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九月份,四大榜单本年度的全球大学排名结果相继公布,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度。尽管它们被视为排行榜的权威,但围绕排名结果是否客观、全面、公允,争议之声却一直存在。大学排名榜,被绝大多数出国留学的学生视为在择校时的重要参考。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具影响力、认可度高、流传范围广的全球性大学排名有四类,分别是: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U.S.News排名。

ARWU资格最老,泰晤士排名曾是QS排名的“小弟”
QS排名的争议之处在于,在看似严谨、客观的数字背后,却是人为可操作的主观结果。在其比重最大的学术声誉一栏中,采用了向学术界发放调查问卷的简单形式来收集数据。相关学术人员被问及在自己所属领域里最好的大学是哪个,既不能保证业内同行对所有大学都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又难以保证随机调查方式的客观性。例如,由于学术争议而附带对院校的偏见就无法避免,因此遍地撒网的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质量让人怀疑。在2015年QS排行榜上,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耶鲁大学(YALE) 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分别居于第12、13、14和26位。单就学术声誉这一项来说,新加坡国立大学、耶鲁大学和伯克利分校都是100分满分,这是无可厚非的,而南洋理工竟然得到95.3分。仅有20多年建校历史的南洋理工与拥有300多年学术声誉的耶鲁大学相比就差了5分,这样的结果在不少人看来有失常理 学校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300多年的学术沉淀岂能与20年的新兴校园才有5%的差距?
学术同行评议的方式也给予许多看重排名的大学可趁之机。他们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在学术研究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声誉,硬性规定教授在参加会议时向同行专家索要名片,定期向同行专家发送信息介绍科研进展情况以提高知名度,有些学校则专门设立排名研究部门,将本该用于教育的资源花费到提高大学排名的研究中去。这些开小灶、不公平的竞争方式,皆源于学校、媒体、学生家长对于大学排名的盲目崇拜,QS排行榜成为学生、家长之间攀比的谈资,成为某些机构提高留学成功率的鼓吹砝码。


QS排名有争议:学术同行评议难保公允
QS排名的争议之处在于,在看似严谨、客观的数字背后,却是人为可操作的主观结果。在其比重最大的学术声誉一栏中,采用了向学术界发放调查问卷的简单形式来收集数据。相关学术人员被问及在自己所属领域里最好的大学是哪个,既不能保证业内同行对所有大学都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又难以保证随机调查方式的客观性。例如,由于学术争议而附带对院校的偏见就无法避免,因此遍地撒网的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质量让人怀疑。在2015年QS排行榜上,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耶鲁大学(YALE) 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分别居于第12、13、14和26位。单就学术声誉这一项来说,新加坡国立大学、耶鲁大学和伯克利分校都是100分满分,这是无可厚非的,而南洋理工竟然得到95.3分。仅有20多年建校历史的南洋理工与拥有300多年学术声誉的耶鲁大学相比就差了5分,这样的结果在不少人看来有失常理 学校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300多年的学术沉淀岂能与20年的新兴校园才有5%的差距?
学术同行评议的方式也给予许多看重排名的大学可趁之机。他们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在学术研究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声誉,硬性规定教授在参加会议时向同行专家索要名片,定期向同行专家发送信息介绍科研进展情况以提高知名度,有些学校则专门设立排名研究部门,将本该用于教育的资源花费到提高大学排名的研究中去。这些开小灶、不公平的竞争方式,皆源于学校、媒体、学生家长对于大学排名的盲目崇拜,QS排行榜成为学生、家长之间攀比的谈资,成为某些机构提高留学成功率的鼓吹砝码。


TIMES客观性存疑:不确定因素竟是衡量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
除了数据来源不可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广受诟病之外,相关机构在给世界大学排名时所参照的因素带有不可控性,在专业人士看来不乏滑稽可笑之处。
TIME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参照汤森路透社(Thomson Reuters)数据库,独立设定指标发布的年度前500名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所依据的数据类别中,入学标准(Entry Standard)这一栏算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入学分数越高意味着竞争越激烈、学校越好。然而,其他的评分标准却不尽如此。学生满意度作为权重最高的评分指标赫然在目,仅仅以学生的视角来评价教学质量?这样的话,会不会因为这门功课挂掉而给老师一个差评?评分最高的老师永远都是期末成绩给分最高的老师,而这些老师不一定是教得最好、最认真、最负责的,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大学也屡见不鲜。把一个充满偏差和不确定因素的指标设置为权重最高的评价标准,难免令人怀疑TIMES的靠谱程度。
虽然TIMES的评价指标相对细化也相对全面,其中包括研究质量与密度、学术投入等,但所有数据的收集全凭参与学校自己上传,这一点倒与QS不相上下。学校自己上传数据,没有相关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其中的真实性、可靠性、操作性是未可知的,那么由此得出的排名客观性也需要打个问号。

U.S.News排名有问题:不计“产出”的排名争斗最终伤害的是谁?

入学、读书、研究、就业对学生来说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周期。与入学同等重要的一项 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果没有被纳入考察标准,那么不计 产出 的排名最终伤害的就是学生在校内的教育体验。在这一点上,U.S.News排名就存在问题。
U.S.News的排名系统只考虑了学术声誉、教师资源、财政投入以及校友捐赠等投入,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雇主评价等产出并没有考虑在内。
虽然在U.S.News考察的指标中,有一项 毕业率表现 的指标,权重占到7.5%,但是这个指标并没有外围理解的那么简单,其目的也不是在于考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毕业率表现 这个指标将就业率分为 预计就业率 和 实际就业率 ,但它不在乎就业率的高低,仅当两者相符合时大学才能在此项拿到高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所大学的 实际就业率 和 预计就业率 都是80%,那么在这一项上就比 实际就业率 为88%的大学得分要高,因为这所大学的 预计就业率 是90%,与实际存在出入。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前校长Gerhard Casper曾明确表示这项指标毫无意义,他指出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严格且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而著称,显然这样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但在U.S.News排名中,加州理工大学的预计就业率高达99%但实际毕业率才85%,14%的差额直接拉低了加州理工在此项的评分。对此,不少人无法理解,学生没有毕业难道要去责怪这个学校的课程太具挑战性?为了提高排名,加州理工完全可以教授简单、容易毕业的课程,可这样做有意义么?事实上,不顾及学生就业质量的排名最终伤害的是学生本身,伤害的是整所大学的学术声誉。
围绕U.S.News制订的评价指标,为了提高排名不少大学开始暗箱操作甚至不择手段,其中不乏精英顶尖大学。有些大学出资让已经被录取的学生重考SAT,然后把高分成绩交给U.S.News研究方作为排名的依据;还有一些学校在提交数据后再将一些低分的学生录取,既增加了学校的学费收入、国际生比例,又避免低分影响排名。

ARWU排名再权威也有不完美:论文发表掺水严重,恐难以取信
与其他排行榜的问题相比,历史最悠久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权威。其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著称,所采用的都是 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 ,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教师数量、各学术领域获引用次数最高之科学家人数、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人均学术表现等。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大学以ARWU排名为标准,来制定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ARWU注重学术研究,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有可指摘的地方。从它的评估指标及其各项指标所占比例来看,其中占据评估比例最高的是发表论文的数量。人们对此提出了质疑,一所大学发表了多少SCI、Nature论文,是否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一个普通本科生和实践性研究员有何参考价值?况且,学术行业的论文发表越来越水,论文发表的等级、影响因子可以明码标价,甚至有专门的写手团队有选题、取材、实验、撰写一条龙服务,现在大多数杂志、期刊的论文同行审议也全部发给作者熟识的专家去审议。如此种种,大学排行榜如果依旧坚持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来衡量高等教育的水平,不免令人猜疑,背后是否有某些利益的存在。
此外,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指出的,ARWU的局限还在于大学的评估重理工及研究,轻人文及教学素质,如果要选择偏人文的大学,该排行榜就没有太多的参考价 值。
留学费用新加坡留学英国留学大学留学教育专业