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宾,陈谷哮,冉娴静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300015)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是指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控,通过导管导线、穿刺针等进行介入性器械造影,检查、治疗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的一种治疗手段[1-2]。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由于操作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在术中处于清醒状态,但由于对疾病、手术等了解程度较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例如失眠、不适、焦虑、恐惧等,降低患者住院治疗舒适度,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3-4]。标准化健康教育具备明确的健康教育流程,细化了临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内容,与传统护理比较,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基于此,本研究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标准化健康教育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中女15例,男21例;年龄38~70岁,平均(54.62±3.1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10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疾病类型:脑动脉瘤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6例;体重指数(BMI)20~27 kg/m2,平均(23.52±1.14)kg/m2。对照组中女14例,男22例;年龄39~69岁,平均(54.59±3.1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9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疾病类型:脑动脉瘤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BMI 21~27 kg/m2,平均(23.54±1.1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20~70周岁;(2)均为首次发病;(3)性别不限;(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12分以上;(5)病历资料齐全、完整;(6)患者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精神、心理障碍者;(2)脑卒中复发者;(3)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4)合并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者;(5)合并其他出血性疾病者;(6)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7)中途从本研究退出者;(8)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者;(9)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10)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加强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严格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加强病房巡视。试验组:(1)成立标准化健康宣教小组:由护士长、6名护士组成,组内成员均为受过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应急能力。(2)标准化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可通过文字、海报、集体讲座、微信平台推送等方式开展。①入院第1天:护士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医院环境,包括护士长、科主任及管床护士的姓名。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了解服药、饮食、意识、既往史、过敏史、烟酒嗜好等。②入院第2天:告知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详细向患者讲解他汀类药物、促神经代谢药物、扩血管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可将以上内容打印出来,发放给患者,以供患者随时阅读。③手术前1 d: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原理、时间、穿刺位置、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术前准备的意义和项目等。同时告知患者导管材料的价格、性能、预后、并发症等,术前给予防血管痉挛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目的等,指导患者掌握床上排泄技巧。④手术前30 min: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更换干净的衣服,管床护士亲自将患者送至介入手术室,给予真诚的鼓励、安慰。⑤术后1~3 d:协助患者采取卧位,告知患者肢体制动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心电监护的目的,术前密切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判断是否出现血肿,继续给予扩血管、抗痉挛、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复查凝血四项。⑥出院时:告知患者出院后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复查,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密切监测血压,详细记录患者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护理7 d后观察护理效果。(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50~<60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性[5]。(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界值为53分,53~<63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性[6]。(3)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4)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穿支动脉闭塞、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血管痉挛发生率。(5)舒适度评分: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舒适度,包括环境(7~28分,7个条目)、社会文化(8~32分,8个条目)、心理精神(10个条目,10~42分)、生理(5个条目,5~20分)。以4级评分法评定,非常不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4分,分值在30~120分,分值高低与舒适度高低呈正相关性[7]。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HR、SPO2、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HR、SPO2、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36,n(%)]

2.5 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舒适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GCQ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具体表现为肌力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及单侧肢体麻木等,对患者生活、工作等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8-9]。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10-11]。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了解程度较低,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紧张感、恐惧感[12-1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严重的不良情绪会引发生理应激反应,例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对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4-15]。

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被动通过病历档案等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将护理重点放在病情监测及治疗方面,护理模式不灵活,固定化,忽略了患者心理、精神等多方面健康状况,沟通不当容易加重患者不良情绪,综合干预效果一般,甚至会引发护患纠纷[1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HR、SPO2、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标准化健康宣教可有效减轻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分析原因如下:标准化健康宣教要求护理人员将护理流程及教育职责落实到执行者的身上,实行责任追求制度、分层管理制度,需要护士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疾病、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最大化,形成主动学习、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建立效果评价、细化内容、明确流程等提高护理质量,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到护患关系中,让患者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满足感,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心理适应性和信心,进而达到减轻、消除患者内心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的目的和作用。但目前关于标准化健康宣教在脑血管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报道较少。张建红[17]研究表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高于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健康教育在改善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标准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舒适度,传统护理模式的宣教以口头宣教为主,重复宣教,方法单一,未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认知以及受教育程度,综合效果欠佳[18]。标准化健康宣教可确保临床护理统一性、一致性,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加深患者对疾病、手术的印象,激发患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传统被动依赖转变为主动接受,且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同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宣教方式更加直观,患者接受度更高,同时针对性地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避免了传统护理的盲目性,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提高了住院舒适度,有助于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78%)明显比对照组(22.2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标准化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标准化健康宣教以健康教育的计划表、时间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一次性宣教内容过多而导致宣教效果差,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预见性、计划性,提高了护理对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见性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可及早发现异常,及早给予对症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综上所述,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标准化健康宣教,可有效减轻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