351.

[6]Giammanco MD,Polimeni G,Spadaro L,et al.An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Italian Mishel Uncertainty Illness Scale (MUIS) for relapsing 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J].Neurol Sci,2014,35(9):1447-1452.

[7]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EB/OL].(2010-11-20)[2014-12-05].http://wenku.baidu.com/view/eb245e00b52acfc789ebc9e1.html.

[8]Mish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s manual[M].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97:98.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4.

[10]Sumiyoshi K,Kawata C,Shikata K,et al.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ietary behavior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Acta Med Okayama,2010,64(1):39-43.

[11]Gao D,Ning N,Wang C, et al.Dairy products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J].PLoS One,2013,8(9):e73965.

[12]赵姜楠,郑蔚,孙萌,等.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4):542-546.

[13]从继妍,邢秋玲,赵岳.2 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04-706.

[14]McCormick KM.A concept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J].J Nurs Sch,2002,34(2):127-131.

[15]Linda S,Geiss J,Edward WG,et al.Diabetes risk reduction behaviors among U.S adults with prediabetes[J].Am J Prev Med,2010,38(4):403-409.

[16]徐少勇,明洁,高彬,等.陕西省、福建省糖尿病及其前期患病率、知晓率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3):2765-2768.

[17]Zhuang Q,Wu L,Lu Y,et al.Awareness and intervention status of prediabetes among Chinese adults:implications from a community-based investigation[J].Int J Clin Exp Med,2015,8(3):4480-4486.

[18]王恩光.糖尿病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9]Rafalson L,Donahue RP.Cigarette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 from normoglycemia to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the Western New York Health Study[J].Ann Epidemiol,2009,16(9):365-371.

[20]Wikner C,Gigante B,Hellénius ML.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men is synergistically affected by parental history of diabetes and overweight[J].PLoS One,2013,8(4):e61763.

[21]刘琳.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和情绪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11.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1.033

* 基金项目:2012江苏省苏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sysd2012069);2013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szwzytd201304)。

作者简介:庄前玲(1979-),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11-1551-03

(收稿日期:2015-10-20修回日期: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